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东地区局势持续升温,伊朗以强硬姿态应对美国的施压,不仅封锁领空通告周边6国,还积极与中俄展开合作,力求在困境中捍卫国家主权与利益。而中俄也迅速行动起来,为推动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贡献力量。
据法新社报道,特朗普建议在没有中间人的情况下举行会谈,还威胁称如果外交失败就轰炸伊朗。然而,伊朗并没有被美国的威胁吓倒。路透社消息显示,伊朗坚持拒绝在威胁下对话,仅同意通过阿曼等中间渠道接触。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质问“若想谈判,何必威胁?”这一言论深刻体现了伊朗官方的立场,也反映出伊朗对美国外交诚意的严重质疑。自2015年特朗普单方面撕毁伊核协议后,伊朗对美国的信任彻底崩塌,此次拒绝胁迫式谈判,正是伊朗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的明智之举。
特朗普(资料图)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总司令萨拉米表示,伊朗“随时准备应对任何战争”,强调“不会挑起战争”,但“在敌人面前我们不会后退半步”。这一表态清晰明确地划定了伊朗的军事底线。萨拉米还提及2024年4月以色列空袭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领事处事件,称伊朗的导弹报复“穿透了对手的安全幻想”,有力地证明了伊朗具备强大的反击能力,也向美国和以色列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任何侵犯伊朗利益的行为,都将遭到坚决回击。
为了应对美国可能的军事行动,伊朗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伊朗连夜通告周边6国,要求他们封锁领空,如果发现这些国家对美军开放领空、领土,为美军提供帮助,则将其视为站到了伊朗的敌对方,伊朗会实施报复。这6个国家均有美军基地,伊朗的这一举措既是对美国军事威胁的有力回应,也意在构建战略缓冲,分化美国与海湾国家的关系,降低美国发动军事打击的可能性。
特朗普(资料图)
与此同时,美国在中东地区不断加强军事部署。从3月中旬美国打击也门胡塞武装开始,中东的紧张局势便不断升级。美国在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基地集结了6架B2隐形轰炸机,并派遣卡尔文森号航母赶赴中东,与杜鲁门号航母组成双航母打击群。这强大的军事阵容显然不只是为了对付胡塞武装,其背后更大的企图不言而喻。此前特朗普声称已致信给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威胁伊朗必须就伊核问题与美国谈判,否则就将轰炸伊朗核设施。对此,伊朗外长阿拉格齐迅速回应,若美国对伊朗发起任何侵略行为,伊朗将坚决进行反击。
在美伊紧张对峙的关键时刻,中俄迅速行动起来,积极为推动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而努力。据伊朗塔斯尼姆通讯社报道,伊朗驻俄罗斯大使卡齐姆·贾拉利表示,伊朗、俄罗斯和中国在莫斯科就核问题举行了专家级会议。此前,俄中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与王毅在莫斯科会面时讨论过这一问题,3月中旬,俄中伊三国副外长也在北京举行了会晤。中国外交部表示支持俄方为推动伊朗核问题的政治外交解决进程做出的进一步努力,外交部发言人强调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伊朗核问题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特朗普(资料图)
美伊之间的紧张对峙,背后反映出的是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美国受国内政治因素驱使,试图通过对伊朗施压,满足国内部分政治势力需求,巩固与以色列等盟友的关系,进而维护其在中东的霸权地位和能源利益。而伊朗则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政权稳定,在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时,不得不采取“超强硬”的回应措施。
如今,伊朗和美国即将在阿曼举行间接高层谈判。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称这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考验,把主动权交到了美国手中。然而,此前特朗普声称美国与伊朗就伊核问题正展开“直接”谈判,与事实不符,伊朗方面对此也未作回应。这场间接谈判充满了不确定性,美国是否能在谈判中摒弃霸权思维,以平等、务实的态度与伊朗进行对话,将直接影响到谈判的结果和中东地区的未来走向。
中东地区局势复杂多变,牵一发而动全身。美伊之间的紧张对峙不仅可能引发直接军事冲突,导致地区局势动荡不安,还会对全球能源市场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在这一关键时刻,中俄的积极斡旋和行动显得尤为重要。国际社会也应共同努力,推动美伊双方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让中东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能够早日恢复和平与稳定。希望各方都能保持克制,以和平为重,不要让中东这个“火药桶”真的爆炸,使无辜百姓免受战争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