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味文化作者:泡海椒

浣花春,民国北京城内,率先标榜成都风味的专门川菜馆。所谓成都风味,是以川菜流派而言。川菜内部,向有派别之见,蓉渝京沪,各有源流,即一地川菜,亦分门别户。此情已久,说来话长,本文暂不赘述。所谓专门川菜馆,则是以经营模式而言。



民初,川菜登入京师,约有三种模式。

一是主营川菜而兼营其它菜点,如瑞记、宾宴春、长美轩等,川菜堪称拿手,常为时人直呼川菜馆,然其滇黔苏浙诸菜,亦不逊色。二是主营其它菜点而兼营川菜,如忠信堂、醒春居、天南地北楼等,间或以川菜著称,实则福建馆、天津馆、广西馆。三是专营川菜,即专门川菜馆,如岷江春、浣花春、蓉园等,皆独张川菜旗帜。

不过,三者并非一成不变,市面不同,经营内容往往此消彼长。既有各地菜馆,因某时期川菜流行,而添设川味菜点,甚至主营川菜。也有专门川菜馆,因某阶段川菜情形不佳,或其它菜点势盛,转而经营它菜。总体来看,前者居多。

专门川菜馆,北京老板,黄金地段。

京城专门川菜馆,以小椿树胡同之岷江春为先。黄侃曾记,1913年9月23日,他与汪东赴岷江春吃饭。据此,至迟民二之秋,岷江春业已开办。二十年代中,该店尚存,惟其经营情形多不可考。

继起著名者,为浣花春,老板何绍华,大概是通县人。早年北京川菜馆经营者,本地人较多,如宾宴春张亮、王得才,大陆春郭长清、晁芳亭,柳园郑子年,新陆春晁秉信,庆林春王春霖等,皆京城或近郊人士,此亦彼时京城川馆另一特色。

浣花春规模不大,之所以出名,除菜品外,更因有先天优势——黄金地段。该店正当香厂新市区中心,因这地段,它才有机会触及数以万计的客流,才有机会偶遇一众新文化先锋,才有机会为各界注意。


浣花春所在之香厂万明路商住楼

香厂新市区是怎么来的呢?

香厂新市区是北京首个模范市区,民初始建,在今珠市口西大街、留学路、永安路、阡儿胡同合围区域。浣花春开闭兴衰,皆与该区息息相关。冠名新市区以前,香厂作为地名,已有时日。以下,特借浣花春之由,简述香厂沿革,以供诸位参阅。

晚明,香厂建置之始。

据陆可教、李廷机《敕建仁寿寺碑记》及《明神宗实录》,万历元年,仁圣皇太后陈氏捐资,于显德观遗址造新寺。翌年建成,神宗赐名仁寿寺。六年,增建延寿藏经楼、左右配殿、方丈及僧舍。十三年,赐地百五十亩,庄舍七十二间,课其岁入为神供。十五年,神宗先后以撰仁寿寺护敕及碑文,赏赐辅臣。

仁寿寺旧址,在留学路迤西,永安路以北,坐北向南,山门正对先农坛。寺西,即御赐香火地及庄舍,为仁寿寺运营提供物资与经费,内或建有制香厂所,香厂得名昉此。此后三百余年间,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均称该地为香厂,此即香厂之由来。


李廷机、陆可教仁寿寺碑记

香厂附近除仁寿寺外,尚有灵佑宫、万明寺。灵佑宫在厂东,原为十方道院,万历时拓建,占地数十亩。万明寺在厂西北,为元代水浙庵遗址,万历时改建,亦称巨刹。香厂遂居诸寺观中央。

明末,京城园林盛行,《满清稗史》《春荑秋干》有记,某宦于香厂造园,春寻闲里,士女相与,同紫陌之循,每值新正,盛况空前。益以群寺环绕,香厂一带尝为都人游览胜地。

清初,香厂东侧曾设灯市。

康熙年间,清廷将东华门灯市移至灵佑宫,嗣后复迁。《人海记》云,灯市旧在东华门外,今移正阳门外灵佑宫旁。又《香祖笔记》,灯市初在灵佑宫,稍列书摊,自移于正阳门大街之南,则无书矣。

乾隆年间,香厂为官设义地。

据《大清会典则例》,乾隆六年,议准京师设义冢,令直隶总督、顺天府尹会同妥议,定于五城设义冢六处。其中,中城义冢即设香厂地方。此为香厂一名见诸史料之先,亦为香厂颓败之始。


乾隆《京师全图》中的香厂及诸寺观


《大清会典则例》首现香厂地名

清中后期,香厂变臭厂。

自设义地,香厂坟茔遍地,有人于坟间隙地设煤厂粪厂,堆煤晾粪,日渐芜秽。其地本就低洼,早已积水成坑,每逢雨至,更水深过膝,常有溺人之事。加之人畜便溺,长年累月,蚊蝇滋生,臭气薰蒸,香厂终变臭厂。这一臭,足足臭了一百六十年。

光绪末年,香厂迎改观,建临时市场。

1906年,巡警部划仁寿寺旧院为市场,将沿街摊贩迁入,以利商民,反响甚佳。继有某商禀请开办香厂市场,外城巡警总厅遂派员勘验,查得香厂约一百六七十亩——即明代香火地及庄舍总面积——可成一绝大市场,旋计划先建临时市场。开工年余,积水泄尽,填土完毕,即拟将琉璃厂新正庙会迁至香厂。

1909年正月,首届香厂庙会如期上演,原厂甸之茶社、茶棚、食摊、烟摊、百货摊、游戏摊等数十种摊棚,移设于此,其中茶社、茶棚特多,仅有名可考者,即近一百三十余家。另有文明图画、拉大片、说书棚、弄幻境、照相馆、文武马戏、跑马场等项目。一月会期中,王公亲贵,贫民苦力,蜂聚香厂,繁盛至极。

临时市场大获成功,官商遂联合启动建永久市场,合组公司,征募股本,收用民房,划地招商。期间,因机构及人事变化,项目进程屡受影响。同时,又有人冒充香厂公司骗取民财,负面消息频出。即便如此,临时市场仍然照办,自1909至1912年,连续举办四届。


1910年《香厂志盛》插画


1912年的香厂市场

1914年,香厂新市区破土而出。

1914年,京都市政公所成立,朱启钤以内务总长督办京都市政,着力改良交通,振兴商业,以香厂列为首要之一。清末开辟香厂,即由朱氏以外城巡警总厅厅丞倡导。此番赓续,更将其升格为京师模范市区工程,即香厂新市区,完全按西式城建办法进行。

首先悉心规划,原香厂地亩不足支撑,复拓展范围,将南抵先农坛,北至虎坊桥大街,西达虎坊路,东尽留学路区域,悉数囊括。实际略有减小,西界缩至阡儿胡同,占地三百余亩,倍于原有面积。方案既定,遂兴建道路、收用房地、招商建房。

新市区规划十四条道路,除高爵街稍有倾斜,余皆笔直。南北向万明路与东西向香厂路,为全区干道。两路交汇处设圆形中心广场,并设全城首个路灯及交通岗。干道宽近10米,以新式汽碾碾平,筑大理石路牙,铺人行道方砖,植德国洋槐树。


香厂新市区总平图

同时,市政公所将规划用地内公私用房一律收用。据《市政通告》统计,共收房屋近四百间,包括万明寺、仁寿寺、灵佑宫、华严寺等寺观。其中,有部分他处征用置换土地,亦有初期直接认购土地。

房屋建造分三类,一是市政公所自建,如平康里、仁民医院,一是购地者自建,如原香厂义地,即有人携张勋资本迁徙义冢,建大森里。绝多是商家租建,公所租地与商家自建房屋经营,三十年期满房屋归公。如此,公所仅负责征地及监督管理,靠租金捐税回笼,效率颇高。

至1917年底,香厂新市区已建起数十座新式洋房,计划达成逾九成。是年,东方饭店、华阳兄弟等商先行开业。


新式汽碾

1918年初,香厂开市,新世界火爆京城。

香厂新市区开市的真正标志,是1918年正月初一,新世界游艺商场开幕。

新世界位于中心广场东北角,主体四层,含塔楼七层,纯西式建筑。集古今中外数十种项目于一楼,杂耍、说书、新戏、魔术、电影、茶社、中西菜馆等等,吃喝玩乐无所不备。开业头三日,即售门票五万八千余张,日均客流近两万,瞬间成为京城焦点,备受瞩目。

是年,步新世界后尘,大批商户在香厂开业,有化妆品公司、烟草公司、绸缎公司、百货公司、租车行、洗衣房、戏院、菜市、澡堂等,另有平康里、华兴里、华泰里、大森里各妓院。大小饮食店星罗棋布,最著者当属香厂七朵金花,即粤菜桃李园、闽菜小有天、豫菜梁园、鲁菜新丰楼、西菜吉士林、素菜六味斋及川菜浣花春。


新世界游艺商场


新世界楼顶风光

1918年中,浣花春近水楼台,乘势崛起。

浣花春位于新市区腹地,新世界北首,万明路东侧,一排二层商住楼之中,由何绍华(祝三)与人合办。1918年6月17日正式开幕,全名成都浣花春川菜馆,如前文所述,创京城之先。

该店广告洋溢新风,自称环境为西式楼房,眼界空阔,风景宜人,雅间大小精洁,电灯电话,一应俱全。菜品由特聘真正四川高等厨师精制烹调,包办燕翅、烧烤各种全席,零拆碗菜,随意兼备,鲜花饼、火腿饼、萝葡饼、各样酥点、炒面俱系芳美,并采办各种极品川货,精制燻腊食物,价值从廉,格外克己。

新市区掀起巨大声浪,新世界带来涌动人潮,浣花春乘势崛起,宾客盈门,生意兴旺。未几,即以川笋汤、糟蛋闻名遐迩。嗣后,又以糟鱼、脆皮鱼、干烧鱼等各种鱼肴享誉京城。鼎盛时期,何老板特在通县设置专用鱼池,以备冬季取材,其势头之旺,可以想见。

香厂兴盛,也推动着周边区域发展。新世界开业整一年后,在香厂南界,先农坛改建之城南公园北部,城南游艺园启幕,办法与新世界相仿,惟新世界巍楼耸立,而游艺园则以广阔取胜,一时车马如蚁,士女如云。后来,该园亦同浣花春发生关系。


二十年代初,地图上的浣花春位置

1919年,浣花春偶遇陈独秀诸先生。

1919年6月11日晚,浣花春迎来几位特殊客人,陈独秀、高一涵、王星拱、程寅生、邓初,他们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传单而来。据高一涵回忆,浣花春饭后,王星拱、程寅生去城南游艺园发传单,他与陈独秀、邓初到新世界发传单。当晚,陈独秀被捕。

9月16日,陈独秀出狱,再赴浣花春。胡适于信中写道:独秀先生已经出狱,出狱的那一天,大学里一般和他要好的朋友,在他被捕那日吃的馆子名叫浣花春里,预备了两席酒,请他们夫妇两个一块儿去,开了一个大宴会。

有意无意中,浣花春成为风云人物落足地。12月17日,新潮社聚餐浣花春,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周作人、傅斯年、罗家伦、徐彦之、俞平伯、孟寿椿等人到场。三日后,胡适又在浣花春设宴,为高一涵、王征赴日送行。

诸先生莅临,浣花春蓬荜生辉,进而取得各界关注,营业更趋发达。然而好景不长,在持续繁盛三年后,新世界和游艺园,这两个新市区的客源引擎,先后遭遇重大变故。


陈独秀先生

1921年,香厂商情,泰极生否。

1921年春节,城南游艺园包厢倒塌,压毙一人,惹上官司。经理彭秀康离园避祸,副经理彭逊初被捕,园区被勒令停业。不久,彭秀康辞职、赔钱,重选经理唐甘泉,整改至九月方才复业。唐甘泉出任经理,正得力于浣花春何绍华等人联保。

游艺园案发,市政公所即勘察区内建筑,竟于新世界墙体发现裂缝,遂令其停业整改。新世界客源本已被游艺园分流,停业后愈发艰难。未料,经理刘宝赓又背着股东,私入花旗纸烟公司股款,被股东董事会察觉,引起风潮,以致迟迟不能复业。

是年底,刘宝赓辞职,改委朱义青经理,虽得以复业,旋又经营不善,染上重重债务。1922年春节,新世界发生游人坠落升降机殒命案,彻底将其击垮。股东会决议关门,不久被查封拍卖。


新世界经理刘宝赓(右二)


城南游艺园经理彭秀康(后排右一)

1922年,浣花春转型未果,新市区江河日下。

因此变故,区内各商俱受影响,1922年即有多家商号倒闭。此前顺风顺水的浣花春,也被迫转型,辞退原有四川厨师,转营西餐。但食客并不买账,要求浣花春办回川菜。不得已,浣花春又于翌年春召回旧厨,以期重振。

尽管增加烤炉烧鸭、苏炸等菜式,打出香厂浣花春川饭庄旗号——这是该店在字面上又一创造,京城饮食界以川饭庄缀名者,尚未见第二家——几经折腾,仍无力回天。复因时局动荡,未及三年,浣花春即因欠债太多,关门歇业。

游艺园和新世界出事后的几年,二者又相继因战事驻兵、经济纠纷等事,几度停业复业,香厂亦随之小起大落,江河日下。1928年,首都南迁,市面萧条,香厂新市区,终成过眼云烟。


1918年浣花春广告


六十年代,自香厂中心广场北望万明路

本文系“消失的川菜名店”系列之一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仅供示意

转载须经本人同意且注明:川味文化・泡海椒

看川菜老传统,听川味龙门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