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我是果妈~

每天都在说数学的学习,这次,忽然就想聊聊这个话题。

先赚钱,还是先陪孩子?

这笔账,我们得算算。



01 一笔永远也算不清的“糊涂账”

说真的,果妈觉得,到底先赚钱,还是先陪孩子,哪个更合算,这真的是一笔永远也算不清的糊涂账。

说要先赚钱的:确实,赚了钱,才能够给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才能够在将来有时间陪娃,20年后,才能在孩子长大后需要钱的时候,给予一定的支持;

说要先陪娃的:也确实,哪个孩子不需要父母的陪伴?20年后,很多孩子成年了,性格上有缺失,追根溯源,最后都源于原生家庭,源于父母的陪伴。

万事难两全。

就像果妈最近在看《北上》,也很有感触。

剧中无论是夏凤华,还是谢望和,对家里总是报喜不报忧,他们不希望父母在为自己操心,其实根源就在于,父母给足了他们陪伴,他们想要自己成长。

而周海阔,父母感情失和最终离异,他失恋了找妈妈,其实就是想要妈妈一个安慰,但是妈妈给他的却是一番大道理。

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

孩子长大后,父母无法给予自己经济支持,他们会觉得:我哪里需要多少陪伴?你穷,是你不赚钱所导致的,不是因为陪伴我的原因。甚至,孩子会觉得家长过多地陪伴,而觉得压抑。

孩子长大后,父母给予了很多经济支持,但缺爱的他们会觉得:这点臭钱有什么用?早干嘛去了,在自己最需要父母的时候,你们只知道忙!

看吧,糊涂账,就是这么来的。

02 陪伴、赚钱背后的意义,更重要

父母对孩子,似乎始终都有愧疚:要么物质上愧疚,要么精神上愧疚。

而孩子对父母,似乎永远都不会满足:要么经济上不满足,要么情感需求上不满足。

世事难两全。

所以,家长与其去思考,陪伴、赚钱背后的意义是什么,不如思考:教育是什么。

说真的,果妈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宏观、庞大的问题,至少果妈至今也没有思考清楚。

但是,有一点,果妈是清楚的:我们是在养育一个孩子,而不是在养育一个仇人。

为什么孩子会对我们永远不满足?

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我们对孩子有愧疚。

孩子想要你陪着玩的时候,你说:对不起啊,爸爸妈妈忙,你先自己玩吧!

孩子想要买这买那的时候,你说:对不起啊,家里经济条件有限,爸爸妈妈无法满足你这么多的物质需求。

孩子对父母的不满足,日益滋长。

但是,如果我们不愧疚呢?

孩子想要你陪着玩的时候,你大可以说:爸爸妈妈有重要的事情在忙,你可能需要等我1个小时,可以吗?

孩子想要买这买那的时候,你说:这个暂时不符合我们家庭的消费,你要是很想要,可以等你长大了,自己去满足。

养娃,无需愧疚。

无论是陪伴,还是赚钱,背后的意义都在于:不愧疚,给孩子一个独立健全的人格,比什么都重要。

毕竟,孩子会慢慢长大,对家长的陪伴需求,会逐渐减少;

毕竟,孩子要有赚钱养活自己的能力,我们也会老去,需要养老钱。

03 如何选,在个人,在家庭

那么,那种“纠结型”的家长,该如何选呢?

又想赚钱,又想陪娃,两不误?

果妈真觉得,这是机缘。

有时候,就是那么幸运,可以两头都抓。

但有时候,鱼和熊掌,真的不可兼得。

果妈觉得,最终如何选,在于你个人,在于家庭。

对于有些宝妈来说,全职带娃3年,就跟要命了一样,每天开始胡思乱想,很难受,那么就别为难自己,哪怕找个清闲的工作,也是可以的。

对于有些宝妈来说,娃去上学了,她可能也不想工作,觉得回到家打扫卫生,看看电视剧休息一下,很是舒服。若是家庭经济过得去,那么,这也没什么不好。

不必太在乎别人怎么说,最重要的是,自己是否满意现在的生活状态。

自己不内耗,才不会去内耗孩子。

人生,不要给自己留太多遗憾,这样才会不内耗,不愧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