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古玺印专家、西泠印社副秘书长、中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任许雄志,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施谢捷,共同打造的《极目楚天 : 新见战国楚系古玺印封泥精粹》正式面世!“极目楚天——新见战国楚系古玺印封泥展”正式开幕



《极目楚天:新见战国楚系古玺印封泥精粹》

西泠印社 编

许雄志 主编

施谢捷 学术顾问

西泠印社出版社

ISBN 978-7-5508-4802-3

定价:498.00元


深度解码楚系古玺印封泥

专题研究与多维价值探索

01

本书首次专题聚焦楚系古玺印封泥,是一部兼具深度与精度的古玺印专题研究性图录。全书分为图版与印谱两大部分,系统收录先秦楚系官印200件、姓名私印335件、箴言吉语印177件、肖形印24件、封泥147件以及金版印陶7件,总计890件珍贵文物。图版部分精选展示232方楚系玺印、封泥、印陶及金版,全面呈现每一件印章(封泥、金版)的钤本、泥蜕、拓本、印体与印面细节,为研究者提供多维度的实物观察视角。印谱部分则汇编海量玺印、封泥、金版与印陶资料,集中展现楚系古玺印的艺术风貌与文化内涵,为楚文化研究者与篆刻艺术创作者提供了翔实可靠的资料宝库,堪称楚系玺印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著作



02

本书辑录了近三十年新近发现的私家藏印,系统刊布了楚系玺印与封泥等珍贵文物,其中大部分珍稀资料均为首次面世。几项重大新发现构成了本书的学术亮点:

郑威先生《楚国封君研究》曾从传世文献中统计出63位楚国封君(侯),本书在此基础上新增8位封君实物印证,进一步完善楚系封君体系。楚系“符合印”作为玺印艺术的标志性特征,其或方或圆、形态各异的二合玺、三合玺、四合玺中,失偶之品并不罕见。目前除上海博物馆珍藏的两套完整“符合玺”外,本书特别收录一枚罕见的“信”字二合玺,印证了楚人对诚信理念的器物化表达




▲“信”字二合玺


书中所收“木府”朱文圆形印,以18毫米的袖珍尺寸和柱形钮顶的敲砸痕迹,颠覆了传统对烙印用途的认知。与著名的“日庚都萃司马”烙马印相比,其尺寸特征及使用痕迹更符合漆木器装饰功能,印证了楚地髹漆工艺的发达与玺印功能的多样化。


▲“木府”


▲“日庚都萃司马”

楚系肖形印展现出独特的文化密码:印面中独角兽与“王”字的组合构图,多为獬豸神兽形象,这一源自《山海经》的神兽象征着公平正义,其与楚王室的关联暗示着王权神授的政治理念。这类融合图像与文字的特殊印式,兼具吉语印的箴言属性,成为解读楚文化精神世界的重要密码。此外,楚系玺印的印钮设计更是独具匠心,柱状鸟形钮也是楚私玺特有钮式。与中原崇尚龙虎不同,楚人崇尚凤凰。这种柱状钮下的印面,往往是箴言吉语与肖形。


▲吉[肖形]



▲王[肖形]


▲柱状鸟形钮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书中大量出现的“䈞”字封泥。“䈞”作为诸侯国名的实物证据,这批封泥不仅极大丰富了战国封泥的品类,更为重构楚国附属诸侯体系提供了关键实证。这些新资料突破了传统文献的局限,为研究战国时期楚文化圈的政治架构与疆域变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实物支撑。



▲“䈞”字封泥


03

除《战国玺印分域编》外,本书系目前较为全面的关于楚系玺印资料的图书,将近三十年新见私家藏印,以及由有关文博机构收藏的极少量新出且未尝发表清晰印拓资料的楚玺、封泥一并收录。本书系统辑录新见私家珍藏,更首度完整呈现稀见于世的文博机构庋藏楚玺、封泥珍品,大大丰富了楚系玺印研究资料。印谱部分收录的近900方印花、泥拓等作品,宛如一座琳琅满目的楚系玺印艺术宝库,从文字演变到篆刻技法,全方位构建起一套极具实用价值与学术权威性的楚系玺印学习范本,可谓该领域不可多得的“活字典”与“教科书”






书中对楚系玺印材质的多样性与完整性亦有充分呈现:除传统铜、银之外,玉、玛瑙、绿松石、金、陶等材质的玺印作品也不在少数,完整呈现楚地玺印艺术的材质谱系。这些珍贵材质的运用,极大拓展了楚系玺印的工艺维度,全方位呈现出其多元而精湛的工艺图景,读者得以领略楚系玺印在材质运用上的非凡创造力与艺术魅力。


▲玛瑙



▲金版


▲绿松石


▲陶

04

多维价值解读

(1)文字学视域下的字形演变研究

楚系玺印中出现了一些简牍中未曾见过的字形,为古文字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珍贵材料。这些独特的文字不仅丰富了古文字的体系,也为研究战国时期楚地的语言文字演变提供了重要线索。






(2)职官名称研究、地域划分与地名研究

楚玺中出现的“大府”“行府”“造府”等官职名称,具有鲜明的楚域特色。这些官职名称反映了楚国独特的政治制度与行政管理体系,为研究楚国的政治架构提供了实物依据。


▲大府


▲士府

例如,“建陵君鉨”不仅体现了楚玺的艺术风格,还揭示了楚国在战国晚期对地方的治理与封君制度。建陵,作为地名,其故城位于今江苏省沭阳县西北,因建陵山而得名。在战国晚期,建陵已设邑封君,成为楚国重要的地方行政单位。此外,书中收录的“於朁邑大夫之鉨”,为浙江地区的古地名官玺,其对应的地理位置为今浙江临安。据历史记载,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此地置於替县,属丹阳郡,县治即今於潜镇区。


▲建陵君鉨



▲於朁邑大夫之鉨

(3)篆刻艺术与印式风格创新

楚系古玺印、封泥等文物遗存所展现出的形制特征与工艺技法,为当代篆刻艺术创作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形式借鉴与审美参照。黄宾虹先生在《古印概论》中对古玺的艺术特点进行了精准概括:“古玺印文字奇特,结构精妙”,“一印虽微,可与寻丈摩崖、千钧重器同其精妙。”作为一部聚焦于楚系玺印艺术体系的专题研究著作,它不仅系统地展现了楚系玺印雄浑奇崛的审美特质与浪漫恣肆的艺术风貌,更从文字构形规律与章法构成范式层面,为当代古玺印创作提供了极具价值且切实可行的学理依据




▲登甲


▲吉语印

楚玺研究的学术保障

权威把关,豪华阵容

本书由西泠印社精心组织编撰,古玺印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许雄志先生与古文字研究领域的资深学者施谢捷先生领衔主笔,并汇聚了全国众多顶级藏家的珍贵藏品。许雄志先生与施谢捷先生在古代玺印研究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深厚而丰富的学术成果与实践经验。在他们的严格把关下,本书内容严谨、权威,为读者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学术支持,确保了本书在学术性、专业性与权威性方面的卓越品质。


▲作者团队改稿


▲施谢捷先生与许雄志先生

高清数据采集

细节之美与学术价值的双重提升

作者、编辑团队以卓越的编纂理念,采用精湛的制作工艺,为读者呈现了一场视觉与学术的双重盛宴。为了全方位展现这些珍贵文物的细节之美,编辑团队奔赴三地,采集拍摄300余件,均采用了1.5亿像素数码后背配合微距拍摄技术,从多角度、超高清地呈现印面、印钮、封泥字口等关键细节。所有藏品均采用数百倍至千倍的超高放大倍率拍摄,旨在深度挖掘那些以往难以察觉的真实细节,呈现其原始风貌。超高清的影像为读者开启一扇通往楚系玺印神秘世界的大门,便于读者更深入地探寻其中蕴含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印厂看样中

在装帧设计上,本书采用精装8开,能够180度平摊,极大地便利了读者的查阅与研究,读者可以毫无阻碍地领略楚玺的风采。全书共428页,选用进口艺术纸,搭配350线高精度印刷工艺,完美呈现楚玺的色彩、材质、铸造工艺等各方面细节,力争让每一处纹理、每一笔刻痕都清晰可见。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不仅让本书兼具艺术性、学术性、资料性和收藏性,更使其成为研究战国楚系玺印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编号藏书票+作者双签:许雄志、施谢捷并钤“极目楚天”印照片


▲许雄志先生为本书刻“极目楚天”印

(点击小程序即可购买本书)

《极目楚天:新见战国楚系古玺印封泥精粹》

西泠印社 编

许雄志 主编

施谢捷 学术顾问

西泠印社出版社

ISBN 978-7-5508-4802-3

定价:498.00元

01

精装版

售价:398.00元

02

编号签名版(限量300部)

编号藏书票

作者双签:许雄志、施谢捷

并钤“极目楚天”印

售价:498.00元

※预售7天内发货

【展讯】由西泠印社主办,中国印学博物馆承办的乙巳春季雅集系列活动之“极目楚天——新见战国楚系古玺印封泥展”将在中国印学博物馆开展

展览时间:2025年4月19日—5月13日

展览地点:中国印学博物馆

供稿/张靓松

编辑/李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