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读

近日,河北省廊坊市通报,因强制要求商户将店铺广告牌匾改为绿色而引发广泛争议的三河市委书记付顺义已被免职。此事件再次凸显了网络舆论监督在推动公共事件解决中的重要作用,但过度依赖“媒治”可能弱化法治权威,不利于社会治理的长效机制建设。


事件回顾:三河市强推“绿色牌匾”引发舆论风暴

事件起因与经过

2024年11月,三河市发布了《三河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其中明确规定广告牌匾颜色应遵循“色浅淡雅明快协调”的原则,且在“广告牌匾设计负面清单”中明确要求“除国际国内连锁品牌,不允许用红蓝底色或字样”。

此规定导致三河市多家商户,尤其是蜜雪冰城、好想来等品牌门店的红色、蓝色、黑色招牌被强制更换为绿色,甚至医院的红十字标志也被改成绿色


2024年10月底,三河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在市场现场谈话中称“按书记的要求,西边打造的是学院风国际化”,强调“不允许有红色底色的牌匾,咱们去红去蓝”,显示该政策是市委书记付顺义的指示


该政策执行过程中,城管部门多次上门通知商户更换招牌颜色,部分商户被迫自掏腰包改色,且相关措施缺乏正式文件支持,主要通过口头传达和先行执行,导致社会舆论强烈反弹


事件结果

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和批评,《人民日报》、《新华网》等中央媒体发表评论,指出此举权力滥用,损害市场主体经营自主权,增加商户负担,破坏营商环境。廊坊市纪委监委介入调查,联合调查组确认媒体反映问题基本属实。


2025年4月15日,廊坊市联合调查组通报,已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处理,责成三河市委、市政府深刻反思全面整改,并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追责问责。被免职的三河市委书记为付顺义。


付顺义在固安任职时的类似现象

付顺义于2021年5月至2024年6月任固安县委书记。固安县也曾出台类似的广告牌匾管理规定,要求户外广告牌匾颜色遵循“色浅、淡雅、明快、协调”的原则,且《固安县城市管理导则》显示“除国际国内连锁品牌,不允许用红蓝底色或字样”。


不过,固安县的规定未明确要求商户强制更换招牌颜色,且相关政策执行情况未有公开回应。该政策在固安期间尚未引发如三河般的广泛舆论和官方调查。


“媒治”助推事件解决,但不应成为治理“万能钥匙”

三河事件再次印证了网络舆论监督对公权力的制约作用自媒体率先关注并持续发声倒逼地方政府回应质疑、调查处理,体现了“第四种权力”的力量。


然而,过度倚重“媒治”存在隐忧。一方面,它更多是舆论压力下的应急处置,而非理性回归公平正义的制度化方案。另一方面,“媒治强化了民众对网络舆论的依赖,可能引导“媒治高于法治”的错误认知。


法治才是社会治理的根本保障

三河事件反映的问题根源在于法治的缺失,而非法律不健全。如果相关法律机制得到有效运行,类似事件就不会轻易发生,更无需耗费大量舆论资源才得以揭示

网络舆论监督作为一种柔性约束,难以形成社会治理的常态化机制。民众权益的最终保障仍需依靠法治,而非看“媒治”的脸色。过度“媒治化”反而可能损害法治权威和政府公信力。

健全依法行政,完善法治监督机制

对三河事件,我们不能因“媒治”的阶段性胜利而止步,更需引以为戒,着力健全依法行政和法治监督机制

一是完善法律制度,厘清公权边界,为行政行为划定“红线”;

二是强化制度执行,严格按法定权限和程序行政,坚决防止权力任性而为;

三是畅通法治监督渠道,充分发挥司法监督、人大监督等制度性监督力量;

四是加强廉政建设,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推动形成崇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唯有从根本上祛除制度性病灶”,才能有效规范权力运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让类似三河事件不再上演。对此次事件正本清源、举一反三,方不辜负网民舆论监督的良苦用心

法律支持丨刘彤 15863205648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