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采访00后青年诗人贾潇涵,是在2024年仲夏时节,他的处女作《潜翼集》出版之际。
近日,贾潇涵的新作《和光集》出版,记者随即联系他进行采访。
阳春三月,阳光正好。在冰水消融草色渐绿的岱海湖畔,贾潇涵带着他的第二部诗集《和光集》如约而至。
一年时光,贾潇涵一如初见时阳光开朗,豁达健谈,但眉宇之间明显平添了几分睿智与成熟。
《和光集》简约的封面上,一位少年正在和煦的天光中虔诚地仰望,金色的光晖里,充满了开悟的哲思,给人的第一印象即能领会诗人的创作态度,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
其时,贾潇涵徜徉在湖畔,找寻着属于自己的灵感……湖边木栈道旁的秋千吊椅上,诗人眉宇微蹙,左手拿着一叠被风掀起边角的稿纸,右手中的笔,时而疾书,时而停顿,思索中,稿纸上蜿蜒流淌出行行诗句……
早春的岱海一片湛蓝,冰雪初消的湖面上,不时有水鸟掠过,空气里满是湖水清新的味道,连天的滩涂湿地嫩芽初绽,一切预示着生机勃发。
谈及《潜翼集》中他对家乡的描述,贾潇涵若有所思:“之前对家乡的印象,仍停留在过去的情感记忆当中,‘故乡的柴,拥着故乡的火,赠了我最初的梦想’,这就是我对故乡儿时记忆的全部情感。”
2024年夏,贾潇涵《潜翼集》出版发行之后,凉城县融媒体推出了《青春启航 梦想飞扬 凉城籍00后青年贾潇涵诗集〈潜翼集〉出版发行》的报道,并被多家新闻媒体转发。这些,都给予贾潇涵莫大的鼓舞。用贾潇涵的话说,面对鼓励,不该是小满则安。
为了这份沉甸甸的厚望,贾潇涵笔耕不辍,创作状态也呈“井喷”之势。创作数量之多、创作质量之高,令人叹服。短短半年时间,第二部诗集《和光集》出版发行。
此外,贾潇涵还在各类专业文学网站、期刊、新闻媒体等平台,发表作品600余篇。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年时间,连续出版两本诗集,成就令人瞩目。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还专门邀请贾潇涵为大学生们进行分享,以励志学弟学妹。
《和光集》分四个专辑,分别为:第一辑,寄语 有梦的天空;第二辑,画像 众生的百态;第三辑,写意 生命的山水;第四辑,颂歌 心中的家国。诗集共收录诗作124首,17万字。
其中“颂歌 心中的家国”是贾潇涵心中小家与大国的颂歌。“随着时间的洗礼,我越来越能体会到家乡承载的厚重历史文化,像县境内的六苏木古长城,即是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历史写照,再到凉城博物馆,即是对当年走西口大迁徙的真实缩影,我的祖辈就是从山西迁徙而来的移民,这种流淌于血脉中的家乡到家国的情感,就是我从《潜翼集》到《和光集》的心路历程。”贾潇涵说。
从首部诗集《潜翼集》中细腻描摹的家乡山水、眷恋的故土亲情,再到新作中充满时代感的家国情怀,贾潇涵的创作轨迹,折射出其对传统与当代、个人与家国的深情感悟。
“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和光集》作为《潜翼集》的续篇,与《潜翼集》成为双子集。相较而言,虽然同为四个章节,但从构思立意到谋篇布局,从抒发内容到思想表达和而不同,《潜翼集》虽然各自独立成篇,但有作者成长历程的时间顺序贯穿其中,通过梦回故乡情愫与海南负笈求学脉络串联全篇,而《和光集》则是将诗人所学编导专业技法与诗歌创作有机融合,通过“说画写唱”的表现手法,寄语未来、画像众生、写意人生、颂歌家国,文字书写信手拈来,表现手法珠圆玉润,文风更为灵动,思想更为深邃。岱海湖滨、黄河出水口、明长城、杀虎口等场景,都融入了贾潇涵的诗作当中。
贾潇涵介绍,为了汲取文学养分,他经常到家乡的人文景点采风,观山水风光,探古迹人文,岱海湖滨、黄河出水口、明长城、杀虎口等场景,都融入了贾潇涵的诗作当中。在他的眼里,日月星辰,远山近海,和风细雨,霜雪霏霏,晨曦余晖,碧野梯田,心灵所及之处,都是创作源泉,只要用心俯拾,遍地皆是诗穗。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陆有富评价称:“读潇涵的诗,颇有‘惊艳’之感,他的诗中挟裹着所处之地的云蒸霞蔚、空蒙山色和历史沧桑,这正是得江山之助灵光的外现……”
贾潇涵的朋友张晓敏认为,就如他诗中写的“选择前进,不一定是为了期待过的远方;选择回头,也未必是遗忘掉最初的梦想”。读他的诗可以感觉到他的情感非常细腻,对生活充满热爱,责任感满满。
谈到今后的创作方向时,贾潇涵表示,诗歌创作之后,会着重写散文和影评,待积淀一定的生活阅历后,将开始小说创作,从文学的更多维度去赞美家乡、歌颂祖国。
从《潜翼集》山水乡愁的叙述到《和光集》家国情怀的升华,贾潇涵的诗歌之路,不仅是个人的成长感悟,也映射出00后一代在文化自信大背景下创作的激情与活力。
《和光集》后记中“朝日升山海,烟火起星辰”,这或许就是贾潇涵的追逐方向吧。
生活中的每一份灵感与顿悟,都是人生的一次经历与蜕变,都会变成光,照亮前行的路。(凉城融媒 李红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