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警方获悉,北京市公安局自2016年联合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共同开展"北京榜样·最美警察"主题活动以来,十年时间共有214位优秀民警和辅警从不同维度展现了"最美警察"之美,全方位诠释了新时代首都公安精神。

老民警扎根偏远山村近40年 特警0.4秒救下天台轻生者

在府右街红墙外,2022"北京榜样·最美警察"、西城分局府右街派出所中队长刘建新已经在这里值守了20年。7300多个日夜,刘建新和他的战友们最近距离保障了一次次重大国事活动的绝对安全,帮助过无以计数的过往群众。2024年,刘建新当选全国"最美基层民警"。


在丰台区玉林里,2020"北京榜样·最美警察"、丰台分局右安门派出所社区民警、"穿警服副书记"傅天雷总是特别忙,他每天要在45个居民群里推送反诈提示、收集社情民意、解答群众疑问,要带领"微光志愿团队"为辖区群众解决各种困难,还要和社区党员干部一道想方设法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在经济犯罪案件接报案中心,2024"北京榜样·最美警察"、经济刑法学博士项倩,用所学为接报案服务总结制定了1000余项判定规则,报案人员可根据接报案中心"便民服务终端"上的提示,点击相应选项,在现场就能获取专业指导意见;她参与建立由公益律师、人民调解员等专业力量组成的接报案中心工作室,为前来报案的群众提供面对面法律咨询。

在延庆海陀山上,2021"北京榜样·最美警察"、延庆分局张山营派出所民警吴月云,是一位扎根偏远山村近40年的老民警,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对首善标准的坚持,圆满完成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重要赛事的安全保障任务。

在朝阳三里屯,2023"北京榜样·最美警察"、朝阳分局反恐怖和特巡警支队副支队长张昊,正带队在太古里商业区执勤。一片繁华和岁月静好的背后,这位仅用0.4秒救下天台轻生者的特警,曾经无数次用智慧、勇气和过硬的技战术能力,克服了极端困难,经历了生死考验,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枚枚奖章的背后,彰显了新时代首都特警"冲得上、打得赢"的英雄气魄。

在一处交通事故现场,2023"北京榜样·最美警察"、交管局事故鉴定专家张雷运用自己研发的新技术,对事故现场进行快速、高效的勘查,这项技术创新曾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从依托视频图像鉴定车辆行驶速度,到利用3D技术还原事故发生过程,张雷创新研发了多项技术成果、制定了16项行业标准。在距离市区95公里外的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3"北京榜样·最美警察"、森林公安分局松山派出所民警李东升已经在这里守护了29个春夏秋冬。他凭着一双"铁脚板",巡遍了松山6000余公顷的林地,这里的每一个区域、每一株树木他都如数家珍。

全市创建"高宝来爱民服务岗"563处 首都公安师徒"传帮带"成传统

每个上学日的早晨,2021"北京榜样·最美警察"、海淀分局恩济庄派出所社区民警侯腾飞,都会来到海淀实验小学门前,用守护孩子们平安入校的方式,纪念自己从未谋面的"师傅"高宝来。

"‘时代楷模’高宝来同志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也永远地把他记在了心上。作为宝来师傅生前岗位的接续者,我立志以他为榜样,为辖区群众排忧解难,尽全力守护他始终牵挂着的孩子们。"

清明节前夕,侯腾飞来到北京警察博物馆缅怀纪念首都公安英烈,活动结束后他说:"我特别想告诉宝来师傅,他去世后,全市共创建‘高宝来爱民服务岗’563处,我们这些青年民警都在以他为榜样,用实际行动赓续践行着他的精神,我想宝来师傅一定会很欣慰。"

为加强对青年民警的能力培养,首都公安创建了"从警引路人"工作机制,通过深化师徒"传帮带",帮助青年民警更快成长。网安总队青年骨干魏建力就是受益者之一。

对于魏建力来说,2018年是一个转折点,因为在这一年,魏建力与通州分局警务支援支队的张旗结成了师徒,成为全市3900余对师徒中的一员。

那时,张旗刚刚当选2017"北京榜样·最美警察",他带着魏建力深耕警务科技,共同"成长",双双考取了高级工程师资格,拿到了多项国家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2021年,师傅张旗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徒弟魏建力也来到"北京榜样·最美警察"主题活动评审会的现场,并当选"北京榜样·最美警察"、全国"最美基层民警"。4年后的2025年,就在刚刚过去的"最美警察·杰出青年卫士"专题推选活动中,已是师傅的魏建力走上讲台,像当年自己的师傅一样介绍着自己的徒弟。

勤务辅警成长为2024年"北京榜样·最美警察" "为民服务车"开进天安门广场

不只是师徒"传帮带",首都公安创新性地将技能传承、技术攻坚、实战培训、典型引领有机融合,在队伍中创建了以公安英模、"最美警察"等先进典型名字命名的"杰出民警工作室",形成了队伍管理和警务实战的互促双赢。2024"北京榜样·最美警察"、公交总队警犬工作大队勤务辅警沈秀丽就成长于这样的工作室。

5年前,2017"北京榜样·最美警察"、公交总队警犬工作大队政委刘潇潇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杰出民警工作室",吸纳了一批年轻的公交警犬技术人员加入,其中就有辅警沈秀丽。沈秀丽回忆道:"我曾经一度因为辅警的身份感觉有些自卑,加入刘潇潇杰出民警工作室后,我们一同攻破了一系列警犬技术难题,这给予了我很大的自信。"

沈秀丽在刘潇潇的指导和鼓励下,先后成功繁育了40多头幼犬,参与撰写了多篇论文,考取了公安部警犬技术师资,成为当时全局唯一一名辅警身份的师资教员,而刘潇潇也依托"杰出民警工作室",培养出了一大批公交警犬技术骨干,为首都轨道交通安全和群众的出行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成就自我、成就他人,更要惠及社会。在首都公安队伍中,共注册有127支"学雷锋志愿服务团队"。其中,2020"北京榜样·最美警察"、天安门分局民警李春创建的"为民服务志愿团队"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2021年国庆节,一辆"为民服务车"开进了天安门广场。这是天安门地区分局充分考虑游客应急需求,在"李春为民服务站"的基础上,创新推出的便民服务新机制,2020"北京榜样·最美警察"李春就是这辆"为民服务车"的负责人。

那一年的国庆节,天安门广场一天内迎来了20余万游客,"为民服务车"前一下子热闹了起来,走累了的老人、孩子在车下整齐码放的座椅上休息,带着婴儿的母亲登上"为民服务车"从容地给孩子喂奶、换尿布……一件件暖心事,被群众看到、拍到并发到网上,《新闻联播》和《朝闻天下》对"为民服务车"进行了专题报道。2021年,志愿服务团队获评首都学雷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为民服务车"火了,但是李春和她的志愿服务团队并没有止步,"为民服务车"工作机制,在李春的牵动下一步步升级。

2022年国庆节前,在李春的倡导下,"为民服务车"前摆出了三款由她设计制作的"国庆"主题纪念印章,向参观群众送出来自祖国心脏的祝福。让李春没有想到的是,国庆节当天,热情高涨的群众自发带着贺卡、书本、游览地图、甚至衣服来到服务车前盖章留念。从那时起,李春的"为民服务车"在原有"问询指路、安全宣传、失物招领、走散寻人、健康救助、母婴服务、协助预约、临时休息"8项服务之外,更增加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

如今,李春作为北京市公安局第三批赴贵州省黔西南州支教民警团队的一员,正在3000公里外履行着为贫困山区孩子"扶智扶志"的崭新任务。但是她的服务模式和创新理念,被志愿服务团队传承了下来。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振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