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的风还带着些许凉意,却已经能嗅到泥土解冻后的芬芳。程墨背着相机包,沿着郊外的小路漫无目的地走着。作为自由摄影师,他喜欢在节气更替时捕捉自然的变化。这次清明专题,他打算拍一组关于"春食"的照片。

转过一个土坡,眼前的景象让他停下了脚步。一株老榆树矗立在田埂边,枝头挂满嫩绿的榆钱,在阳光下像一串串翡翠。树下站着个穿淡青色棉麻裙的姑娘,正踮着脚尖采摘榆钱。她的动作轻盈得像在跳舞,阳光透过树叶在她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程墨不自觉地举起相机,调整焦距。取景框里,姑娘的侧脸线条柔和,睫毛在阳光下几乎透明。她似乎察觉到什么,突然转头看向镜头的方向。

"偷拍可是要收费的。"她笑着说,声音清脆如檐角风铃。

程墨放下相机,有些窘迫:"抱歉,我是摄影师,刚才那个画面太美了..."

"逗你的。"姑娘从篮子里抓起一把榆钱,"尝尝?刚摘的最新鲜。"

榆钱入口清甜,带着草木特有的香气。交谈中程墨得知她叫林小满,在附近的民俗文化研究所工作。"榆钱是清明时节的时令美食,我们研究所正在整理相关的民俗资料。"她说话时眼睛亮亮的,手指无意识地把玩着一片榆钱叶子。

"我能拍你采榆钱的过程吗?"程墨脱口而出,"作为民俗资料的一部分。"

林小满歪头想了想,阳光在她的发梢跳跃:"可以,不过照片要分我一份。"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程墨完全沉浸在拍摄中。林小满在树下的每个动作都自然流畅,她教他辨认最嫩的榆钱,告诉他古人如何用榆钱做羹汤。当一阵风吹过,榆钱如雨般飘落时,林小满仰起脸笑了,程墨按下快门,定格了这个瞬间。

分别时,程墨要了林小满的联系方式,承诺会把照片发给她。回城的公交车上,他反复看着相机里的照片,每一张都透着春日特有的生机。特别是那张林小满在榆钱雨中微笑的照片,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她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美得不像真实。

当晚,程墨挑选了几张照片发到社交平台,配文"二月好春光,万里清明景"。没想到第二天醒来,这条动态已经转发过万。评论区炸开了锅,有人问模特是谁,有人赞叹构图精妙,更多人被照片中传递的春日气息打动。

手机突然响起,是个陌生号码。程墨接起来,对方是个爽朗的女声:"你好,我是苏雯,小满的闺蜜。你拍的照片火了知道吗?我们研究所的官网都被问爆了。"

程墨这才知道,林小满所在的民俗研究所正在筹备清明文化展,他的照片无意中成了最好的宣传素材。苏雯提议合作,希望他能提供更多照片。

三天后,程墨再次见到了林小满。研究所的会客室里,她穿着素雅的改良旗袍,头发松松地挽起,比初见时多了几分书卷气。

"没想到你拍得这么好。"林小满递给他一杯榆钱茶,"所长想邀请你参与我们的文化展。"

茶水清冽,带着淡淡的甜香。程墨了解到,这个展览旨在复兴传统节气文化,而清明时节的习俗正是重点。他翻开展览方案,突然有了主意:"如果不仅仅是静态展览呢?我们可以做一组'清明十二时辰'的纪实摄影,记录从采榆钱到制作青团的全过程。"

林小满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我们正愁如何让年轻人对传统习俗产生兴趣。"

就这样,程墨开始了为期两周的跟拍。每天清晨,他跟着林小满去郊外采集应季食材;午后,记录研究所老人们制作青团的手法;傍晚,拍摄林小满整理文献资料的身影。在镜头里,她认真工作的样子格外动人,睫毛在台灯下投下细密的阴影,手指翻动泛黄的书页时有种特别的韵律。

一个雨天的午后,研究所里只有他们两人。林小满在整理老照片,程墨在一旁调试镜头。雨声淅沥,窗外的榆树在雨中摇曳。

"你为什么对民俗这么感兴趣?"程墨突然问道。

林小满的手指停在了一张老照片上:"我奶奶是村里最后一位会唱清明谣的人。小时候,每到清明她就带着我采榆钱,一边采一边唱古老的歌谣。"她的声音轻柔,"后来她走了,那些歌谣也快消失了。我想留住这些记忆。"

程墨想起自己去世的爷爷,那个总爱在清明时节带他去放风筝的老人。他突然理解了林小满眼中的执着。

雨停时,天边出现了一道彩虹。林小满拉着程墨跑到院子里,指着榆树上挂着的水珠:"看,像不像满树的琉璃?"

程墨没有看树,他的镜头对准了林小满被雨水打湿的鬓角。这一刻,他意识到自己镜头追逐的早已不只是民俗,更是这个在传统与现代间从容行走的姑娘。

文化展前夕,程墨熬夜整理照片。电脑屏幕的光在黑暗中格外刺眼,他揉了揉酸胀的眼睛,点开一个命名为"灵感"的文件夹。里面是他过去三年拍摄的作品,主题都是"记忆中的她"。照片里的女孩们或坐或立,都有一个共同点——侧脸轮廓与林小满有几分相似。

程墨猛地合上电脑。他从未想过这个问题:自己接近林小满,是否潜意识里在寻找某个影子?那个大学时代不告而别的初恋,那个让他开始摄影的女孩。

第二天是布展最后期限,程墨迟到了。当他匆匆赶到展厅时,林小满正在调整展板位置。看到他来,她笑着招手:"就等你的主展区照片了。"

程墨递过U盘,却注意到林小满的笑容有些勉强。布展过程中,她一直沉默寡言,与平日的活泼判若两人。傍晚时分,当其他人都去吃饭时,林小满拦住了程墨。

"这是什么?"她打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赫然是那个"灵感"文件夹。

程墨的心沉了下去。他没想到林小满会看到这些。"这是...我以前的创作。"

"所以,我只是又一个'记忆中的她'?"林小满的声音微微发抖,"你的接近,你的热情,都只是因为我和她们长得像?"

"不是这样的..."程墨想解释,却不知从何说起。

林小满合上电脑:"文化展结束后,我们的合作就终止吧。"她转身离开的背影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单薄。

接下来三天,程墨几乎没见到林小满。文化展很成功,参观者络绎不绝,特别是"清明十二时辰"摄影区总是挤满人。但每次程墨望向入口,都看不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闭幕那天,下起了细雨。程墨收拾器材时,苏雯走了过来:"小满请假回老家了。她奶奶的忌日就在清明。"

程墨想起林小满说过的话,关于奶奶和清明谣的事。他做了一个冲动的决定。

清明节的清晨,程墨站在了一个陌生村庄的入口。雨已经停了,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按照苏雯给的地址,他找到了村后的山坡。远远地,他看见一个身影跪在一块简朴的墓碑前。

林小满穿着素白的衣衫,正在轻声唱着歌谣。那调子古朴悠扬,像是穿越时光而来。程墨不敢打扰,静静站在远处。唱完歌,林小满从篮子里取出青团和榆钱羹,整齐地摆在墓前。

当她转身看见程墨时,惊讶得后退了一步。程墨急忙解释:"我是来道歉的...那些照片不是你想的那样。"

林小满摇摇头:"不重要了。今天我只想陪奶奶说说话。"

"我能一起吗?"程墨轻声问,"我也想听听清明谣。"

林小满犹豫片刻,点了点头。他们在墓前坐下,林小满教程墨辨认墓碑周围新长出的野花,告诉他奶奶生前如何用这些花草治病。不知不觉间,程墨讲起了自己的爷爷,那个总爱在清明给他编柳条帽的老人。

"其实那些照片..."程墨终于鼓起勇气,"是我在寻找摄影的方向。遇见你之后,我才明白自己真正想拍的是什么。"

林小满看着他:"是什么?"

"真实的生活,还有..."程墨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布包,"这个。"

布包里是一枚用榆钱做的戒指,嫩绿的叶片被特殊工艺保存,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林小满愣住了。

"榆钱是清明时节的馈赠,就像你突然出现在我的生命里。"程墨的声音有些颤抖,"那些旧照片只是我迷茫时的尝试,而你...你是我的清明景。"

雨又悄然而至,细密的雨丝中,林小满的眼眶慢慢红了。她伸出手,让程墨把榆钱戒指戴在她的无名指上。

"你知道吗,榆钱在古时候又叫'余钱',象征富足安康。"她轻声说。

程墨握住她的手:"那我的余生,能不能请你一起收藏四季的榆钱?"

林小满笑了,笑容比他们初见时更加明亮。远处的山峦在雨中若隐若现,新生的榆钱在枝头轻轻摇曳,仿佛在见证这个清明时节萌发的爱情。

回城的路上,他们经过一株开满花的梨树。林小满突然说:"其实我早就原谅你了。只是害怕自己又一次成为别人记忆中的影子。"

程墨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她的眼睛:"从今往后,我的镜头里只会有真实的你。"

雨后的阳光穿透云层,在他们身上洒下温暖的光斑。这个清明,程墨终于找到了他一直在寻找的画面——不是记忆中的幻影,而是眼前这个真实鲜活的姑娘,以及他们共同编织的未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