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无论技术如何进步,对祖国的爱、对文字的爱、对人类的爱永远是翻译文学的灵魂所在。”这是《卡拉马佐夫兄弟》译者、资深翻译家、华东师范大学俄语系教授徐振亚在丽娃河畔的翻译家成果陈列室开展仪式上的感言。


4月22日,华东师范大学举办丽娃河畔的翻译家成果陈列室开展仪式。(供图)

4月21日,丽娃河畔的翻译家成果陈列室开展仪式暨“译通天下·言立寰宇:华东师大翻译家精神传承”研讨会在华东师大隆重举行。陈列室展览分为“文起丽娃河”、“拾香译名篇”和“语筑共同体”三部分,以“勇担时代使命”为主线,系统梳理了不同时代的翻译家们的翻译思想和成果。

华东师大党委副书记孟钟捷在致辞中强调,“在光华百年之际,传承发扬丽娃河畔的翻译家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华东师范大学的翻译家们始终将翻译事业与国家所需紧密结合。相信新落地建成的丽娃河畔的翻译家成果陈列室将满载翻译家们的爱国心、报国志、赤子情,砥砺新时代青年师生在世界剧变的浪潮中不忘初心、勇担使命。”


部分翻译家的翻译手稿原件 (供图)

展览中展示了多位翻译家的手稿文献,包括王智量、王冀刚、何敬业、徐振亚、曹国维、曹乃云等的作品,以及戈宝权的手稿,内容涵盖了多部经典文学作品的翻译。同时,对新时代华东师大中青年译者的多元译介风格和方式进行介绍,展现了翻译家群体薪火相传的精神脉络。

华东师大外语学院党委书记韩春红表示,“丽娃河畔的翻译家成果陈列室不仅是翻译家精神的传承地,也将是我们开展红色教育的党建阵地、发扬教育家精神的师生小家、联系校友情感的校友之家。”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特藏建设中心馆员丁嘉晖为师生们讲解手稿。(供图)

在开展仪式上,华东师大外语学院资深翻译家张春柏教授表示,“虽然现在各种技术发展很快,但是我们的育人一定要有温度,要言传身教、行为世范,和学生情感上的连接是机器取代不了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陈列室非常有价值、非常有意义。”

作为“丽娃河畔的翻译家”文化品牌的发起人,袁筱一教授和闫露教授也发表了寄语,强调翻译家精神的重要性。研讨会则围绕翻译家精神传承、翻译实践创新及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展开讨论,凸显了人文情怀、学科融合与国家战略在翻译领域的重要性。

丽娃河畔的翻译家成果陈列室将每周工作日9时—16时对师生开放,欢迎前来参观,展示翻译家们的精神传承与创新成果。(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林淑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