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1年3月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有科研团队在浙江杭州的东明山小溪里捞到了一条“宝贝”。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恢复,越来越多的珍稀生物出现在人们的眼前,甚至还有曾经被认定已经灭绝的物种。
那么这次专家在小溪中捞上来的又是什么物种呢?
«【·用虾笼捞到一条·】»
科研团队本来是来东明山森林公园做鱼类调查的,于是就在山上的小溪里放了虾笼,看看都能在小溪中捞到什么水生生物。
结果没想到去取虾笼的时候居然有了意外的收获。
虾笼里面有一只长着四只脚的生物,它看起来有点像娃娃鱼,但在专家的眼中一眼就看出了不一样,经过确认,这是一只中国瘰螈( luǒ yuán)。
中国瘰螈属于蝾螈科,是一种中等体型的有尾两栖动物,其体长一般在12至16厘米之间,最长可达18厘米。
瘰螈的头部略扁平,眼睛位于头部两侧,口裂不大但咬合力强。四肢短小有力,前肢四指,后肢五趾,适合爬行与抓握湿滑的岩石。
专家对在东明山能够发现中国瘰螈表示十分惊奇,东明山距离钱塘江还有一段不近的距离,已经是属于苕溪流域。
按照常理来说,这只中国瘰螈不太可能是从钱塘江上游被冲过来的,那么这就说明在东明山中,原本就有中国瘰螈的分布。
这次的发现可以说是杭州的首次记录。
在此之前,杭州已经有很多很多年都没有发现过中国瘰螈的踪迹,仅有的记录也只有两次。
专家们查阅资料发现,第一次出现中国瘰螈的记录还是清末时期,在《天竺山志》中有相关记载,书中将其称之为“山和尚”,这也是中国瘰螈的一个俗名。
第二次记录就是在1953年,六和塔望山的路边有人发现过它的踪迹。
在浙江分布的瘰螈只有两种,有关它们的野外种群发现也比较有限,除却这种生物自身的野生数量比较少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调查。
相关部门在进行生物调查的时候,一般都会先锁定人迹罕至的一些地方或者保护区,这些地方生存着珍稀罕见生物的概率要大很多。
近年来,人们才将目光转移到城市近郊,这里的生物多样性同样重要,在调查的过程中,人们也发现了不少的新物种或是意想不到的珍稀物种。
这次发现中国瘰螈的位置距离杭州的市中心非常近,只有十几公里的路程,这与人们以往了解到的它们喜欢生活在深山中的隐秘地方似乎不太相符。
它们偏爱清凉、阴湿的栖息环境,通常生活在山林溪涧、山谷小溪、池塘、泉水边等水源丰富、植被茂密的地方。
中国瘰螈对水质要求极高,只在水流缓慢、富含溶氧、无污染的清水中生存,溪流两侧的石缝、落叶堆和树根缝隙是它们理想的藏身之处,既可以躲避天敌,也有利于觅食与产卵。
而在靠近人类聚居地的地方发现它们的踪迹,也在说明周边的生态环境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国瘰螈这种对水质要求极高的生物也能生存下来。
之后相关部门也对发现中国瘰螈的水域进行了检测,东明山属于东苕溪流域,这里的水,水质安全级别为优秀,达标率100%。
«【·标本在英国存放180多年·】»
中国瘰螈也可以说是浙江的“原住民”之一,但是在19世纪的时候它们也曾去到了国外,当时因为英国的人的到来,中国的很多常见动物都被带去了欧洲。
当时一位英国的植物学家也趁此机会再中国采集各种动物标本,在宁波他就采集到了一种自己从未见到过的两栖动物。
之后他采集的这批动物标本就流落到了国外,陈列在欧洲的博物馆当中,其中就有中国瘰螈。
后来有英国的动物学专家对这些标本进行了研究,他发现这种蝾螈科的两栖动物与已知的日本蝾螈并不相同,将其命名为了中国蝾螈。
而这份标本其实就是现在的中国瘰螈,它一直被存放在英国的博物馆中,已经有180多年了。
尽管中国瘰螈在过去某些地区曾一度较为常见,但近年来数量显著减少,它被列为中国的二级保护动物。
中国瘰螈对栖息地极为依赖,森林砍伐、水利开发、道路修建、农业扩张等人为活动导致大量山林湿地被破坏或改变水系,使得其栖息地大幅减少。
一旦清澈的溪流被污染或改道,瘰螈就难以生存。
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农药残留、矿区排污等使得溪流中的水体质量下降。
瘰螈对水质异常敏感,即使是微量的农药或重金属污染,也足以影响其生殖与发育,甚至导致种群灭绝。
由于瘰螈形态奇特且具有观赏性,部分水族爱好者将其作为“宠物”非法饲养,甚至有不法分子大量捕捉并进行贩卖。
此外,在部分地区还有误认为其具有“药用”价值的说法,导致滥捕滥杀。
2022年2月20日,光明网报道,昆明街头就曾查获了一起非法贩卖中国瘰螈的案件。
这些中国瘰螈被当街售卖,一条10元,等民警将人抓住的时候,泡沫箱子里只剩下了68条中国瘰螈。
根据他的交代,此前已经迈出去了30多条,这些中国瘰螈也不是他抓的,而是从外地买回来的。
类似的非法出售行为也在危害着中国瘰螈的野生种群。
还有,瘰螈生长缓慢,繁殖周期长,幼体存活率低,一旦成体数量减少,种群恢复速度极为缓慢,这使得它们在生态压力面前格外脆弱。
中国瘰螈不仅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还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加强了对中国瘰螈的保护工作。
参考:
中国青年报《良渚小溪里捞到宝贝 其标本在英国博物馆已珍藏180多年》,2021-3-9
浙江之声《杭州首次发现这种罕见动物!》,2021-3-9
光明网《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0元一条当街卖,警方:查!》,202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