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这两天柳州的紫荆花季,狠狠地让柳州赚到了一波关注的目光。人们在赏花的同时,不禁惊叹柳州的变化。觉得这哪里还有广西工业老牌城市的模样?这分明就是童话中缤纷的世界!
确实,柳州作为一座闻名的重工业城市,为广西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GDP占比巨大。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灰尘满城覆盖,烟囱林立,环境污染严重的城市。却不知道,在这些年的转型中,让柳州的环境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工业发展的用水量很大的,所以,水质是衡量一座城市发展质量的一个很重要指标。而在刷消息的时候,看到有说在年初考核柳州的10个国控断面水质中,优良比例为100%,这也说明了柳州“水文章”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去年,国家地理甚至还把柳州称之为“最美”工业城。这也是对柳州环境治理的一个肯定。
柳州确实变了!
有谁知道,柳州在转型过程中的阵痛有多么的巨大?
曾经的柳州,很多企业,比如柳汽,柳微,柳化,柳兴,柳钢,柳铁等,在全国都享有声誉。可是在近年,它们都显得比较沉寂,让人感到柳州的发展变得缓慢了很多。
然而,沉寂并非停滞。在这看似缓慢的表象之下,柳州正经历着一场脱胎换骨的蜕变。时间仿佛早操控着这一切,也让人们感受着这样的变化。
那些曾以烟囱林立为荣的老厂房,如今正悄然披上"生态绿衣",比如柳钢集团的厂区里建起了湿地公园,冷却塔改造成的工业风咖啡馆成为网红打卡点;柳工机械的智慧工厂里,机械臂在光伏屋顶下精准舞动,每度电都带着阳光的味道。
这座城市的转型智慧藏在细节中。
三江口的浊水变清后,市民发现岸边多了些"奇怪"的装置:看似艺术雕塑的金属构件,实则是水质监测仪的"外衣";沿江步道的地砖里,藏着会"呼吸"的透水材料。更令人惊叹的是,去年爆火的螺蛳粉产业园,竟是由旧纺织厂改造而来,酸笋发酵车间保留着苏联式厂房的拱形屋顶,传统与现代在钢筋水泥间完成奇妙共生。
简单来说,阵痛化作新生的力量。柳州人把工业基因转化成生态密码,就像他们用螺丝刀拆解重组机械那样,将烟囱、齿轮、管道重新编码。当外地游客坐着新能源观光车穿过紫荆花隧道时,很少人知道脚下曾是运煤铁轨。这种"工业绣花"般的改造,让每个柳州人都能感受到其中的变化。
有人说柳州的沉寂是因为“强首府”策略所致,同时也跟广西桂发展重心南移,以“向海图强”目标为主,柳州远离海洋,更是被“平陆运河城市圈”的发展而变得边缘化,没落是必然。
其实,柳州的转型跟此也有关系,柳州人没有怨天尤人,坐以待毙,而是努力谋求一条新的发展之路,比如“东融”!一条柳梧铁路,打开了柳州的发展新方向!
向东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是破局的关键。柳梧铁路的轰鸣声不仅打破了群山阻隔,更在钢铁轨道上铺就了一条"产业快车道"。相信,随着铁轨的延伸,这座工业重镇也正在完成从"内陆腹地"到"东融枢纽"的精彩转身。
在柳东新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的玻璃幕墙反射着朝阳,与百里柳江的波光交相辉映。柳州人把"工业树"嫁接到"数字藤"上,传统装备制造正加速向新能源、智能驾驶领域延伸。五菱宏光MINI EV的爆红绝非偶然,而是产业链条主动拥抱新赛道的缩影。就连螺蛳粉这样的传统美食,也通过电商直播沿着铁路线飘香大湾区,2023年预包装产品销量突破200亿袋,成为"舌尖上的东融使者"。
更令人振奋的是"铁路经济走廊"的溢出效应。它带动着桂西和桂东南这些远离“平陆运河经济圈”的城市走向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简单来说,柳州的“变”,在证明着,不是所有城市都要奔向海洋,找准陆路枢纽的定位,同样能打开联通世界的出海口。当晨雾中的紫荆花再次绽放时,这座城市的转型故事才刚刚翻开精彩篇章。
这样的柳州,喜欢吗?
这里是广西,发现广西之美,感受广西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讲述广西人文!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