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广东省2025年的头等工程,广湛高铁是国家 “八纵八横” 高铁网沿海通道的核心工程。
广湛高铁的线路全长约 400 公里,设计时速 350 公里,总投资 998 亿元。项目自广州站引出,经佛山、肇庆、云浮、阳江、茂名,终至湛江北站,设 9 座新建车站并预留阳西、湛江东等站点。
作为广东省自主投资建设里程最长、技术最复杂的铁路项目,其建设突破多项世界级难题:全长 9640 米的湛江湾海底隧道采用 14.33 米大直径盾构机独头掘进,2024 年 3 月实现贯通;珠江四线特大桥通过 “多点同步液压顶推” 技术,将 4000 吨钢桁梁以毫米级精度跨越珠江主航道;全线 50 座隧道于 2025 年 3 月全部贯通,其中新安隧道通过控制爆破技术安全穿越浅埋破碎带。
截至 2025 年 3 月,阳江至佛山段已启动铺轨,新兴东成制梁场完成 382 榀箱梁架设,佛山站等 4 座客站主体结构封顶。
项目计划 2025 年底建成通车,届时广州至湛江通行时间将由 3 小时压缩至 1.5 小时,形成粤港澳大湾区与粤西沿海城市群的 “90 分钟经济圈”,有力支撑 “双区” 联动发展与海南自贸港建设。
从站点设置来看,广湛高铁选择广州站而非广州南站,是基于城市交通布局优化与枢纽功能升级的战略考量。
作为广州铁路枢纽 “五主四辅” 客站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广州站位于城市中心,广州地铁 2 号线、5 号线、11 号线、14 号线、22 号线在此交汇,日均客流量超 30 万人次,交通接驳能力显著优于距离市中心约 20 公里的广州南站。
根据规划,广湛高铁将通过既有广茂铁路通道改造引入广州站,实现 “高铁进城”,而广州南站则因承担广深港、贵南等多条线路的超负荷运营,已难以承载新线路的增量需求。
广州站的核心优势体现在区位便利性与枢纽整合能力。
其一,广州站位于越秀区,周边集聚了越秀、荔湾两大中心城区的商务、居住人口,通过地铁网络可快速覆盖珠江新城、北京路等核心商圈,显著缩短市民出行时间。
其二,依托广州白云站的建成(11 台 24 线),广州站得以将普速列车全部外迁,腾出 15 条线路用于高铁运营,形成 “普速外移、高铁进城” 的分工格局。
其三,广南联络线(全长 16.1 公里,设计时速 200 公里)的建设,使广州站与广州南站实现 15 分钟互达,未来可通过该联络线将广湛高铁与广深港高铁、京广高铁等线路贯通,构建 “一核多环” 的大湾区轨道网络。
关于广湛高铁未来能否延伸至广州南站,答案是肯定的。
根据 2023 年启动的广南联络线工程规划,该线路将下穿珠江、广佛环线,最终接入广州南站北咽喉区。
项目建成后,广湛高铁列车可通过联络线直达广州南站,实现深港、珠澳客流与广州中心城区的快速对接。
以广湛高铁设计时速 350 公里计算,从广州站出发经联络线至广州南站仅需 8 分钟,再通过广深港高铁可在 1 小时内抵达香港西九龙。
这种 “双站协同” 模式,既缓解了广州南站的客流压力,又拓展了广湛高铁的辐射范围,形成 “市中心发车 + 枢纽中转” 的复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