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北抗日联军一共有11个军长,那么他们都是谁呢?你又认识几位?

第一军军长——杨靖宇

杨靖宇,本名杨克锐,于1905年2月13日诞生在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1920年代,他考入开封纺织染料工业学校,然而他的生命轨迹与工业和纺织毫不相关,而是与国家的命运和抗日战争紧密相连。杨靖宇在年轻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迅速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1932年,受托他奔赴东北组建抗日联军。其所带领的第一军,不仅仅是对抗日本侵略者的武装力量,它象征着民族的抗争和对自由的渴望。



1935年8月,杨靖宇被任命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这一年,是东北抗日联军向正规化、系统化迈进的关键时刻。杨靖宇领导的第一军在艰难的条件下,始终坚守着对抗日军的阵地,不仅在战斗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还在战术和战略部署上表现出远见。在多次战役中,杨靖宇与他的部队成功击败了日军的多次进攻,并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然而,1940年2月,战争的严酷形势逐渐迫使杨靖宇做出了孤注一掷的决定。在濛江县(今吉林省靖宇县)三道崴子,杨靖宇在与数倍于自己的日寇军队的对峙中,进行了长达五昼夜的战斗。

在这场生死攸关的战斗中,他最终孤身战死,享年35岁。杨靖宇的牺牲不仅仅是军事上的一次巨大损失,更是精神上的一次洗礼。他的死象征着民族抗争的高峰,也揭示了战争中个人命运的无常和伟大。

第二军军长——王德泰

王德泰,于1907年5月23日诞生在辽宁省盖县第四区詹家村的一个平凡农户家庭。他的家庭背景并不显赫,王德泰从小便以放牛为生,但他并未满足于这种生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陷入了战火和困境,而王德泰在这个动荡时期,选择了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抗日斗争。加入后,他迅速成为延吉游击队的核心人物之一,逐步展示出领导才能。

1936年3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成立,王德泰被任命为军长。虽然王德泰出身农民,但他凭借自己出色的指挥能力和对战斗的深入了解,很快将第二军打造成为抗日联军的重要一支力量。



他组织并指挥了多次针对日伪军的反击战,取得了重要的战果。王德泰不仅仅是军事指挥官,他还注重激发士兵的战斗精神,使部队形成了坚强的战斗意志。

然而,命运却给了他沉重的打击。1936年11月7日,在一次会议中,第二军正在召开干部会议时,突然遭遇日伪军的袭击。在激烈的战斗中,王德泰英勇作战,但在追击逃敌的过程中不幸中弹。在这场追歼战斗中,年仅29岁的王德泰壮烈牺牲。

王德泰的牺牲,不仅是抗日战线的重大损失,也让许多人失去了依赖和信任的指挥官。王德泰以自己的生命,诠释了革命先烈的不屈不挠。

第三军军长——赵尚志

赵尚志,1908年10月26日生于辽宁省朝阳市喇嘛店。赵尚志年少时便有志于投身革命事业,1926年“中山舰事件”发生后,他便回到东北,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局势愈趋紧张。赵尚志受命担任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自此开始指挥抗日斗争。

1936年8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成立,赵尚志被任命为军长。赵尚志在军事指挥上具有极高的天赋,尤其擅长游击战。他灵活的战术和对敌人心理的精准把握,使得第三军成为日军难以对付的对手。他带领部队多次成功地进行偷袭和伏击,打乱了日伪军的步伐,为抗日斗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赵尚志的革命生涯也注定充满了坎坷。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率部在鹤立县梧桐河金矿附近展开战斗,企图攻击伪警察分驻所。

然而,战斗中队伍遭遇内奸刘德山的背叛,赵尚志被内奸所伤,导致重伤昏迷。在随后被日军俘虏并关押八小时后,赵尚志英勇就义,年仅34岁。他的牺牲,使得东北抗日联军失去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军事指挥官。赵尚志的壮烈死守不仅显示了个人忠诚,也让无数人对其为革命献身的精神产生深深敬仰。

第四军军长——李延禄

李延禄,1895年4月1日出生于吉林省延吉市。李延禄自年轻时便立志从军,1917年他加入了东北军,随后成为一名出色的军人。随着时局的变动,李延禄的政治立场逐渐发生了变化,最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积极参与了东北抗日斗争。

1936年3月,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成立,李延禄被任命为军长。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李延禄以冷静果敢的指挥能力赢得了战士们的尊敬。



李延禄不仅关心前线的战斗,他还注重后勤补给和士气的提升,使得第四军在长期与日伪军的对抗中,始终能够维持较强的战斗力。

李延禄的生涯不仅限于战争。建国后,他转战地方工作,先后担任黑龙江省副省长等职务,并获得了八一勋章等荣誉。李延禄的一生,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他见证了国家从苦难走向复兴的过程。然而,1985年6月18日,李延禄于北京因病溘然长逝,享年90岁。他的逝世标志着一个历史时代的结束。

第五军军长——周保中

周保中于1902年2月7日诞生在云南省大理市湾桥村。1925年,他加入滇军杨希闵部,参加了北伐战争,为自己的军事生涯奠定了基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周保中回到苏联学习,并在苏联的支持下,受命回国参与东北抗日斗争。1935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成立,周保中被任命为军长。

周保中领导的第五军在东北抗日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周保中深知,只有通过游击战和灵活的战略部署才能有效抵抗日伪军的优势兵力。因此,他的部队不仅在正面作战中展示了强大的战斗力,还在敌后展开了大规模的游击战。

周保中的军事战略令日军倍感压力,取得了多次胜利。周保中还亲自参与了指挥部队进行深入敌后打击,展现了他在战争中的高超指挥能力。



建国后,周保中转任地方政府职务,成为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5年,他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并获得了其他多项重要奖项。在国内,他继续为建设新中国做出贡献,直到1964年2月22日,在北京病逝。周保中以其勇气和智慧,在抗日战争中书写了一段令人铭记的历史。

第六军军长——夏云杰

夏云杰,1903年生于山东省沂水县四十里堡金厂村。夏云杰年轻时即从事革命工作,1932年在中共满洲省委的特派员冯仲云的帮助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6年9月,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成立,夏云杰被任命为军长。

夏云杰的军事生涯充满了悲壮。在担任军长期间,夏云杰不仅在多个战役中表现出了高超的指挥能力,还成功组织了多次针对日伪军的反击。夏云杰极为注重战士们的士气和纪律,他时常亲自上阵,带领部队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然而,命运对夏云杰并不宽容。1936年11月21日,夏云杰在率部筹集给养时,遭遇了日伪军的袭击。在激烈的战斗中,夏云杰英勇战死,年仅33岁。他的牺牲,标志着东北抗日联军失去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领导者。

第七军军长——陈荣久

陈荣久,190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镇三家子村。1927年,陈荣久加入东北军,并在随后的岁月中参与了许多抗日斗争。1936年,陈荣久受命成立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并被任命为军长。在他的领导下,第七军以其高效的作战能力和强大的战斗精神,成为东北抗日战线的中坚力量。



然而,陈荣久的革命生涯在短短几年内便结束了。1937年3月6日,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陈荣久胸部中弹,最终壮烈牺牲,年仅33岁。陈荣久的牺牲标志着他在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役,他的英勇和牺牲精神,成为了东北抗日联军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第八军军长——谢文东

谢文东,1887年出生于辽宁省宽甸县一个地主家庭。他的家庭背景虽然显赫,但他选择投身革命,并在1936年领导了东北民众救国军的改编工作,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的军长。在抗日战线中,谢文东一度展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但随着局势的变化,他的立场发生了改变。



在抗日胜利后,谢文东选择投降日军,并最终在抗战结束后加入国民党。最终,谢文东部在1946年被东北民主联军击溃并俘虏,最后被执行死刑,时年59岁。谢文东的变化,使他成为一个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

第九军军长——李华堂

李华堂,1886年出生于河北滦县,起初以逃荒为生,后转为土匪。抗日战争期间,李华堂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九军的军长。然而,在抗战胜利后,李华堂不仅投降日军,还转而投靠国民党,成为一个被广泛指责的叛徒。

第十军军长——汪雅臣

汪雅臣,1911年,出生于山东,山东蓬莱县人,闯关东到黑龙江省五常县。

1930 年投身东北军充任士兵,1936 年 11 月,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应运而生,汪雅臣出任军长。

1941 年1月29日,汪雅臣将军在于寒葱河东山宿营遭叛徒出卖,在突围过程中腹部中弹,英勇就义,壮烈牺牲。彼时,年仅 30 岁。

第十一军军长——祁致中

祁致中了生于1913年,山东省曹县曹家庄人,闯关东到黑龙江省桦南县。

1935 年冬,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 年 10 月,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宣告成立,祁致中担任军长。



1939年,袭击佛山县(今嘉荫县)乌拉嘎金矿伪矿警队战斗结束后,他竟被赵尚志以拒绝执行作战命令为由错杀。当时年仅 26 岁。

上述11位便是东北抗日联军11个军长,而我们今天拥有幸福、和平的生活,离不开每一个革命志士的付出,缅怀先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