《天幕红尘》的序幕是由罗家明的死拉开的。
罗家明因为投资苏联石油开采失败,导致倾家荡产,欠下巨额债务才自杀的。
不光是罗家明,当时谁能想到跟美国冷战多年的苏联,说解体就解体呢?
罗家明缺乏预判国际形势的经验,他投资失败不是运气不好,而是“天”要他亡。
这里的“天”,不是上天的天,天堂的天,老天爷的天,而是指自然规律,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实事求是。
罗家明的诺尔库克石油公司是“权力经济”的附着物,也是这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那是以他个人之力无法抗拒的毁灭。
罗家明临死前死死盯着着墙上的,邀请名家书写,精心装裱的四个大字——见路不走,然后才扣下了手枪的扳机。
“见路不走”这句话,就是罗家明用50万元换来的。他临死前还在参悟这句话。大概他到死也没弄明白这句话的深意。
可以说,如果罗家明真正弄懂了什么是“见路不走”他就不会走到走投无路这个地步。
“‘见路不走’,可我现在能见到的只有一条死路,不走也得走了……”
这是罗家明留给世间最后的话语。充满着遗憾,充满着无奈。
这又能怪谁呢?要知道叶子农研究马克思主义22年,从16岁就开始研究。为了读懂马克思的原著,中学时期叶子农就自学了英语和德语。
而且还到德国定居,就为了能获得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手资料。
叶子农找罗家明借钱,正是为了攒够去德国的钱。
叶子农用罗家明借给他的2000元,半个月时间从最会做生意的温州人手里赚了8000元,所有过程有据可查。
罗家明见到这一幕就二话不说甩给了叶子农5万元。
罗家明对叶子农承诺的一年后还50万本来是不抱希望的,就当一次失败的投资。
没想到第二年叶子农真的带来了50万。更令罗家明惊奇的是,他一问才知道,叶子农这一年一共赚了200万。
这200万就是叶子农到德国所需要的资金。来到德国后,叶子农甘愿过着清贫的生活。
叶子农只有在需要钱的时候才赚钱,而且能赚到想要的数目。这是叶子农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运用。
叶子农能达到这一地步是20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的结果。
罗家明不知道这一点,他和叶子农只是萍水之交。叶子农要还50万的时候,罗家明拒绝了,他想换一句比50万还值钱的话。
叶子农就对罗家明说了四个字——见路不走。
这四个字是叶子农多年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精华概括,三言两语是参不透其中的内涵的。
可惜罗家明听了这四句话如获至宝一般,开始像变了一个人。他到美国做生意,赚了不少钱,就是“见路不走”这四个字的作用。
罗家明大概以为自己得到了“见路不走”的真髓,才有了后来到苏联投资,想大赚一笔的想法。
可以说罗家明受益于“见路不走”,也被“见路不走”逼上了绝路。
但是他并没有后悔用50万换来的这句话。他扣动扳机的那一刻头脑是清晰的。他还想到了他的母亲、女儿、妻子、妹妹。
他的母亲果真如罗家明所想的,心脏受不了打击而一命呜呼。
这样就解脱了。一死百了了。
罗家明的“求死”,和叶子农的“不求死,不求活”还是差了一大截。
可是叶子农知道罗家明的死之后,平静的日子被打破了。
于是红尘里轰轰烈烈的一幕幕精彩故事开始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