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要聊的话题,那可是热度满满、争议十足。美国加征关税前,2025年3月中国房价跌势有所缓解,这情况听起来有点像屋漏偏逢连夜雨时,房价却给人画了个小“甜饼”。别急,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扒一扒,这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猫腻。咱们用数据说话,以逻辑为刃,揭开这层遮羞布。

咱们先来看国家统计局刚公布的数据,2025年3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08%,相较于2月份0.14%的跌幅,收窄了0.06个百分点。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0.23%,号称是近两年来最小降幅。嘿,这数据一出来,官方媒体估计又要鼓吹,什么房地产市场回暖信号明显,政策支持效果显现,这话是不是听起来特耳熟?别急,咱们先冷静下来,仔细剖析这组数据。

首先得明白一个基本逻辑,房价环比跌幅收窄,可不等于房价回暖,更不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就此翻身。打个比方,你考试成绩从60分掉到50分,再掉到49分,跌幅是变小了,可你能说自己成绩变好了吗?显然不能,房价也是同样道理。

咱们再看看更关键的同比数据。依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5年3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下降了4.2%,二手房同比下降了6.8%。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房价整体仍在下跌,只是跌速没那么快罢了。更要知道,这70个大中城市的样本本身就有点像经过“美颜滤镜”处理的。

大家都清楚,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其实在三四线城市,甚至那些宛如“鬼城”的五线县城更为突出,但这些地方的数据压根没被统计进来。所以这份数据,说白了就是让你看个“精修版”的中国房地产市场,至于真实情况,咱们接着往下说。

当然,房价跌幅放缓也并非毫无缘由。国家统计局自己也提到,这背后有支持政策的推动。据住建部和央行发布的数据,2025年1 - 3月,全国范围内至少有超30个城市出台了房地产宽松政策,像降低首付比例、放松限购限贷、发放购房补贴,甚至有的地方直接给开发商“输血”。

比如某中部省份就直接拨款200亿元,用于支持本地房企的流动性。再加上央行在2025年2月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了约1.2万亿元的流动性,其中很大一部分流入了房地产市场。

结果呢?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2025年3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环比增长了12%,销售额环比增长了15%,数据看起来挺漂亮。但咱们再看看同比数据,销售面积同比下降了18%,销售额同比下降了22%。这又说明了什么?说明所谓的回暖,不过是政策强行拉动,短期内刺激了需求,从长期来看,市场依旧萎靡不振。

更有意思的是成交结构。据贝壳研究院的数据,2025年3月,二手房成交中低总价房源(即刚需盘)的占比高达65%,而高总价房源(即改善型需求)的成交占比仅15%。这表明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并非真正回暖,而是刚需人群在政策刺激下勉强入市。那些想换大房子、改善生活的中产阶级,早就被高房价、高利率和高失业率这“三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了。

说到政策,就得聊聊地方政府的心思。大家都晓得,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土地财政更是地方政府的“命根子”。据财政部的数据,2024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高达38%,到了2025年,这一比例虽有所下降,但仍超30%。

地方政府一看房价下跌,土地卖不出去,自己的“钱袋子”要瘪了,能不着急吗?于是各地政府使出浑身解数。比如某东部沿海城市直接要求本地国企在土地拍卖会上托底,哪怕地块没人要,也得拍下来,营造地价回暖的假象。

再如,某西部省会城市直接给开发商发定向贷款,要求他们内部消化库存房源,甚至不惜让公务员带头买房。结果呢,房价数据好看了,可地方政府的债务却愈发沉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已突破70万亿元,相当于GDP的60%以上。这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每个中国人背负了5万元的隐形债务。所以说,房价跌幅放缓,很大程度上是地方政府和开发商联手“演戏”的结果,但这戏能演多久呢?咱们接着看。

说完房价,咱们再看看更大的背景。美国加征145%关税,这绝对是2025年中国经济的头号“黑天鹅”。特朗普这人,大家都知道,出了名的不按套路出牌,145%的关税,听起来是不是特别夸张?

但仔细想想,这其实是特朗普一贯的极限施压策略。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总额为5500亿美元,占中国总出口的18%。如果145%的关税全面实施,相当于直接把中国对美出口成本提高了1.5倍,这对中国外贸企业而言,简直是灭顶之灾。

咱们先看看关税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冲击。据高盛集团的最新预测,如果145%的关税全面实施,中国对美出口可能在未来12个月内下降40%,直接影响超2000万人的就业。2000万人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美国劳动力市场的3%,但在中国,这可是实打实关乎民生的数字。别忘了,中国当下失业率已经够高了。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底,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已达5.8%,而今年更是高达18%。要是再加上这2000万失业大军,中国劳动力市场简直要“炸开锅”了。

更可怕的是,出口下滑还会直接拖累内需。大家都知道,中国经济这几年一直在强调内循环,内循环的核心是什么?是消费,可消费从哪来?得靠老百姓有钱花呀!

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最新数据,2024年全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130万亿元,听起来挺厉害吧?但别忘了,这130万亿里70%以上集中在收入最高的20%人群手里,剩下80%的老百姓平均每人存款不到2万元。也就是说,大部分中国老百姓根本没钱消费。现在出口受挫,失业率飙升,老百姓钱包更瘪,内需只会愈发萎缩。

说到内需,咱们再把话题拉回到房地产。房地产作为中国经济的“压舱石”,本身就与出口和就业紧密相关。为啥这么说?因为房地产的上游是钢铁、水泥、玻璃等重工业,这些行业的需求很大程度依赖于出口。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据,2024年中国钢铁出口量占总产量的12%,其中30%是直接或间接出口到美国。

要是美国加征145%关税,这些行业订单会大幅减少,工人面临减薪甚至裁员。结果就是这些工人买不起房,开发商房子卖不出,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也跟着受影响。更别忘了,房地产市场的信心本就脆弱。据中国社科院的最新报告,202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链断裂率已达15%,也就是说,每7家房企里就有一家已经资不抵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