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于4月13日至10月13日举行,共有158个国家及地区以及7个国际机构参展。大阪世博会不仅是一次展现科技进步与文化多样性的盛会,更是全球合作精神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体现。

然而,正当各国在大阪探讨开放与共赢之道之时,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挥舞关税“大棒”,与多国展开贸易对抗,即便是传统盟友日本也未能幸免。回归壁垒,迈向共生,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当代国际秩序的两个方向性象征。

近日,凤凰卫视来到位于大阪市人工岛梦洲,拜访日本大阪世博会协会事务总长石毛博行先生。



日本世博会事务总长:以交流对话对抗分裂

记者 李淼:

世博会即将开幕,这次大阪世博会的主题是“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您想要从日本、从大阪,向世界传递什么样的讯息呢?

日本世博会协会事务总长 石毛博行:

这个主题其实是在2018年11月全球决定要在这个地点举办世博会之前就已经确定的主题了。当然其中蕴含的基本意义是有的。之后又发生了新冠疫情。然后在世界正逐渐从疫情中复苏的阶段,俄乌冲突爆发,加沙也发生了战争或冲突。看到这些像是疫情或冲突的事件,就会感受到世界正在分裂。

在之前那个时代里,大家都有一种“世界是联结的”这样的全球化观念。但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分裂的危机”之中,我是这么观察的。



在这样的时代里,您看到的世博会主建筑“大屋顶”正是传递“不能让世界分裂,而是要好好联结起来”这样信息的象征。这就是我们想要明确传递出去的讯息。如果能让大家彼此联系、产生联结,那么我们最重视的、这个名为“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的理念也能得以实现。我认为这将成为一个很好的契机。



日本世博会事务总长:日本三成的人对世博会有兴趣已属不易 未来可期

对于世博会的社会认知度和民众参观意向,大阪府和大阪市此前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全国各地对世博会的认知度超过90%,但有参观意愿的民众,目前只占约35%。主办方希望最终门票总销量能够达到2300万张,以支撑运营成本。其中,预售目标为1400万张,到本月12日为止,已售出约915万张。



记者 李淼:

日本媒体对世博会的报道确实存在不少批评性内容。根据三月的舆论调查显示,有约七成的民众表示“不想去世博会”。对于这样的结果,您是如何看待的?而作为主办方,您认为应该如何吸引这些民众?



日本世博会协会事务总长 石毛博行:

我想,主要是因为大家还没有实际看到现场内容。他们还没“亲眼目睹”,也因此无法意识到原来这么精彩、内容这么丰富。换句话说,目前大家正处于一个逐渐认识这些内容的过程中。所谓七成、三成的比例,实际上是基于媒体报道的印象判断。也就是说,人们对世博的了解是透过媒体获得的。因此,如果我们能让大家亲自走进会场,实际看到现场,那么这种印象肯定会大幅改变,事实上也正在发生变化。

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这个时代,有三成的人即使只是透过媒体,也对世博会感到关注,这反而应该被视为“关注度相当高”的一个指标。日本人口是约1.2亿,三成的话,这个数字早就超过我们原本预估的2820万人次入场的预期目标。所以,不能只因为七成的人说“没有兴趣”就认为这是个问题。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因此,我认为在三月的时点,只有三成的人表示对世博有兴趣,这根本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



反而接下来重要的是,让真正走进会场的人去“口耳相传”。因为人们在决定要不要行动时,最信任的往往是自己认识的朋友、家人给的建议。当他们说“我去看了,真的很棒”,那么其他人也会想“那我也去看看吧”。我认为这样的传播效应将会产生巨大影响。

日本世博会事务总长:从概念图到实景重现 中国馆实现高水准落地

中国馆是大阪世博会面积最大的外国自建馆之一,占地约3500平方米,围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为主题。中国馆最大亮点之一是 “月背土壤”,由中国无人探测器2024年首次从月背带回地球。



记者 李淼:

世博会里有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馆。其中,有没有给您留下特别深刻印象的展馆呢?比如说,中国馆采用了淡黄色的竹子色调,外形像是竹简。它的主题融合了中华文化和未来技术。

日本世博会协会事务总长 石毛博行:

每一个展馆都有其魅力。每个展馆的设计都反映出该国的建筑技术与文化特色,还有艺术性,但我认为中国馆绝对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从展馆的规模来看,中国馆应该是海外展馆中最大的类型之一。



我记得当时中国方面公布展馆设计理念的时候,我也一起参加了记者会,当时他们展示了概念图。现在实际建出来的样子,跟当初公布的设计几乎一模一样,这点真的让人很惊艳。很多时候,在看到设计概念时,会怀疑“真的能盖成这样吗?”但中国馆做到了。



中国馆外墙采用竹材,我理解这传递的是“与自然共生”的讯息,象征着中国以及全世界共同追求更绿色、更永续的未来。还有,外墙上的汉字设计对我们这些习惯汉字的人来说或许很平常,但对欧洲人、非洲人,或美洲的朋友来说,汉字其实是一种非常神秘、充满魅力的存在。我认为他们会觉得非常新鲜,非常有吸引力。





制片人:王志江

编导:那可

编辑:那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