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站与佛山西站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西部核心枢纽,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际铁路网络织密、TOD 综合开发及智慧化管理,正加速构建 “双核联动、多网融合” 的超级交通枢纽群。



这一战略布局不仅重塑广佛同城化格局,更成为引领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构建方式:以轨道网络为骨架,打造 “双枢纽 + 多线路” 立体体系

1.1、城际铁路互联互通

广佛南环城际、佛莞城际的建成通车(2024 年 5 月),与佛肇、莞惠城际实现 “四线贯通”,形成全长 258 公里的东西向城际大通道。广州南站至佛山西站最快 15 分钟可达,佛山、东莞纳入广州半小时通勤圈,肇庆、惠州纳入 1 小时通勤圈。

数据显示,四线贯通后,日均客流量突破 12 万人次,较开通前增长 40%,跨城通勤效率提升 60%。

1.2、高铁网络深度融合

佛山西站作为广州 “一心五向” 枢纽群中唯一非广州境内的枢纽站,已接入贵广、南广、广佛肇城际等 7 条线路,年发送旅客超 2000 万人次。

广州南站则通过广深港高铁、京广高铁等 13 条线路,辐射全国 200 多个城市,2023 年旅客吞吐量达 1.8 亿人次,连续 5 年位居全国高铁站首位。

1.3、TOD 综合开发激活枢纽经济

广州南站周边规划建设 36 平方公里的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南站)铁路经济产业园,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总部经济,已引入欢聚时代、虎牙直播等企业,带动番禺区数字经济产值突破 2000 亿元。佛山西站枢纽新城规划面积 18.7 平方公里,聚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产业,引进华为、腾讯等项目,2023 年片区 GDP 同比增长 19%。

二、重大意义:重塑区域格局,赋能湾区高质量发展

2.1、推动广佛全域同城化迈向新阶段

双枢纽联动使广佛核心区实现 “15 分钟高铁通勤圈”,促进两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共享。

例如,佛山市民通过佛山西站乘高铁 15 分钟可达广州南站,换乘地铁 2 号线可快速抵达广州核心区,带动广佛候鸟型就业人口增长 35%,2023 年广佛跨城通勤人数突破 80 万人次 / 日。

2.2、构建 “轨道上的大湾区” 核心节点

双枢纽通过广佛西环(在建)、穗莞深城际等线路,连接白云机场、广州北站,形成 “空铁联运” 网络。佛山西站至白云机场规划高速城际,建成后将实现 15 分钟直达,推动佛山融入广州国际航空枢纽体系。数据显示,2023 年经佛山西站换乘白云机场的旅客达 300 万人次,同比增长 58%。

2.3、促进产业梯度转移与创新协同

高铁通勤成本下降 50% 推动广深创新资源向佛山溢出。广州南站周边集聚人工智能企业超 500 家,带动顺德机器人产业集群发展,2023 年佛山机器人产业产值突破 1200 亿元。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引入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等机构,带动南海区生物医药产业增长 42%,形成 “广州研发 + 佛山转化” 的协同模式。

2.4、激活临站经济与城市空间重构

广州南站 TOD 项目引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教育资源,打造 “湾区科创新磁极”,周边土地价值提升 3 倍,商业地产租金涨幅达 40%。佛山西站枢纽新城通过 “站城一体化” 开发,建设 10 万平方米的站前综合体,带动狮山镇房价年均上涨 12%,成为佛山北部城市更新标杆。

2.5、支撑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

双枢纽群日均发送旅客超 50 万人次,占大湾区铁路客运量的 35%。依托广湛高铁、珠肇高铁等规划线路,将形成以广州南站为中心、辐射粤西及大西南的 “1 小时经济圈”,助力佛山打造珠江西岸交通枢纽中心。数据显示,2023 年佛山 GDP 突破 1.2 万亿元,其中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贡献率达 22%。

随着广佛西环、广中珠澳高铁等项目推进,广州南站与佛山西站将进一步强化与深圳、珠海等城市的联动,形成 “东西互济、南北贯通” 的枢纽格局。

预计到 2035 年,双枢纽群将实现年旅客吞吐量超 5 亿人次,带动周边区域 GDP 突破 4 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超级交通枢纽集群之一,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提供核心支撑。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留言交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