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导 读
“专业融合•价值共生——‘多师’协同机制助力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论坛于2025年3月25日在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区100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北京城市规划学会主办,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邀请责任规划师、建筑师、园林师、管理部门、街乡镇工作者,共同探讨实践经验与协同机制,为广大一线责师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工作分享成功案例和宝贵经验。
清华同衡详细规划与实施分院总规划师,城市更新规划设计所所长刘巍,以“商圈更新中的价值挖掘与塑造——以三里屯、左家庄街道责师工作为例”为题,基于长期责师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在微观视角透视出的商圈更新范式转型,即通过场景创新,实现从交易场、消费场到价值共创场的转型。作为规划师需要不断寻找街区内部的空间效能断点,通过空间权益的再分配,使之成为多样性的发生容器、凝聚共识的意义容器和新技术应用的实验容器,在升维连接中不断激活城市的进化活力。
商圈更新中的价值挖掘与塑造——以三里屯、左家庄街道责师工作为例
刘 巍
清华同衡详细规划与实施分院总规划师
城市更新规划设计所所长
大家好,我是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详细规划与实施分院的总规划师刘巍,从2019年起,我们开始担任朝阳区三里屯街道的责任规划师,2023年开始我们又开始承担左家庄街道的责任规划师工作。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有机会深入这两个以亮马河为纽带的街区内部,近距离地观察城市微观系统中的更新活力。今天我想就从这条河流开始讲述这两个街区的故事。
1
从一条河流展开的街区故事
由水缘起 共同生命线
从(三里屯的)“屯”和(左家庄的)“庄”这两个字眼大家可以感受到浓浓的田园气息。的确,在农耕时代,这里是因自然河流滋养形成的村庄和农田。
解放后,在这片承载着菜篮子、米袋子重任的农田上崛起了新中国的十大建筑——工人体育场,也因此诞生了为建造十大建筑的外地建筑工人专门修建的宿舍——幸福村。
8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第二使馆区的基本建成,左家庄和三里屯,一个凭借靠近机场的交通区位优势成为了初代的国门商务区,另一个则依靠坐拥使馆的涉外资源优势,成为封闭已久的中国迎接国际前沿的时尚潮流文化的聚集地。
因河而聚 共创新价值
在随后的对外开放的岁月里,伴随着“双奥”等大事件,三里屯逐渐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消费主义时尚风向标,而人们对左家庄的印象则是低调、安静、充满烟火气的国际化社区。
随着亮马河的生态治理,滨水步道、亲水平台和桨板营地的修建,两岸的街区在水岸生活的多元文化激荡下的重新唤醒了新的品牌影响力。低调已久的左家庄作为亮马河畔重要的商务聚集地,以不足1%的土地面积贡献了接近8%的经济贡献,区级财政收入多年居朝阳前二,是滨水经济区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在新一轮河道复兴带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左家庄和三里屯重新因水而聚,一个以楼宇经济、国际生活社区成为实力担当,一个因文体旅融合、时尚消费持续声名远播,两个街区一刚一柔,共同构建亮马河世界级滨水经济区的价值闭环。
图:80年代初,左家庄凭借靠近机场的交通区位优势成为初代的国门商务区
图:在新一轮河道复兴带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三里屯和左家庄共同构建亮马河世界级滨水经济区的价值闭环。
2
河岸再生、城市焕新背后的
商圈更新的范式转型
作为规划师在长期跟踪街区发展的过程中,有机会透过水岸再生的城市叙事,深入两岸街区内部在微观更新中探寻看不见的进化算法。这里举几个有意思的小例子:
亮马河两岸的各国美食荟聚,想必在座的听众都有所耳闻。去年,左家庄街道发布了一份《左岸国际美食地图》,整合了左家庄街道辖区内的74家国际餐馆(含3家黑珍珠餐厅),被民间戏称为“塞纳河北京分河”。
除了美食之河,这里还是各国人士特别是青年人向往的户外运动之河、艺术之河、诗歌之河。与此同时,在数字技术和年轻力驱动下的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工体元宇宙、演艺经济既满足了年轻人的新需求,也创造了新的社交方式。
亮马河、三里屯等城市品牌号召力的不断升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群体参与的热情。在三里屯,有个叫颜洁芯的马来西亚年轻人参加了三里屯国际志愿者服务队,她说这份志愿者的工作让她在这个陌生的繁华都市,撕掉了NPC的标签,找到了超越国界的归属感。她在社交媒体的分享又激发了更多的外籍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励更多东南亚学生申请到中国高校留学。
除了志愿服务以外,参与城市公共事务的另外一种方式表现为蓬勃热烈的12345。而在左家庄,早在2019年,街道就开始了数字化治理的探索。“一码共治”成为了北京市商务局推广的数字化赋能社区生活圈的样板,在今年这个系统又将尝试实现与楼宇之间的数智联动。
一边是数字技术和年轻力驱动下的新商业、新生活、新社交;一边是觉醒的社会参与意愿与数字治理能力的双重跃升。亮马河两岸的街区里正在悄悄酝酿着“文化品牌聚合—经济价值裂变—人才生态激活—全球影响力输出—数字未来布局”的链式反应。
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到数字经济,品牌、文化、共治等成为了增加城市竞争力的“软价值”。当城市进入高阶的进化阶段,需要借助“软价值”来激活城市的“硬实力”时,以往看似的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而这些也正是以“开放包容”为城市特质的朝阳在当前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背景下,在微观视角透视出的商圈更新的范式转型:即从交易场、消费场到价值共创场的进化。
3
以城市为方法:
在升维连接中激活进化活力
在以上几个例子里我们看到了一些共同的趋势:以品牌、文化、艺术和自然粘接多元群体、政社企高效协作、数实融合催生的新商业模式。在这些趋势背后,空间正在成为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容器。正像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提到的“多样性发生器”。通过在这些容器中整合更多元人群、更多社会关系和更先进的数字技术实现在公共开放场景的技术交叉应用,让更多用户实现从创意互动到价值共创的循环。
亮马河是这样一个容器,河两岸的街区里也正在涌现更多这样容器。而规划师的工作恰恰是以空间的手段来参与城市的发展。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找这样的空间,我们叫它“效能的断点”。它可能来自于我们的发现,但更多地来源于街道工作人员对街区长期深入的了解。这里面有楼宇经济的断点、有商业体验的断点、有民生服务的断点、有应急安全的断点等等。显然这些断点使得系统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需要加以连接,但是用什么来连接?用系统现有的平均水平来连接只能使整个系统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只有以升维的方式来连接,把效能的断点转变成为创新的节点,才有可能在连接中激活城市进化的活力。
这里举个很小的例子。2024年爱奇艺青春中心落户工体北面的永利大厦,从中关村西区搬到三里屯,爱奇艺不仅仅是为了节省租金成本,更是这个以长视频制作为主业的互联网企业尝试通过线下场景打造,吸引粉丝参与共创;捕捉用户真实需求,反哺线上内容创作的一次空间实验。而对永利大厦来说,疫情以来的出租压力也迫使他们放弃传统线下商业转向与更具线上影响力的科技企业合作,通过商户积分互通、流量共享、“商业+内容”跨界尝试,打破传统写字楼的单一功能局限,提升空间使用效能。
无论是爱奇艺还是永利都是在各自既有的发展路径上遭遇瓶颈以后尝试的跨界创新,他们的合作能否成功尚待观察,但是这种以文化为内核,以空间为载体,以年轻力为驱动的创新尝试对商圈的更新来说是一种价值整合。
就在永利大厦的背后,街道办事处在疏整促行动中挖掘出一块仅有4,000平米的畸零地。如果能在这块地上安排社区便民服务、养老、消防等等功能,既能解决这个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的问题又可以提升工体周边应急安全保障的力量。非常幸运的是,在产权调查的过程中发现这是一处在寸土寸金的城市核心地段被遗忘的无主地,通过多个部门的通力配合,不仅将这块地划拨给街道办事处,并复合了多种功能,在解决民生短板问题的同时,形成了畸零地块更新的范例。
在永利的楼宇更新和L地块的会客厅,作为责任规划师,我们全程参与了项目从谋划到实施的技术服务,并通过技术协同支撑了审批流程的创新。
4
总 结
1、城市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之间的联系并非线性的。
责任规划师只有具备精细的工作颗粒度、对街道各项工作的全面综合性了解和长期稳定的跟踪,才能有更多机会深入理解微观结构的运行机制与城市的宏观发展之间的关联。
2、空间工具是规划师的核心工具。
对于像三里屯、左家庄这类需要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街区来说,空间权益的再分配需要遵循升维的原则,透过整合更多元人群、更多社会关系和更先进的技术赋能实现创新升维,不断激活城市的进化活力。
在这个过程中规划师既需要有全时间的宏观战略视野,也需要有全空间的资源价值整合思维,同时更需要在具体项目更新的过程中实现多部门多专业的全流程技术协同。
最后感谢朝阳规自、发改、住建、商务、园林、消防等多个部门及三里屯、左家庄街道办事处全体工作人员的悉心指导和通力合作。
排版|李刚
封面图/图片|供稿部门
供稿|清华同衡 详细规划与实施分院 城市更新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