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网上有一种说法,英法联军当年火烧圆明园时,抢走了大量中医秘方,这些药方的价值要远远高于列强掠走的奇珍异宝。
由于年代久远,这个说法难以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乾隆当年曾把文源阁设置在圆明园内,而文源阁里又藏有一部《四库全书》。在圆明园的大火中,文源阁也被付之一炬。
所以,圆明园被烧之前,文源阁里的四库全书有的可能被烧毁了,也有的可能被列强掳走,漂洋过海,流落到了西方世界。
现代网友据此认为,或许西方人正是通过掳掠走的中国典籍,才了解和继承了中医的很多精髓。
那么,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西方人有没有从中国偷走过药方或者典籍呢?
被烧毁的文源阁和《四库全书》
一部《四库全书》有经、史、子、集共3.63万卷,其中就包括了医学卷的内容,乾隆年间先后抄写了7部《四库全书》。
这7部书抄写好之后,分别藏到了文渊阁、文溯阁、文源阁、文津阁、文宗阁、文汇阁、文澜阁。
文源阁就设立在圆明园内。这座藏书楼于1774年秋天开工建设,第二年春天建成,《四库全书》后来的第三部抄本就藏于此楼。
藏书楼都怕火,所以古代给藏书楼起名字的时候,基本上都带着水。圆明园中的文源阁位于园子的西北方向,藏书楼的正前方有一个池塘。
根据一些文献资料记载,文源阁修成以后,乾隆经常来到圆明园,享受读书之乐。很多记载都提到,藏书楼正前方的池塘中央还设置有巧夺天工的太湖石,被命名为石玲峰。
据说这太湖石玲珑透体,用手扣之还能发出清脆的声响,只可惜现代人永远看不到这种神奇曼妙的东西了。
到了乾隆的重孙子辈,也就是咸丰朝,西方列强已经叩开了清王朝的大门。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咸丰仓皇逃往了承德避暑山庄。
圆明园在这一年被英法联军劫掠一空,而后又付之一炬,文源阁和藏在楼内的《四库全书》自然也未能幸免。
通过战争偷走的可能性不大
现代人根本不知道,楼中的藏书是完全被英法联军烧毁了,还是说有一部分被掳掠走了。而且除了四库全书之外,这座藏书楼里还珍藏着什么书籍内容,现代人同样不知道。
不过,《四库全书》有多部,文源阁的藏书虽然被付之一炬,但其他的版本保留了下来。所以说,西方列强不太可能通过《四库全书》,得到医学方面的独家内容。除非文源阁里面还珍藏着其他不为人所知的医学典籍,被英法劫掠到了西方,这种情况就不得而知了。
至于说西方人有没有通过医学典籍获得中医的精髓,这种说法同样存在争议。有一种观点就认为,如果真的存在什么中医秘方,为什么古代的皇帝个个短命,长寿的皇帝如凤毛麟角?
还有一种说法是,如果古代真的存在大量中医秘方,为什么现在像故宫博物馆这样的场所里,从来没有见过中医秘方的展示展出?
从上述争议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医的大量内容,不太可能通过战争这种极端的形式传递到西方。
就像英法联军当年攻入北京城,这些部队成员大多数都不是什么知识分子,根本也不懂得中文汉语。
他们完全就是一帮由西方泥腿子组成的强盗,在京城内到处劫掠,肯定是以获取金银财宝为主。至于像书籍书画这类东西,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底蕴,他们也懒得抢,更多的可能是烧掉。
而且,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前的200多年时间里,通过西方传教士的传播,中医的相关内容已经进入西方了。
换言之,如果真的存在什么不为现代人所知的中医精髓内容,最大的可能也是通过西方传教士流入西方的,而不太可能通过战争劫掠的形式。
传教士在明代就向西方传播中医
还在元朝的时候,西方传教士就大量进入了东亚地区,到了明朝,西方传教士来中国掀起了一个高潮。
这些西方耶稣会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主要目的是传教,捎带着也把西方当时的科学技术带来了。与此同时,中国的一些科学技术,包括医学内容,也通过他们传播到了西方。
为什么说传教士的传播,要比西方军队的劫掠传播方式更多?那是因为东西方之间存在语言上的障碍,涉及到文字的内容。如果不懂得汉语,这些西方人根本看不懂。
传教士,他们的目的本就是冲着文化和科技这些内容来的,所以来到中国以后,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传教士逐渐接触到了中国的医学。比如来自波兰的耶稣会士卜弥格,他第一次把中医典籍《脉经》翻译成《中医脉诀》,传播到了西方。
来自法国的传教士,同样翻译过《脉经》,法国的传教士还把宋代法医学家宋慈的著作翻译到了欧洲。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很多西方人在医学上有太多的错误认识,对于中国的医学也抱有偏见。比如康熙年间,法国科学院院长德梅朗对中国的科学水平就很轻视。
1730年,一个叫巴多明的法国耶稣会士专门在北京给德梅朗写信,他告诉这位法国人,中国古代的大师都懂得,血液是通过全身流动的,这种流动是通过经络的血管完成,经络也就是动脉和静脉网络。
除了翻译中医典籍,来自西方的传教士还将大量的中药学知识介绍到了西方。他们在很多翻译著作中介绍了中国大量的植物药和动物药,包括草药的产地、药性、功效以及制作方法。
一个叫杜赫德的传教士,翻译过《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陶弘景本草》等中药学内容。比如,在1680年到1689年期间,先后有3部中医学专著被翻译到了欧洲。
传教士除了翻译中医专著,还通过书信的形式向国外介绍中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有没有接触到中医的药方,有没有把这些药方详细的传播到西方,这就不好说了。
他们有没有偷过药方?
除了传教士传播中医内容到西方,历史上东西方之间还一直在进行贸易,大量的西方商人和旅行者也曾经来过中国。
尤其是那些西方的旅行者,他们从中国返回西方的时候,通常随身携带大量的中药以及医学和本草书籍,其中就包括了上古和后世医家的各种著作。
明清之际,类似的西方人来中国内地旅行可谓相当普遍,他们有没有从中国拿走过所谓的秘方,现代人同样没办法知道。
不过有意思的是,西方传教士在历史上确实偷过中国的技术专利。我国盛产瓷器,掌握着大量的烧瓷技艺,在这方面,西方恰恰不会。
一些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后,都想到景德镇参观学习,还有的传教士通过各种方式了解烧瓷的技术工艺,然后再把了解到的内容以书信的方式传递到欧洲。
对当时的中国来说,瓷器出口是对外贸易中的很大一部分,如果让西方人掌握了核心技艺,势必会冲击中国的瓷器出口产业。
所以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有些传教士类似于经济间谍,他们偷走了技术专利,在一定程度上也就会破坏古代中国的出口贸易产业。
这里边就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除了盗窃与烧制瓷器相关的技术内容外,他们有没有偷过其他内容?是否偷过医学领域的内容?
这个情况既没办法证实,也没办法证伪,因为说到底,年代太过于久远,而且历史上关于传教士的活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当时都没有什么公开的说法。
古代没有报纸,也没有公开的新闻,不会像现代社会这样,中外交流发生了什么事,有着大量的新闻报道,后世的人可以通过这些公开的报道来分析现在发生过什么。
但是古代社会就不一样,没有公开的报道,私人的记录也不全面,现代的人很难从整体上去了解当时究竟发生过什么。
就比如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抢走了12生肖兽首,截止到目前,还有好几个流落在外,根本不知道在谁的手上,也不知道究竟流落到了哪里。
所以说,在明清时期,大量传教士来中国,他们有没有在民间接触过中医药方,或者是把这些药方偷偷带到了海外,恐怕永远不会被人知道了。
因为这些活动都属于私人性质,而且很零散,有些传教士自己的记录也有限,有些私人日记至今也没有公开。甚至有些旅行者,可能早就死于其他的一些旅行探险活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以前的很多秘密也就被永远带走了。
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的很多内容有些是在历史上通过公开的方式传播到西方的,这种传播方式一般有记录,尤其是中医典籍的翻译,通过各种史料都能找到传播的痕迹。
但是药方就不一样,有些药方可能是一些当时的医生经过多年行医总结而来的,原本就没有大面积的公开。所以,在当时有没有被西方人了解接触到,这就不得而知了。
唯一能肯定的是,因为近代中国的落后,国内的很多好东西确实被西方掳掠走了,而且有些永远也要不回来了。
参考资料:
《七大藏书阁故事多》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11月28日
《明清之际中医海外传播概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7月
《新术还是旧技:19世纪前欧洲知识界的中医认知》 光明日报 2019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