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沧州的庞众望以744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八年后,他成了清华精密仪器专业的博士。近日,他代表清华学子作报告,他的历史使命感和科研报国的担当,赢得了人民日报的肯定和赞扬。
当年他考上大学时的励志故事,再一次被全网刷屏。
父亲精神分裂症,母亲下肢残疾,为了给7岁的庞众望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家里欠下4万元债务。
在外公外婆的帮衬下,全家靠捡破烂艰难度日。
清华大学校长到他家招录时,对这个家庭的贫困程度感到十分震惊:到处都是破烂,家徒四壁。甚至他连一张像样的书桌都没有。家里唯一值得炫耀的就是满墙那金灿灿的奖状。
但是庞众望却没有丝毫对贫困家庭和残疾母亲的自卑感。
面对央视采访,他说:“我没有觉得我的家庭有哪一点拿不出去,有哪一点不值得讨论的。
我妈妈那么好,我姥姥姥爷也那么好,我不觉得他们给我丢脸,相反,我觉得别人应该羡慕我才对。”
他对记者说,他清楚的记得母亲给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母亲庞志芹先天性脊柱裂,医生曾说她活不过二十岁,但是她觉得她能翻个倍。庞众望说,他一直记着母亲的这句话,也希望以后能像母亲一样做的更好。
母亲在病魔的折磨下真的达成了自己的愿望,坚强地活到48岁。
母亲没有文化,但却是一位伟大而又智慧的母亲,从给儿子起名字就能看得出来。她希望儿子能不负众望,将来成为国之栋梁。
正是源于母亲的坚强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让从小在贫困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庞众望,心中充满阳光和来自家庭亲人的温暖。不抱怨不自卑,积极努力,奋发图强。用优异的成绩打开了清华的大门。
如今的他,已发明多项专利,真正的成为了母亲希望的国家栋梁之才,可惜母亲没能看到儿子的今天,实在遗憾。
古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母亲才是儿子成长路上的第一任老师。
她不需要多深厚的背景和文化底蕴,最难得的是,要有面对困难时不卑不亢,淡然处之的达观和坚强。
现在很多人说,做父母的要尽力托举孩子,要给孩子创造丰富的物质条件和外部环境,实在是有失偏颇了。
从庞众望的逆袭之路充分证实:其实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精神支持、言语鼓励和以身作则。
庞众望的父母拖着多病之躯,还在力所能及的干活还债,这些都是庞众望努力学习,立志改变家庭状况的根本动力。
如今,庞众望也有了志同道合的女友,听说已经见过家长了。恋爱学习两不误,实在优秀。
奉劝为人父母的,别光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也要好好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一个称职的家长。
庞众望的母亲才是助力儿子成材的根源性所在啊!
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