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上下锚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广州市花都区再次吹响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号角,正式发布了《花都区亲商助企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全新升级政策体系,用“政策温度”点燃“发展热度”,紧密围绕广州市加快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打造“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企业家友好型”营商环境,以“引商、亲商、爱商、扶商、助商、暖商”六大维度为纲,推出29项硬核举措,构建覆盖企业从落地到壮大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为市场主体注入强劲发展动能,共绘花都区营商新蓝图。

一、引商聚智,开启项目落地新篇章

场景招商精准滴灌。针对企业落地初期的成本痛点与效率诉求,《若干措施》创新招商模式,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战略性产业,建立场景机会清单,企业可“按图索骥”对接资源,广聚社会资源拓展“招商朋友圈”,助力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

拿地成本“硬核降低”。工业用地出让起始价按评估价70%设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与龙头项目可享定制化土地优惠,工业用地成本大幅度下降。

“拿地即动工”成为常态。提前开展设计方案审查,创新“拍地即开工”模式,用地手续齐全3个工作日内即核发规划许可,配套“多证联办”“五证联办”机制,缩短企业开工时间。


二、亲商服务,打造贴心服务新高地

诉求“事事有回音”。聚焦企业办事难点,《若干措施》构建“保姆式”服务体系,强化项目首席、暖企专员的作用,为重点项目提供“一站式、一对一”的精准服务。畅通企业反映问题直通车,建立直报直查直追机制。

企业办事无阻碍。推出一站式集成服务,完成“同步受理、同步审批、同步出证”,实现跨部门审批“零等待”。开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和“政策兑现”专窗,提高政务服务质量。

灵活企业用地制造业企业产业用房可按幢、层、间等分割登记、转让。推进集体建设用地依法流转确权登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出口一日退税。在产业园区、商业中心等企业聚集地设立“税务驿站”,提供“一对一”纳税辅导,出口退税最快1个工作日办结。

用电更快更省。做细做实低压“三零”、高压“三省”服务,“联席办”快速解决用电问题,大力推广电能替代降低企业用能成本。


三、爱商育才,激发人才创新新动力

高层次人才后顾无忧。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推出“引才、留才、用才”组合拳,大力实施花都聚才行动,对高层次人才给予高额奖励和全方位配套服务。新引进博士、副高职称人才可获5万元住房补贴,外国专家及港澳人才享10万元安居支持,更有最高200平方米人才住房免租8年、满8年赠房等“硬核”政策。

人才管家“一站式”服务。上线“人才管家”服务平台,为人才提供便捷化、个性化的服务体验。推出人才安居保障“暖心工程”,可申请免租入住,享受购房优惠和安家费补贴,为在花都工作、创业的人才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

打造科技创新“加速器”。设立奖金支持获得国家及省科技进步奖的企业,大力补助研发费用超千万元的规上企业,真金白银支持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


四、扶商助企,推动企业成长新跨越

“两业融合”加速“智改数转”。针对企业成长各阶段需求,《若干措施》构建“阶梯式”扶持体系,先进制造业扩能提级可享固定资产投资最高补贴300万元,营收增量奖励最高200万元。数字化转型专项奖励覆盖“数字领航”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首版次软件研发,最高扶持100万元。


扶持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直播电商企业入驻特色园区,年零售额 5亿元以上即可获梯度奖励,最高150万元助力新业态崛起,促使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发展新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保障企业增资扩产。特别设立600亩工业用地“蓄水池”,优先保障存量企业增资扩产,允许零增地”提容改造免签监管协议,激活现有土地资源潜力。

奖励孵化培育载体。孵化载体每培育1家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即可获5万元奖励,构建“初创、成长、规上”企业培育生态圈。

五、助商融资,畅通金融活水新渠道

加强信贷支持。常态化开展产融对接活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银行机构加大对区内重点企业和项目支持力度,力争每年新发放普惠贷款不少于50亿元。

打造上市“绿色通道”。深入挖掘优质企业纳入区上市后备企业库,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培训辅导——融资对接”全周期服务,助力企业高效上市。

补偿金+助保金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升级“助保贷”政策,政府风险补偿金和企业助保金共同增信,为中小企业不良贷款补偿本金损失。合作银行按不低于风险补偿金10倍比例放大贷款额度;对企业给予不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计算的利息补贴,优质中小企业贷款利息补贴上限提至50万元,帮助企业获得银行贷款。

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千企万户大走访”实现融资需求摸查“全覆盖”,“推荐清单”推动银行“应贷尽贷”,让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更有温度、更具精度。


六、暖商护企,营造和谐共生新生态

降低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门槛。200万元以下服务和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项目,整体专门面向中小企业供应商采购。超过200万元的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以及超过400万元的工程采购项目,预留该部分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40%以上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切实扩大市场机会。

实施“包容”执法、“无事不扰”监管。创新“无事不扰”监管机制,避免在企业正常经营时进行不必要的干扰。跨部门联合执法“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信用良好企业享受“观察期”待遇,同类抽查“一年最多查一次”。

筑牢知识产权“防火墙”。首创知识产权“建巡服”机制,及时发出司法建议,助力开展靶向式巡查整改,对相关企业提供贴身式服务,通过数据分析精准定位侵权风险,提前介入提供法律支持。

破解历史问题打通困堵。成立专班分类解决三旧改造、不动产登记等“老大难”问题,企业出具安全承诺即可容缺办理规划审批,以“尊重历史、依法依规”原则解决遗留问题。


“政策力度”彰显“服务温度”,“六大维度”勾勒“发展蓝图”。此次发布的亲商助企措施,既着眼于土地、审批、融资等“硬支撑”,又聚焦人才、服务、监管等“软环境”,每项举措均明确牵头单位与实施细则,确保政策“精准滴灌”、红利“直达快享”。随着29条措施的落地实施,花都区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务实高效的作风,为企业搭建“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的广阔舞台,诚邀广大企业家共赴高质量发展之约,在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活力引擎中书写更多精彩篇章。

来源:花都区发展改革局

编辑:黄柱

复核:王淼 吴敏娜

校对:贾愚 彭天阳

审核:邓必彦

内容推荐

“花都发布视频号”内容推荐

“花都两会”系列推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