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是城市和谐与居民幸福的基石。近年来,长丰(双凤)经开区锚定“优服务、强治理、惠民生”目标,创新打造“宁家铺子”便民服务综合体,以“党建+便民”模式串联社区资源,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便捷生活服务,解锁基层治理幸福密码。
“小铺子”里的“大民生”
走进“宁家铺子”,缝补衣物、家电维修、家政服务等8个便民窗口前人头攒动。作为全区首个“全龄友好”社区服务空间,这里不仅承载着周边3.2万居民的生活需求,更见证着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智慧。
“最初只是想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腾块地方,给居民补个衣服、修个电器。”宁家铺子创始人、金宁社区党总支书记回忆建设初衷时感慨。通过3个月的走访调研,她发现辖区老年群体占比达27%,年轻双职工家庭超40%,便民服务供需错位成为治理痛点。为此,社区党总支牵头成立“便民需求听证会”,整合12类高频生活需求,打造出这个“一站式”服务驿站。
“党建红”点亮“服务链”
为破解便民服务“可持续”难题,宁家铺子创新“公益+市场”运营机制。社区党总支引入5家优质商户入驻,通过减免租金换取服务价格让利,形成“10元理发”“5元缝补”等12项惠民服务清单。同时建立党员商户“红五星”考评体系,将服务质量与信用积分挂钩,实现“群众点单—组织派单—党员接单—大家评单”的闭环管理。
“以前修个小家电要跑几公里,现在下楼就能解决。”住在悦城小区的张大爷指着修理台上的电饭锅说。数据显示,运营以来,宁家铺子累计服务居民超1.6万人次,帮助23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服务满意率达98.7%。入驻商户“便民裁缝铺”负责人徐大姐感慨:“社区不仅给我们减免了房租,还定期组织技能培训,现在月收入比开店前翻了两倍。”
“服务圈”催生“共治圈”
宁家铺子的特别之处,在于将服务对象转化为治理力量。社区党总支设立“宁家积分”,居民每参与1小时志愿服务可积1分,用于兑换便民服务或生活用品。退休党员王金明带领“银发帮帮团”,已累计开展智能手机教学等服务120余次。“没想到修个拉链还能‘赚’积分,这种互助模式让邻里关系更暖了。”他笑着说。
如今,以宁家铺子为核心,周边已延伸出维修站、健康角等4个“幸福微站点”,提供维修服务30次、家政服务4次、健康咨询300人次,解决居民生活难题70余件。社区党总支书记表示,将持续拓展“宁家铺子”服务功能,设立“向日葵亲子小屋”“宁家掌柜团”“金大姐话坊”等特色载体,将青少年、妇女、老党员等群体纳入治理网络,让“小铺子”释放基层治理“大能量”。
从“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娱”,宁家铺子用有温度的服务破解治理难题,用可持续的模式激活社区动能,正成为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的生动实践。在这里,每一扇敞开的服务窗口,都在诉说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暖心故事。(朱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