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医生按:

所谓的中西医结合,也许是一个针对中医的惊天大阴谋——通过在中药中掺入西药,一方面是搭便车卖西药,一方面是让西药能够狐假虎威中药的疗效,再一方面又能在判断副反应时把黑锅都扣在中药头上。

你说是不是三箭齐发的大阴谋呢?否则,护佑了中华民族上千年的中药即安全又有效,何必要掺西药呢?

《中国药典》里本该“天然草本”“千年古方”的中药,却被暗搓搓地塞进了大量化学合成药物,也就是俗称的西药。

中药担当了疗效和安全性,但西药又充当了什么角色呢?

下面是常见的添加了西药的中成药:

感冒灵胶囊:其说明书明确标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和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这两种西药通常被认为可以退烧、抗过敏。


维C银翘片、精制银翘解毒片:也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实质都是挂中药羊头、卖西药狗肉的解热镇痛药。

新复方大青叶片:这款宣称“疏风清热”的中成药,除了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咖啡因,每片含有异戊巴比妥15mg ——这是一种被列入国际管制的镇静催眠西药。


消渴丸:在说明书成分栏末端用小字标注每10丸含格列本脲2.5mg ——一种有明显低血糖风险和心血管安全性、需要谨慎使用的西医降糖药,其含量已达到西药优降糖的治疗剂量。类似情况还存在于糖维胶囊(含格列本脲)、参芪降糖颗粒(含盐酸二甲双胍)。


很多止咳类中成药,虽然其有效成分为“纯天然植物”,但却悄悄添加了具有成瘾性或毒副作用明确的西药,令人扼腕。例如:

枇杷止咳颗粒、咳速停糖浆:其成分中含有罂粟壳和麻黄,罂粟壳的有效成分为具有止咳效果的磷酸可待因,而麻黄的作用是依赖盐酸麻黄碱扩张支气管。


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含有麻黄。


肤痒颗粒:靠添加马来酸氯苯那敏实现止痒效果。

健胃消食片:促消化功能依赖碳酸氢钠(小苏打)。

复方陈香胃片中添加了铝酸铋,这是一种胃黏膜保护剂。

安神补脑液:含有巴比妥钠 。

天王补肾丸、补肾丸(藏精丹)、鹿茸壮肾丸、补肾丸、苁蓉补肾丸等:添加了用于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化学药西地那非(俗称“伟哥”)。


基本上,壮阳的中成药很可能都添加了伟哥。

除了“莫名其妙的合法添加”,中药里的“丧心病狂的非法添加”更是重灾区,2023年7月,安徽省马鞍山破活了一起往中药丸里添加格列脲本和盐酸二甲双胍片的假药案。


同类案件在国内被破获多起。

为什么这些药企热衷于往中药里添加西药呢?

原因如下:

1、虽然添加了化学药,但名义上仍然是“天然无副作用”的中药,这样就能够规避化学药必须标注的毒副作用警示——【不良反应】栏“尚不明确”,是很多中成药的杀手锏;

2、纯中药已经足够疗效,但添加了西药效果可能更好些,可以卖高价;


一盒对乙酰氨基酚片的价格是2.5元。


一盒感冒灵颗粒的价格是14.9元。

两种药物同样是3天的用药量,结果是:感冒灵颗粒的单位价格是对乙酰氨基酚片的近6倍。

这场持续数十年的医药魔术背后,显示了监管标准的双重性:化学药必须通过随机双盲试验,而中成药只需提供古籍文献记载;化学药需标注所有不良反应,中成药只需“尚不明确”;化学药专利保护20年,中成药却能以“古方改良”无限奇迹。

往中药里添加西药,对消费者造成的损失不仅仅是多花了药钱,其实际危害远超想象,患者常常会同时服用中成药和西药,造成用药过量,比如,患者服用消渴丸时若同时使用优降糖,可能导致低血糖昏迷;咳嗽患者同时服用枇杷止咳颗粒与联邦止咳露,会造成可待因超量中毒。

当你为购买了“无毒副作用”的中成药而感到欣慰时,却因为其中合法或非法掺入的西药而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这是中国药品监管的一个奇葩现象。

目前很难改变现状,除非对所谓的“中西医结合”来一场革命——任何中药里都不允许添加西药。纯中药和纯西药,在疗效和安全性上硬碰硬PK,实现优胜劣汰。

你说呢?

(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