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伊朗会谈结束不久,美军掉头就动手了。4月18日,据胡塞武装所掌控的Al-Masirah电视频道报道,美军对也门西部海岸的拉斯伊萨石油港口发动轰炸。

社交媒体平台上流传的视频显示,美军轰炸之后,也门港口的油罐和车辆被摧毁,红海的水域已经发生了严重的油料泄漏,发生巨大的爆炸并燃起熊熊大火。

据悉此次袭击造成了245人的伤亡,具体为74人死亡、171人受伤,是自3月15日美国空袭行动启动以来,伤亡最为惨重的一次



拉斯伊萨港常年控制在胡塞武装手中,是胡塞武装的重要经济支柱。报道称,此次美军炸毁了燃料储存罐并“摧毁”港口,切断胡塞武装的经济来源的目的也达成了。

据《参考消息》披露,美军近期实施的空袭行动旨在为后续地面军事行动铺路,与此同时,也门政府方面已集结约八万兵力,计划发起对荷台达港的收复作战。



荷台达省拉斯伊萨港遇袭现场

美军对也门荷台达省拉斯伊萨港发动空袭后,胡塞武装反应强烈。据Al Arabiya于4月19日凌晨报道,胡塞武装宣布已使用无人机与导弹对位于红海及阿拉伯海区域的美军“杜鲁门”号与“卡尔·文森”号航母打击群实施了联合打击

胡塞军事指挥部特别指出,此次行动标志着“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自进入阿拉伯海以来首次遭受攻击。此外,胡塞武装还公开宣称,在首都萨那省上空成功击落一架美国MQ-9无人侦察机,并强调这些军事行动均是对美军近期轰炸石油港口并导致74人遇难事件的直接回应

谈及此处,或许有人会提出疑问:美军对胡塞武装的空袭行动与美伊会谈之间存在何种关联?尽管二者并无直接联系,但其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间接关系,且这一关系直接关系到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地位及其后续发展走向。



在美伊于阿曼举行的会谈期间,伊朗方面在核计划问题上作出了重大让步,明确承诺不会发展核武器,仅将核技术用于民用领域。同时,德黑兰方面强调,伊朗的安全利益不容侵犯,这构成了其外交政策中的一条“红线”。

在美伊即将展开的第二轮会谈中,德黑兰方面预计将继续秉持其“红线”立场。尽管外界普遍认为伊朗在原则问题上展现出坚定的立场与不屈的态度,但实际情况却更为复杂。值得注意的是,真主党、哈马斯及胡塞武装等组织均被视为伊朗阵营的重要成员。

然而,当前真主党与哈马斯已遭受重创,伊朗精心构建的“抵抗之弧”战略布局已陷入严重危机。若胡塞武装再遭重创,伊朗在国际舞台上的孤立状态或将进一步加剧。



美国多次威胁对伊朗动武却未付诸行动,转而针对胡塞武装实施大规模空袭。此举实为"渐进式"策略,即先逐步削弱伊朗盟友势力,待只剩伊朗时再集中力量打击。

从目前局势分析,美国若要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其战术规划或可划分为两个关键阶段:

其一,首要任务在于消除也门胡塞武装所带来的潜在威胁,唯有如此,美国航母编队方能顺利靠近阿拉伯海区域,进而对伊朗实施有效打击。同时,考虑到战略资源的分配与作战效能的最大化,美国与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不宜同时与伊朗及胡塞武装展开全面对抗。在此背景下,优先削弱并最终消灭实力相对较弱的胡塞武装,无疑成为剪除伊朗外围威胁、稳固战略后方的重要一步。

其二,在成功清除胡塞武装这一障碍后,美国与以色列或将启动联合军事行动,聚焦于伊朗核设施的精确打击,旨在削弱乃至解除伊朗的军事能力,并最终推动政权更迭,以达成其战略目标。

此前,美方多次指控胡塞武装受德黑兰控制,而伊朗公开声明其行动与己无关。此举看似明智,实则落入美方陷阱——等于在全球面前主动与胡塞武装切割。然而,胡塞武装与伊朗之间的盟友关系,实则已是不言自明之事实,无需刻意回避或掩饰。

在与美国进行的谈判进程中,伊朗方面不妨采取更为果敢的态度,明确将也门胡塞武装与美军之间的冲突问题置于谈判议程之上。此举不仅为伊朗自身增添了谈判筹码,同时也有助于减轻胡塞武装所承受的外部压力,可谓一举双赢之策。



然而,伊朗竟不幸踏入了美国精心设计的陷阱之中,其谈判策略仅仅聚焦于核计划与自身安全议题。这无疑是在向美国释放一个清晰的信号:在谈判桌上,伊朗手中所握的筹码,似乎唯有核计划这一张而已。面对如此情形,以擅长讨价还价而闻名的特朗普政府,又怎会轻易应允伊朗的诉求呢?

再者,伊朗刻意将自身安全划为不可触碰的“红线”,此举无疑暴露了德黑兰对与美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深切恐惧,等同于亮出了“极度畏惧与美国开战”的底牌

总之,伊朗在战略布局上显然未能妥善运用自身资源,可谓“一手好牌打得一塌糊涂”。具体而言,伊朗未能有效凝聚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反而选择放弃对真主党、哈马斯以及胡塞武装等盟友的支持,这一决策无疑显得短视且失策。#发优质内容享分成##在头条记录我的2025#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