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小娟

编辑 | 柴旭晨

去年后半年以来,小鹏接连推出MONA M03和P7+两款爆款车型,实现阶段性小胜。

今年一季度,小鹏累计交付9.4万辆新车,拿下新势力的销冠,更是令行业刮目相看。

开打顺风局之后,小鹏节奏更加紧凑了,已连着两月发布改款新车。然而,接下来,小鹏还需要提高调性与利润率。这个任务,交给了小鹏X9。

4月15日,小鹏在香港启德邮轮码头举办“全球热爱之夜”发布会,正式推出2025款旗舰MPV小鹏X9,售价35.98万-41.98万元。这也是小鹏第一场面向全球消费者的品牌发布会。

在这场发布会上,除了发布2025款小鹏X9之外,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还透露了一系列接下来各业务的节奏。增程车型、出海、AI芯片、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小鹏以AI为主干、以电动为基座的科技树,正在被加速点亮。

而要将这些已经规划好的未来一一实现,考验小鹏组织能力的同时,也考验着小鹏的钱包。毕竟行业已经不少玩家实现盈利,小鹏如若能尽快实现盈亏平衡,未来的循环必将更加顺畅。

这一次没降价

上市一年后,小鹏对自家最贵的车型、旗舰MPV小鹏X9进行了改款升级,且将改款新车的发布地点选择在了香港。

香港可以说是MPV的诞生地。燃油车时代的丰田埃尔法、奔驰V等,都是赛道中TOP级的标杆;新能源时代,极氪009也曾征战香港。

这一次,2025款小鹏X9也选择了香港。对这款车而言,其主打的科技豪华如果能在这一MPV成熟市场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也将为其他市场的成功获得基础。

另外,何小鹏表示,这一次发布会的地点是小鹏在香港上市之时,进行路演的地方,选择香港也是希望从香港出发,连接世界。

在过去的一年,小鹏X9一度是纯电MPV市场的销冠。在去年上半年小鹏销量还比较低迷的时期,这款车也为小鹏贡献不少销量,更是帮助小鹏保住了利润。

这一次的升级上,小鹏结合过去一年多对这款车用户的观察,重点强调为家庭用户打造,新车共进行了496项细节全部重构,35%零部件全部焕新升级,“看似年度改款,实则大幅焕新”。

并且,这一次发布会上,小鹏也强调了NVH的能力,这是此前不少针对家庭用户的车企格外强调的能力。

为了做好这一项能力,小鹏斥资投入超5000万研发费用,总计实现58项升级,使隔音、静音性能全面提升,甚至可以对标百万级车型的静谧性水平。

而在驾控方面,当初首发上市时,这款车的卖点之一就是其拥有后轮转向功能以及极小的转弯半径而操作相对灵活。如今,这款车5.4米的最小转弯半径依旧是MPV当中相对较小的转弯半径。

在智能化方面,新车延续此前几款车型上的策略,依旧全系标配图灵AI智驾(无选装、无订阅),搭载了端到端大模型,支持高速与城区全场景导航辅助驾驶。

而在续航和补能方面,依旧是全域800V高压平台+5C超充电池,充电13分钟续航可增加400公里,综合电耗低至16.2kWh/100km。

之所以做这么多,小鹏也是为了拿下阅MPV无数的香港用户。在此之前,小鹏还在香港湾仔合和中心开设香港旗舰店,正是为2025款小鹏X9上市做准备。

并且,为了保持利润和调性,在定价上,2025款小鹏X9并没有延续此前的定价策略

根据小鹏过去几次找到的爆款秘诀,一系列配置后跟的是一个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价格。比如在新车上,主打一个打破预期;而在改款上,则是选择降价。

但在这款车上,小鹏并没有选择降价,2025款新车的价格与2024年发布时的价格一致。

此番操作也在情理之中。毕竟,MONA M03等车型作为更低价车型,放量之后必然影响小鹏整体的调性和利润。所以,当下就需要小鹏X9来承担起提高调性,保住利润的责任。

小鹏还有多张牌

在发布主角新车之前,何小鹏还在发布会上回顾了创业的历程,也同步了各项业务的进展。

这些业务包含AI汽车、AI机器人、飞行汽车等,而小鹏都将这些业务串联在以AI为主干、以电动为基础的科技树上。

何小鹏表示:“点亮科技树的关键,在于掌握根节点的基础技术。我们最重视以及布局最早的就是AI和能源技术,未来小鹏的AI和能源技术会驱动整个体系同步进化,这也是我们和其它企业的最大差异。”

为此,在本次发布会的前一天,小鹏还专门举办了AI技术的分享会。在分享会上,小鹏首次披露正在研发720亿参数的超大规模自动驾驶大模型,即“小鹏世界基座模型”。

小鹏汽车自动驾驶负责人李力耘透露,为了研发基模,小鹏汽车早在去年就开始布局AI基础设施,现已建成国内汽车行业首个万卡智算集群,用以支持基座模型的预训练、后训练、模型蒸馏、车端模型训练等任务,小鹏汽车将这套从云到端的生产流程称之为“云端模型工厂”。

目前,小鹏“云端模型工厂”拥有10 EFLOPS的算力,集群运行效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从云到端的全链路迭代周期可达平均5天一次。

面向新十年,小鹏汽车计划聚焦智能化趋势下的新方向,融合AI、电动、具身,探索更多形态的出行方式。

以此为支撑,小鹏的各项业务也都有了新的进展。

其中,专为大模型定制的小鹏图灵AI芯片,将于2025年第二季度在中国内地量产上车;在智驾方面,小鹏表示,将于2025年底实现L3级智驾能力在中国量产落地;在新车型方面,综合续航达1400km的小鹏鲲鹏超级电动体系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在中国内地量产上车。

另外,小鹏在低空飞行领域的产品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已在香港展出。目前已经获得近4000台订单,计划于2026年实现量产交付。当前,小鹏汽车的飞行汽车制造工厂正在建造过程当中,预计年产能达1万台,是全球首个流水线规模量产的飞行汽车工厂。

在AI机器人领域,小鹏IRON机器人搭载了图灵AI芯片,并与智驾系统同源,可实现自如行走。目前,IRON已在小鹏广州工厂投入实训,未来将应用于工厂自动化生产线和门店服务等领域,可以提升生产效率与服务质量。

从以上业务来看,小鹏曾经的“不务正业”如今都赶上风口。

不过,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等业务目前可以作为小鹏未来的想象力,还在烧钱大规模投入阶段,成气候还有待时日,小鹏当前需要主抓的还是汽车。

在汽车方面,小鹏当前的故事便是今年末量产的增程车型以及出海两个方面,这也是小鹏在未来几年卷向更大规模的主要支撑。

毕竟,只有通过汽车业务的上量,让小鹏整体实现盈利,后续业务的投入才有保障,进而各项业务才能循环起来。接下来,就看小鹏能不能延续当前的红火势头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