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波北仑梅山街道梅西村的“铁沙湾路”成了当地人口中的热点话题。早年间,这里是泥泞小路,一位无名铁匠用打铁剩余的铁渣铺路,方便村民出行,如今,这段历史被“乡村著名行动”挖掘,道路也以此命名。
梅山街道作为宁波市“乡村著名行动”试点单位,2024年以来,多措并举,以地名“小切口”撬动乡村振兴“大场景”。
从“无名”到“有名”:小地名解决大难题
梅山是古老海岛,有着独特的渔盐文化,如今,这里马路宽敞,文旅项目众多。然而,由于乡间小道没有名字,导航软件难以定位,游客常因路牌缺失而迷路,快递配送也面临困难。这些问题制约着乡村生活和文旅发展。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先后启动“乡村著名行动”,宁波下发三年行动方案,梅山街道成为北仑区唯一试点。
开展细致排摸是第一步。梅山街道下辖5个行政村、13个自然村社,有122条道路。村书记、村文书和熟悉道路的村民组成小队,走访5个行政村,排摸出29条未规范命名的道路。对把握不准道路由来的,邀请村中老人讲述历史、提建议,同时按照规范用字,调整不恰当的路名。
经过反复考察,梅山街道选择将26条未规范命名的道路上报北仑区民政局。民政局排查后反馈街道,街道告知各村社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最终22条路名经村民表决通过,获民政局认可。行动开展以来,22条乡村道路“转正”,38块数字路牌竖立,94条地名词库被收录,65个兴趣点标注上地图,乡村道路“无名之痛”成为历史。
从“有名”到“有故事”:地名文化唤醒乡愁记忆
在梅山记忆馆,“地名里的乡愁”展览吸引众多游客。“‘七星路’原本是‘七姓路’,因方言而误传。展览还原了真相。”策展人周旭明表示,地名是“活的史书”,不能丢了根。
“地名里的乡愁”展览。梅山街道供图
该展览展示了丰富的民俗文化,还有无人岛命名缘由和盐场旧貌。游客在村子里能直观感受路名变化,如“里岙外塘路”虽附近是河,但此河由早年的塘扩建而来,以“塘”为名是为记住过往。
老一辈梅山人的取名讲求好记,如今新路名也与时俱进。“铁沙湾路”记载铁匠善举,成为德育教材;“舞龙路”传承梅港村舞龙传统等。梅山的“著名”之路,让小道有了“身份证”,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灵魂。
从“有故事”到“有能量”:数字赋能打开共富新路
在梅山街道,地名服务还与数字化紧密结合。路牌上的二维码,一扫便可获取路名含义、历史沿革和位置地图,还能查询周边门牌、兴趣点等。
在路名设置时,梅山街道同步采集乡村兴趣点,将65个兴趣点标注在地图上,并联动导航平台。小小的二维码汇聚了生活与休闲娱乐场景,成为乡村“导游”。
数字化推进中也遇到过问题,比如部分新路名因地图更新滞后无法搜索等。为此,梅山街道联合民政部门对接商业平台更新路名。如今,新路名陆续上线导航软件,梅山的特色产业借势“出圈”。
自2024年启动“乡村著名行动”以来,在梅山街道,路名释放出巨大能量。路名有文化内涵,避免“千村一面”;老地名的收录为产业所用,助力农文旅融合。未来,梅山街道计划将地名展览常态化,开发地名文创产品,让“小地名”持续释放“大能量”。(刘唯、翁天煜、沈琼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