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王张作霖,是中国近代史上极为实力的关键人物,以他当时的实力,完全能和老蒋一争高下,然而在东北军内部,还有一位人物,他就是东北军二号人物张作相,两人名字上仅相差一字,让不少人觉得两人是兄弟,可实际上两人没有任何关系,而是生死兄弟,正是因为有生死兄弟这层关系,让两人成为了结拜兄弟。

正因为这层关系存在,让张作相成为了东北军的二号人物,在这期间全心全意辅助张作霖和张学良两代东北军统帅,被人称之为辅帅。



能被称之为辅帅,虽然有张作霖结义兄弟身份,但更多的是在于张作相的睿智、忠诚及家国情怀,而这也让他在一些事情上看得很透,所以他才会默认其子张廷枢秘密加入八路军并成为八路军司令。

那么,张作相究竟有一段什么样的故事,他的儿子张廷枢又是在什么时候加入八路军并成为八路军司令,今天来聊下这个事情。

张作相出身贫苦,读过三年私塾,之后就学泥瓦匠,半工半农。



甲午战争后,张作相的家乡遭遇战乱,而后为了谋生,只能到族叔家谋生,和堂兄建立了不错的关系,期间由于族兄被诬告入狱,后被释放,然而在回家的路上被仇家伤害,临终前,希望张作相能为自己报仇,随后张作相为防仇家杀人灭口,被迫离家谋生。

离家后,张作相来到沈阳谋生,打过短工、做过泥瓦匠,饱尝了人世的辛酸,好在这个阶段没持续多久,便结识了张作霖,并加入了张作霖的“保险队”,由于救了张作霖一命,名字上有一字之差,张作霖认为两人有缘,随后结拜为兄弟。



而后,张作霖归顺清廷后,张作相一直是张作霖的左膀右臂,后和马龙潭、吴俊升、孙烈臣、张景惠、冯德麟、汤玉麟、张作霖结拜为盟兄弟。民国以后,奉系军阀慢慢成形,张作相也成为了奉军的核心将领,也就是东北军的二把手。

后来,孙烈臣转任吉林渡江,然而张作相却拒绝,并提议由吴俊升担任,他给出的理由是:“论资历我不如兴权(吴俊升字),论年龄他也比我大。为表示待人公正,不徇私情,请让兴权先升。这对我们的前途和事业有好处。”之后,张作霖又任命他担任热河都统,但张作相仍执意不肯,并极力推荐汲金纯为热河都统。



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张作霖兵败,遭到北伐军阀的处理,这让张作霖很是郁闷,于是找到了张作相,张作相让他不要下台,接着陈词献策,提升了张作霖的精神,随后反败为胜。

1924年,张作相被任命为吉林督军并出任吉林省省长,推行禁烟(全面取缔鸦片,成效显著)、兴办教育(创办吉林省立大学(今吉林大学前身),奠定当地高等教育基础)、发展交通(主持修筑奉海铁路,打破日寇对东北交通的垄断),显著推动了吉林现代化,从这里可以看出,张作相和其他军阀不一样,有底线和家国情怀,同时对日寇企图染指吉林经济采取是排斥态度。



在郭松龄倒戈反奉事件中,张作霖本想参与倒戈反奉的将领全部处死,多数人均赞成张作霖建议,然而张作相却提出宽大处理其部下,仅处理郭松龄夫妇,避免内部清洗,保存了奉军实力,从处理郭松龄事件可以看出,他有大局观,一旦大举处决相关将领,必然会造成奉军内部大乱同时也会造成实力被削减,因而只有处理首犯,其余赦免,才可以确保奉系利益最大化。

皇姑屯事件后,张作霖被炸死,东北军高层打算让张作相担任一把手,然而张作相坚决不同意,推举张学良为东北军一把手,自己担任副职辅佐,就这样张学良成为二代奉军第二代首领。



张作相的睿智和家国情怀,同样也出现在他儿子张廷枢身上,由于是张作相儿子原因,自幼生活就不错,所以到了读书年龄,随后跟张学良一起进入东三省讲武堂学习。

在讲武堂学习期间,两人延续了父辈的兄弟情,关系十分亲密,从讲武堂毕业后,历任卫队旅副官、暂编第三混成旅营长。1923年入日本千叶县步兵专门学校学习,从日本回国后,继续在东北军工作,先后晋升为少将旅长、中将师长和预备军军长。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后,张作相和张廷枢全力支持张学良担任东北军一把手,东北易帜后,担任改编十二旅旅长。



九一八事变时,张廷枢驻防锦州,张廷枢在得知日寇在北大营所作所为后,第一时间下令戒备,准备抵御日寇,然而老蒋不抵抗政策,让张廷枢只能奉命把部队撤到北平南苑,之后张廷枢被任命为112师中将师长。

张廷枢极度反对老蒋不抵抗政策,积极主张抗日,训练好部队,希望有一天可以打回东北老家,为此他不断给112师补充装备。

古北口抗战期间,张廷枢率部迅速抵达古北口,并在古北口和日寇殊死搏斗20日,后由于部队伤亡大,等老蒋援军来后,已经没办法挽救败局,在没办法情况下,只能率部后撤。



张作相自然支持张廷枢,可由于老蒋的政策,让张廷枢想要国军中抗日,有巨大的难度,并得到了张作相的支持,所以他决议离开东北军,张廷枢找到张学良,张学良自然不愿意发小离开,于是百般劝阻,但是张廷枢去意已决,并表示:“如果东北军去打日本,我第二天就来报到!”当时和张廷枢一起离开东北军有四位军官。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老蒋软禁,张廷枢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奔赴南京救人,期间曾经找过宋美龄和宋子文,希望两人能帮忙救人,然而老蒋决心已定,任何人将都没用,这让张廷枢十分绝望,坚定了离开老蒋的决心,打算奔赴革命根据地,全心从事抗日救亡。

之后,他四处联系东北军中下级军官,组织大家抗日。之后更是周总理见面,表达了抗日的愿望,周总理对此表达鼓励和支持,并让张廷枢等东北军原军官进入了我军办设的训练班。

培训结束后,张廷枢从太原抵达八路军总部,张廷枢被授予八路军第一游击纵队任司令员。



在之后的岁月里,张廷枢率部驻扎在河北邢台一带,一面发动群众,一面扩张部队,随后张廷枢来到了延安抗日大学学习,期间由于身体情况不佳,所以他留在了抗大工作,教学军事课,而后还曾经奔赴香港治病,之后跟随张学铭一起回到天津。

抗日战争结束后,张廷枢在天津养病,期间老蒋为了拉拢东北军旧部,任命张廷枢为“东北行营中将高参”,然而张廷枢对于老蒋软禁一事极度不满,所以他拒绝老蒋拉拢,没有前去上任。

解放战争末期,张廷枢身体情况很是糟糕,在家休息,本想身体恢复后,能为新中国努力奋斗,然而张廷枢并没有等到新中国建立那天,得知张作相病逝后,导致他的病情恶化,1949年7月23日,张廷枢在北平去世,年仅45岁。

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