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发现很多人特别有才?一个保温杯可以做成万能杯,装汤圆、装玉米、装粥、装方便面等等…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不能装的!
那么问题来了,保温杯是不是什么都可以装呢?
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有些东西如果装进保温杯里面,可能秒变“夺命杯”,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福建福州一女子在保温杯里泡红枣,结果忘了喝,十几天后拧开瓶盖竟发生“爆炸”,杯盖弹起导致女子右眼球破裂。
重庆一男子在保温杯里放了茶垢清洁剂,拧紧盖子后摇了一下,结果忽然“砰”的一下就爆炸了 ,保温杯冲出去老远,太恐怖了。
四川绵阳一女子正准备吃饭的时候,桌上泡有枸杞的保温杯突然“爆炸”,天花板被砸出一个大洞。
这些案例看得人后背发凉,保温杯这么危险吗?为什么会爆炸?
01、保温杯为什么会爆炸?
一般来说,用保温杯浸泡一些营养比较丰富的食物时,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这些营养比较丰富的食物非常适合微生物的繁殖。
有专业实验室实测过用保温杯泡红枣枸杞的数据,结果能把人吓尿——在40℃恒温环境下,8小时就能培养出300万个/g的菌落,保温杯相当于就是微生物的一个培养皿。
而这些微生物又会代谢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一旦这些气体越积越多,突然打开盖子,气体就会瞬间喷出,从而引发“爆炸”。
02、哪些东西不能装进保温杯?
1、容易发酵类食物
很多人习惯性的用保温杯泡茶,喝热水,甚至会在保温杯里面扔几粒枸杞之类的营养品,觉得这样泡水喝更加健康。
殊不知,发酵食材+超过4小时=自制炸弹。
比如像我们平时经常泡水的食物,红枣、胖大海、枸杞,都是比较容易发酵的食材,长时间浸泡,就会变大,尤其是盖上盖子浸泡。
如果一定要用保温杯泡枸杞等养生茶,千万记得别拧紧盖子,喝完以后就赶紧刷干净,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不好的事情。
2、酸性饮料(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
烈日当空,装一瓶冰可乐在保温瓶里面,可以保持很长时间的清凉。
劝你千万不要这样做,还有像柠檬汁,雪碧,橙汁等酸性饮料也千万不要装到保温杯里面。
因为可乐装在保温杯里面,如果走路的时候不小心盖子崩了,喷出来的液体甚至比喷泉还高。
而且,保温杯里面的内胆,一般都是用不锈钢材质的内胆,装入碳酸饮料以后,内胆很容易被腐蚀,导致金属粒子溶解在饮料中,影响饮料的味道,甚至还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的风险。
有实验表明:用304不锈钢泡柠檬水24小时,重金属迁移量超标3倍。
所以那些习惯性在大冬天用保温杯装酸梅汤的宝子们,一定要注意了,这样的操作简直就是使用砂纸打磨杯壁,很容易将金属碎屑都喝进肚子里。
3、牛奶豆浆
大冬天用保温杯装牛奶,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温度,避免牛奶很快就凉了。
这种思维逻辑应该是没有错的,但是往往现实中的情况却是这样的:牛奶装入保温杯里没几个小时,牛奶就变质,还滋生细菌。
保温杯装豆浆结果呢:上午装的豆浆,下午就变成了豆腐脑。
不仅如此,用保温杯装豆浆,还可能引发安全隐患。
我以前有个同事就喜欢用保温杯装牛奶,某天他忘记及时将喝剩的牛奶倒掉清洗干净,保温杯,不知道过了多久,我们回到宿舍,刚打开风扇就听到“砰”的一声,保温杯炸了,好在没有伤到人。
还有个哥们,豆浆放在保温瓶里面,闷了七八个小时,结果喝完没多久就出现腹泻。
因为高蛋白饮料放在保温瓶里面,里面的细菌与微生物就会不断的繁殖,就会导致牛奶豆浆酸败,变馊了,喝到肚子里面不坏肚子才怪!
4、茶水
如果你也有用保温杯泡茶水的习惯,建议千万要改掉!
平时我们用陶瓷杯泡茶时,茶叶里的茶多酚、茶多糖、咖啡因等物质就会很快溶出,使得茶香四溢、茶水甘甜。
但如果用保温杯泡茶,就相当于用高温水不断煎煮茶叶,会使茶叶中的活性物质和芳香物质因过度受热被破坏,茶的味道就会变得又苦又涩,特别难喝,而且茶香气也全没了。
而且茶汤还会促使保温杯壁析出重金属物质,危害身体健康。
一位老哥把绿茶泡在100度沸水的保温杯里,倒出来茶水变红了,味道全变,喝起来很苦,他说再也不用保温杯泡茶了。
03、怎样挑选合格的保温杯?
①看瓶口或内胆上的印记
如果只标了“不锈钢”三个字,最好别买。真正食品级的不锈钢,一般瓶口或内胆上会有SUS304、S304XX、304、18/8、18-8等印记。
那些只是印有"优质不锈钢"的,十有八九是201工业废料改装的冒牌货。
②摸底部,看保温性能
把开水装入保温瓶,以后拧紧盖子,两三分钟之后用手去触摸杯身,如果摸上去杯身外表感觉是温热的,就说明这个杯子是垃圾货。
真正好的保温杯,装了热水以后,你摸外壁是没有热感的。
③倒一倒,看密封性
如果保温杯装了水,拧紧盖子之后倒置五分钟会有渗漏,那这种杯子就不要买了,密封性不差。
④内胆闻一闻、看一看
新买来的杯子,打开盖子闻一下,如果有塑料味或者金属腥味的话,千万别买,一般合格的内胆是没有任何异味的。
而且盖子打开以后看一下杯口,如果有划痕,杯口比较锋利,容易割伤手,这种杯子也千万别买,都是劣质品!
保温杯再好使用,也不要什么都装进去,不然,再好的保温杯都会变成“夺命杯”,出现变质、爆炸甚至渗毒。
建议转发这篇文章到你的家族群里面,救救那些天天在使用保温杯泡养生茶的三姑六婆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