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英雄出少年。

韩钧1912年出生于河南洛阳新安,青少年读书期间,深受“五四”运动影响,投身学生进步运动。为此,他曾被学校开除,但却丝毫不能阻挡其进步的脚步。

1931年,韩钧以旁听生的身份到北平中国大学学习,当年“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爱国人士对日本侵略者的极大愤慨。20岁的韩钧入团,并到北平郊区组织抗日义勇军,上街游行时被国民党逮捕入狱。

在“草岚子监狱”,敌人对韩钧是威逼利诱,受尽酷刑折磨,但是他却坚持自己的抗日主张,除了与敌人斗智斗勇外,韩钧在狱中义无反顾入了党,走上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对其无可奈何的敌人,对韩钧等人下达了死刑判决。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1936年9月,随着日军步步紧逼,贪生怕死,束手无策的反动派撒丫子跑路了,哪还顾得上“不听话”的闹事学生,死刑也无暇执行。



出狱后,韩钧斗志昂扬说了一句话:“反动派的牢房无疑是摧残人性的深渊,却也是磨砺革命意志的熔炉。”这么厉害的年轻人,组织上决定委以重任,派他到山西的“牺牲救国同盟会”工作。

“牺盟会”经我党改组后,成为领导的抗日救亡组织。至1937年4月,“牺盟会”在祁县、太谷成立8个国民兵军官教导团,韩钧任军训二团政治主任。早在1936年,韩钧担任青年抗敌决死队(简称决死队)二纵队(辖8个团)政治部主任,队伍发展到2万多人。

这股新军力量的迅速长大,引起了阎锡山的警惕和注意,他决定瓦解二纵队,先是派亲信渗透。然而,包括决死队在内的新军,都是十分坚定的抗日队伍。在日军侵略山西时,晋绥军一败涂地,连首府太原都丢了,是这些“不入眼”的抗日队伍坚持在敌占区抗日。

虽然阎锡山是山西的“土财主”,但是局势稍定,就想“摘桃子”没那么容易,他派出的亲信没有威望,难以在新军中立足。见此招不成,阎锡山就派梁化之当说客去拉拢韩钧,反而被韩钧劝说弃暗投明。



阎锡山不甘心,心生毒计。1939年,他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的名义,下令对日寇发动“冬季攻势”,命令韩钧率决死二纵队向日军驻地霍县展开破击战,同时又命令晋绥军的王靖国部跟在二纵队的背后。阎锡山用心十分险恶,就是想借日本人之手消耗韩钧,然后再一举歼灭,最后嫁祸日本人。

然而,韩钧突袭霍县,很快消灭了驻守的两个鬼子中队,令阎锡山的图谋破产。阎锡山又准备在秋林摆“鸿门宴”,假意以庆功的名义,逮捕韩钧等人。

怎料,早已识破阎锡山真面目的韩钧没有上当。阎锡山也就不装了,下令晋绥军攻击决死二纵队。韩钧不客气地予以回击,在中阳消灭晋绥军2个团,并冲破围攻,转移至晋西北。

在晋西北,韩钧所部投身八路军120师,在中央军委滕代远的统一指挥下,赶走了盘踞在晋西北的赵承绶、郭宗汾两部,使得晋西北完全处于我党的领导之下。



得知决死二纵队投身八路军120师,偷鸡不成蚀把米的阎锡山闹出了一出“阎王定下杀马计,跑了马儿又伤身”的笑话,气得用头部猛烈撞击墙壁,头部都肿了。

在这起著名的“晋西”事件中,镇定自若,尽显大将风采的韩钧年仅27岁。1943年,韩钧到延安学习,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毛主席对他在山西的一系列表现赞赏有加,称其为“了不起的娃娃将军”。

抗战中,韩钧抗击日本侵略者也是立下赫赫战功,1942年,他率部斩杀日本特种作战领域的精英佐佐木勋。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了准备内战,以“和谈名义”拖延时间。在山西,韩钧和陈赓组成我方的代表团,同阎锡山进行谈判,韩钧多次深入虎穴,在谈判桌上也是打得阎锡山无力招架。



在蒋介石发动内战后,韩钧出任太岳纵队副司令,在河南洛阳一带立下赫赫战功,解放洛阳的战役,他就是主要指挥者之一。之后,他参加了北平的和平解放过程,北平解放后,韩钧任市委委员,还任市委秘书长兼军管会秘书长。

正当全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之际,1949年3月,年仅37岁的韩钧却突然离世。韩钧离世后,坊间一直传闻他是自尽,不少研究者也认为他是自杀的,比如张一弓、刘墨菲。

张一弓在他所著的《远去的驿站》一书中就提到“钧因为愧疚于害死了133名红军干部的事,开枪自杀”。

刘墨菲同样也在她的《抗日战争末期发生的豫西事变》一书中指出:“1949年3月23日,中共北平市委委员、市委秘书长兼军管会秘书长的韩钧因不堪“豫西事变”带给他的长期折磨和巨大痛苦而开枪自戕。”



刘墨菲提到的“豫西事变”,还得从1944年说起,那一年,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国民党一溃千里,战火烧至大西南,大片国土沦陷。我党成立河南军区,任命韩钧为军区委员,还为他配备了200多名久经考验的连级以上干部,让他赶赴河南战斗。

韩钧到河南后,工作做得也很好,在豫西建立了抗日根据地,拉起了一支抗日武装。国民党正规军跑路之后,豫西还有一些其他的抗日武装,如上官子平部、李桂五部。

这两个人都是大地主,国民革命时期杀过我们的人,所以一直不同意韩钧的谈判改编事宜。直到他们1945年1月被伪”豫西第一路军“总指挥乔明礼逼入绝境,求助韩钧获救后才同意加入我军。

上官子平部编为分区独7旅,李桂五部编为分区独8旅。为了改造7旅、8旅,韩钧抽调100多名从延安带来的干部出任政工干部。



然而,跑路的蒋介石见我军在豫西发展壮大,就来搞事了,他指示军统河南站站长岳烛远做策反工作,岳派特务刘茂欣等人执行此项任务。

刘茂欣的动作很快,派人暗杀了立场坚定的李桂五,豫西二分区任命李桂五的副手郭连杰当上了独8旅的旅长。此时,7旅的上官子平已被刘茂欣以一万块大洋和豫西挺进军第二师师长的官帽策反。

郭连杰当上旅长后,本就摇摆不定,他的心腹副团长因罪被豫西二分区枪毙后也就反水了。这两个人都在等待一个时机叛变。1945年5月,日军铃木师团对我太行军区展开扫荡,韩钧率豫西二分区主力前往增援。



上官子平和郭连杰趁机叛乱,他们为了纳投名状,抓捕并杀害八路军派往其军中的政工干部,渑池县委书记王舟平、副县长张君英、独7旅参谋长白云等100多人被当众乱刀捅死。

虽然韩钧后来率部成功平叛,郭连杰、上官子平等罪恶分子也先后伏法。但是,韩钧从延安带来的干部中,一下子损失高达133名,这里面不少干部还都是经历了长征的红军,这种损失是巨大的,更是令人感到沉甸甸的。

这种结局,也有韩钧当初决策不当等原因,用有些人的话来讲就是“引狼入室”铸成大错。这就是豫西事变的大致过程,豫西事变一直让韩钧感到自责和愧疚,成为压倒韩钧情绪的一根稻草,加上操劳过度等原因,最终导致韩钧年纪轻轻就去世了,确实令人感到无比痛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