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前文。
露梁海战
其后由于丰臣秀吉病逝,在朝鲜的日军遂开始撤退。
撤退到蔚山的小西行长眼见陆路已经无法走得通,遂向岛津义弘、立花宗茂求救,想让两者接应他从海上撤退。
岛津义弘、立花宗茂率领的舰队在接应了小西行长上船后东撤,当舰队到达韩国庆尚南道南海郡雪川面露梁里,与河东郡金南面露梁里之间的露梁海峡时,被朝明联合舰队阻截。
1598年11月19日,万历东征援朝最后一次大海战——露梁海战爆发!
这场明军与丰臣政权的最后大战和碧蹄馆一样,双方各执一词都宣称自己获得了胜利。
明朝和朝鲜记载联军损失仅仅300-500余人,歼灭日军万余,击沉日军舰船200余艘。而日本的记录则宣称己方成功冲破了朝明联军的围攻,还击毙了明军大将邓子龙和朝鲜名将李舜臣。
从史料记录看,明军和朝鲜的水军凭借装备优势,对日军水军是形成了碾压之势的。按理说明朝和朝鲜记录的战绩应该可信,但是邓子龙和李舜臣也确实战死在此战中,而装备居于劣势的日军主将们都全身而退。
双方这种奇怪的反差,让露梁海战充满了疑云。
小结明军东征援朝暴露的弊病
明军水师在东征援朝中的表现总的来说不尽如人意,明朝对它的使用也很是奇怪。
明军装备的大福船等大型海船,是参战各方中少有的具备一定远海作战能力的舰船。利用大福船的吨位,明军可以在其上架设射程超过日军火枪数倍的虎蹲炮,这些战舰无疑可以用于游击日军的海上交通线。
可是明军的舰队始终都在朝鲜半岛西岸徘徊没有积极东进,因此朝鲜半岛日军与本土之间的联系一直通畅无阻,这直接导致了日军可以在朝鲜半岛南部坚守。
万历东征援朝大量消耗了明朝的财力物力,进一步加速了明朝的崩溃。但是通观整场战役的进程,东征援朝如此旷日持久显然是不应该的。
万历东征援朝中,明军虽然兵力少于日军,但是明军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
日军没有手段能有效地限制明朝铁骑,明军凭此取得野战的优势,迫使日军不得不采取守势,明军则可以集中兵力一一围歼孤立日军。而明军水师利用大海船的优势,可以轻松切断日军的海上补给线,如此海陆联合很快就能将将日军赶下海去。
然而在实战中明军攻城屡屡失利,水师又不主动出击去切断日军的海上补给线。明军这拉垮的表现也影响到了明廷的决心,而明朝的最高统治者万历皇帝朝令夕改,更是直接导致这场战争拖了七年之久的重要原因。
万历皇帝在取得了战场上一定优势后就停止了攻势,希望通过与日本和谈兵不血刃的解决问题。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加上选派的和谈官员所托非人,明日双方就这么一口气对峙了长达四年之久。
在重新开战后,明廷不知哪根筋不对,明明第一次援朝让武将自主很成功,明廷却又要画蛇添足地弄个文官杨镐来主管东征援朝的大军。不是丰臣秀吉正好挂掉,明日之间在朝鲜半岛的对峙,还不知道要持续到猴年马月才是个头。
万历东征援朝是万历皇帝执政生涯中难得的一个亮点,但是从整个冗长的过程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明廷缺乏进取精神,作战拖泥带水,打硬仗的决心和能力都不足。
万历东征援朝中明廷和明军暴露出的种种缺点,都被辽东的努尔哈赤看在眼里,他的心里对明廷已然生出了轻视之心。
觉得码字的文章还行,走过路过看过请赞个粉个转个。
谢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