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原炮兵12师团长刘庆官给已退休在家的粟戎生发了一首诗——《观孟良崮战役遗址录像有感》。前不久,刘庆官的一个朋友去了孟良崮参观,发现在张灵甫当年的指挥所里摆满了祭奠贡品。刘庆官有感而发,作了这首诗。粟戎生读了诗以后,发现与他几年前去参加孟良崮纪念会时的感受一样,有一股“逆流”蠢蠢欲动。
粟戎生认为张灵甫是对抗战有功,哪里有功可以到哪里去祭拜,但绝对不可以搞到孟良崮。否则就是玷污了孟良崮纪念地,令那些牺牲的英勇战士们寒心!想到这里,粟戎生决定给山东军区司令政委写信,希望他们能到纪念地做一些检查,给革命群众一个正能量的反馈!
粟戎生的父亲粟裕,在其军旅生涯中,攻打孟良崮绝对是巅峰之作。这场仗,粟裕采用了“猛虎掏心”的战术,全歼了国民党的王牌部队——整编74师,并击毙了师长张灵甫。战后,陈毅称赞道:“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粟裕指挥打仗,突出一个特点——“细”。据粟裕的老部下回忆说:“每支部队的行动时间和部署地点,粟裕副司令员都谋划得非常详细。”战斗开打前,粟裕在王家庄的作战室里,桌子上、四周墙壁上,甚至是天花板上都放满了军用地图。
为了大局着想,一些重要的战略重地,必须要硬“啃”下来。哪怕有再多牺牲,也要不惜代价地攻克。比如,在孟良崮战役中的“夺取520高地”战斗中,华野4纵12师34团“老虎团”付出了不小代价。
当时,国民党守卫520高地的是74师的一个团,敌该团不仅装备先进的武器装备,而且还占据着居高临下的优越位置。粟裕给34团下了死命令,不论付出什么代价,必须要在5月16日天亮前把高地拿下来。
34团的副团长叫秦镜。他连下两道命令:一、利用敌人的尸体,布置防御工事;二、下令突击连连长周锡康,若是冲锋号响起的10分钟内,队伍攻不上520高地,连长直接枪毙!后来,突击连成功地打开了一个缺口,但连长周锡康却中弹牺牲了。
副团长秦镜后来每每讲起此事,眼泪止不住地流!他曾说:“如果我不下达这个死命令,周锡康或许也会像我这样成为幸存者。”为了打败敌人,有多少像周锡康这样的英雄官兵倒在了敌人的枪炮下。
几十年过去了,像周锡康这样的烈士宣传得少了。反而,在内战中屠戮革命者的刽子手张灵甫却成了一些人吹捧的对象。令人气愤的是,网上有个叫张道宇的人,自称“著名抗日英雄张灵甫将军之子”,写了一篇题为《今天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位抗日名将忌日》的文章。内容里把张灵甫和张自忠将军相提并论,还把中共污蔑为“苏联傀儡”。
粟戎生针对这种“逆流”现象,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现在是和平年代,张灵甫死在了孟良崮,其家人后代可以来祭奠,但是不能把祭奠的东西长期摆放,甚至作为景点供游人参观。这是完全错误的做法,会产生很多不良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