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着竹笋几十年,没想到还能靠它在家门口挣钱!”在黄山市祁门县闪里镇坑口村竹笋加工厂里,村民李大伯边麻利地剥笋边感慨。这份家门口的工作,源自村党支部书记陈俊的返乡创业实践。2023年,在外经商的陈俊响应号召回村担任支书;2025年,他创办竹笋加工厂,用“支部引领+产业惠农”模式激活乡村经济,让时令山货变身“四季黄金”。
陈俊上任后调研发现,虽然村里竹林分散不成规模,但几乎家家都有采笋传统。2024年底,他自筹资金80余万元,租赁闲置民房改建成厂房和员工宿舍,购置水煮锅炉、脱水烘干机等设备,打造涵盖人工剥皮、水煮杀菌、池浸脱涩、燃煤烘干的初加工生产线。每年3-4月集中生产25-30天,购买鲜笋2-2.5万斤,制成干笋约1吨,通过延长保质期破解鲜笋“季产难销”困局。在竹笋季节过后,生产线又将投入加工粽叶皮,可以生产到10月。
加工厂吸纳了村内42余名闲散劳动力参与剥皮、搬运等环节,生产季累计发放劳务费约27万元,带动周边40余户村民增收,户均月增收超2000元。“下一步,我们将建设标准化车间,致力于打造当地的特色品牌。”陈俊介绍,新车间将配备全电烘干设备和无菌包装线,同步申请SC认证、注册商标,并开发精品小包装产品。
原标题:《黄山返乡支书“带活”竹经济,小竹笋激活乡村新动能》
栏目编辑:唐闻宜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吕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