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的一天凌晨,刘昌毅的警卫员突然被炮声惊醒,他赶紧从地上爬起来,抬眼发现刘副司令员穿戴整齐地坐在门板上,正凝神倾听炮声。昨晚,刘昌毅和工作人员就地休息,战斗模式已开启的他,倔强地提出要亲自拿着冲锋枪站岗。

这时,有人兴冲冲地跑来向刘昌毅汇报战况。刘昌毅听后冷着脸下令:“立即停止打炮!净放空炮。”即便来人说是上面的命令,刘昌毅也要求按他的命令执行。刘昌毅是谁?为何要叫停部队打炮?



有人说刘昌毅是许世友点将上的越南战场。据《传奇虎将许世友》一书记载:1978年冬,负责广西前线作战指挥工作的许世友,想要找个熟悉他指挥风格的副司令员。许世友想来想去,锁定了刘昌毅。

刘昌毅是许世友的老部下,知根知底。早在1973年,许世友就向军委要来刘昌毅,让他担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八大军区”对调后,许世友去了广州。

1975年,见刘昌毅的职务降至军区“顾问”,处于“半退”状态。许世友再次向军区提出申请,把刘昌毅调来广州,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许世友为何如此“帮助”刘昌毅?因为刘昌毅是许世友的救命恩人。

1933年,“四川王”刘湘发起了对在川红军的“六路围攻”。在红军的“万源保卫战”中,徐向前为总指挥,许世友是第九军副军长,率部负责坚守万源城正面的“大面山、孔家山、南天门一线阵地。”

而刘昌毅任26师76团团长,率部在“大面山”设防,正面阻击来势汹汹的敌主力部队。战前,刘昌毅深入动员,下令“挖堑壕,筑木城、设鹿砦、放滚石”,准备以多种手段打击敌人。



战斗打响后,国民党第五路军总指挥唐式遵用8个旅,向“大面山、孔家山、南天门一线”发起进攻。敌人如飞蝗一般,在炮火掩护下,以波浪式冲锋。镇守“大面山”的刘昌毅等待时机,敌人靠近到30米处,才下令“开火!”

一时间,手榴弹、滚石从天而降,敌人死伤大片,狼狈地朝下山退去。但在敌督战队的驱赶下,又返回来进攻。当有的敌人冲到了阵地前沿,刘昌毅带队跳出战壕,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战。杀红了眼的刘昌毅,特制的大刀都被砍杀得缺锋少刃了。经过激烈战斗,毙伤敌人7000多人。

刚升职不久的唐式遵,想要挽回颓势,便亲自到大面山前线指挥。他军事能力不高,只能想些“歪门邪道”,命令指挥官脱掉上衣进行督战。在四川军阀混战的年代,这种叫“摆硬功夫”,名曰“玩命”。即便如此,还是被刘昌毅率部打得屁股尿流。

这天,许世友来76团传达徐向前的新指示,完事后,他让刘昌毅带着到前沿阵地视察。他们刚来,敌人又开始了进攻。突然,一发炮弹落在了离许世友、刘昌毅只有10米的地方,在爆炸的一瞬间,刘昌毅飞身把许世友扑倒在地,护在身下。



许世友只吃了一嘴土,随即敏捷地往旁边一滚,跳将起来,把刘昌毅扯了起来。只见刘昌毅的左胳膊已经无法抬起了,骨头被弹片击断了。多年后,许世友和刘昌毅在一起喝酒,提及往事时,许世友很感激刘昌毅在关键时刻的舍命相救。

许世友和刘昌毅在战争年代配合默契,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前,许世友第一时间点将刘昌毅,除了信任外,更多的是刘昌毅是块打仗的好料子。纵观刘昌毅的革命生涯,打得都是大仗、恶仗。

1914年,刘昌毅出生在湖北黄安县。1925年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不论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还是二万五千里长征,刘昌毅常率“敢死队”冲锋陷阵,由此,他被称为“血淋淋的人”。

抗战中,太行山根据地对敌斗争形势越发紧张之际,刘昌毅多次率部布阵伏击日军,以很少的代价取得胜利。他被称为“太行战将”!解放战争时期,他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中原突围。在淮海战场,他率部打“宿县”,鏖战“双堆集”……



建国后,刘昌毅先是在铁道公安部工作。后从陆军转入海军,任北海舰队首任司令员。1955年,刘昌毅被授予中将军衔。70年代末,我国南疆安全受到威胁,刘昌毅临阵受命,出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他亲临前线指挥,第一个命令就是“停止打炮!”

刘昌毅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他给出两条理由:“一、那边山洞多,敌人在我军放第一炮后,就会躲起来;二、我军正在前进,炮弹不长眼,可能会误伤到自己人。”

仗打完后,许世友在南宁为各级军官设宴庆祝。刘昌毅打仗厉害,喝酒也厉害。许世友的兴致很高,对各位将领说:“你们每人再敬刘副司令员3杯!”刘昌毅接过话说:“你喝多少,我就喝多少。”在饭桌上,两个“猛张飞”拼起了酒量!

1984年,刘昌毅离休,享受大军区正职待遇。1999年11月1日,刘昌毅在广州病逝,享年86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