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总,若是你去朝鲜,能守得住鸭绿江么?”1950年10月的丰泽园东厢房里,烟雾缭绕中突然蹦出这么句话。正在研究作战地图的林彪手指一烟灰落在三八线标记上: “主席,咱们的兵不是天兵天将啊。”毛泽东掸了掸中山装上的烟灰,盯着窗外的老槐树: “天兵天将也是人变的。”
这话说出去不到半个月,三十万志愿军就顶着零下四十度的严寒跨过了鸭绿江。美国大兵在感恩节火鸡宴上吹牛说 “圣诞节回家”时,绝对想不到会碰上这么支穿单衣布鞋的军队。但要说光凭血肉之躯就能把美军逼回三八线,那真是小看了现代战争的残酷。
不得不承认,那些冻成冰雕还保持射击姿势的战士,那些绑着手榴弹往坦克履带里钻的爆破手,确实是震撼世界的存在。长津湖战役里有个炊事班长,背着行军锅冲上1071高地,硬是用铁锅砸翻三个美国兵。后来俘营,有个美军上尉问俘虏: “你们冲锋前打兴奋剂吗?”被问的战士咧嘴一笑: “打啥针?咱们炊事班熬的辣椒水管够!”
但血肉终究拼不过钢铁。云山战役那会儿,38军的战士用刺刀捅弯了美军的卡宾枪,可面对天上的 “油”(F-80战斗机)只能干瞪眼。彭德怀在给中央的电报里急得直拍桌子: “飞机!飞机!还是飞机!”这话传到莫斯科,斯大林捏着烟斗在克里姆林宫踱了三圈,终于松口让高射炮部队换上朝鲜人民军制服。
1951年春天的清川江上空,突然冒出批涂着朝鲜军徽的米格-15。美国飞行员起初还当是北朝鲜的菜鸟,直到有个叫佩佩利亚耶夫的苏联王牌,一天内击落两架F-86。有意思的是,苏联飞行员被严令不许说俄语,有回空战太激烈,有个毛子飞行员脱口而出 “乌拉”,气得地面指挥直跳脚。这些 “哑巴空军”三年里打了七万架次,把鸭绿江到平壤的天空撕开道 “米格走廊”。
要说最解气的还是1951年9月的大和岛空战。志愿军飞行员张积慧驾驶的米格-15突然从云层里钻出来,把美军王牌戴维斯打得凌空开花。地面观测员看得真切,那架F-86的残骸摔进黄海时,戴维斯的金丝眼镜还在阳光下反光。后来才知道,这老飞贼在二战中击落过德国飞机,没想到栽在中国新手手里。
地面上的变化更耐人寻味。1952年上甘岭战役,里的战士突然用上了波波莎冲锋枪,这可比 “老套筒”带劲多了。有个叫唐章洪的炮兵观测员,拿着苏制炮队镜给喀秋莎火箭炮校射,把美军阵地炸成月球表面。最绝的是运输队的老王头,开着嘎斯51卡车在 “炸弹公路”上玩漂移,车斗里装的都是整箱的莫洛托夫面包(反坦克燃烧弹)。
李奇微的 “磁性战术”碰上彭德怀的 “零敲”,就像铁锤砸棉花。有个段子说,美军侦察机拍到志愿军阵地上密密麻麻的假人,气得范弗里特把咖啡杯摔在作战地图上: “中国人在用京剧道具打仗!”其实那是真人在搞土工作业,一夜之间能挖出五公里交通壕。等美军反应过来,我们的战士早端着转盘机枪(DP轻机枪)守株待兔了。
金城战役那会儿,20兵团的喀秋莎齐射能把黑夜照成白昼。有个被俘的美军少校死活不信这是中国军队的火力: “你们肯定雇了苏联炮兵!”押送他的战士乐了: “咋不说我们雇了孙悟空呢?”这话传到板门店谈判桌上,美国代表的脸比桌上的咖啡还黑。
克拉克签停战协议时,钢笔尖戳破了三张纸。这个参加过诺曼底登陆的老兵,怎么也想不通飞机大炮咋就输给了炒面步枪。他要是知道志愿军炊事班发明的 “迫击炮送饭法”,估计更得吐血——用迫击炮把热饭筒打到前沿阵地,这脑洞比巴顿的装甲战术还野。
说到底,朝鲜战场是拼出了个不等式:中国人的智慧+苏联人的钢铁+美国人的犹豫=三八线上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