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名38岁女博主因低血糖去世的消息被广泛关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更关注血糖的升高,却鲜少提及低血糖的严重性。虽然低血糖不是一种疾病,但其危害不可小觑。


低血糖来势凶猛

不容忽视

低血糖是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血液中葡萄糖水平过低的状态——对于普通人,即非糖尿病患者,血糖<2.8毫摩尔/升为低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3.9毫摩尔/升即为低血糖。

低血糖的危害不容小觑。美国糖尿病协会2020科学年会上发布的一项基于490万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数据显示,与较少(低于5次)发生低血糖的患者相比,每年发生5次以上低血糖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高出61%。

一项丹麦与挪威学者联合开展的研究表明,无论一个人有无糖尿病,低血糖均有促炎作用。研究显示,无论有无糖尿病,发生低血糖者在一周内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绝对数量明显增加。而一项基于开滦研究的分析显示,持续炎症增加心衰等慢性病风险。

低血糖不仅增加慢性病患病风险,其来势凶猛比高血糖更凶险。《不该只有医生知道:必须说的糖尿病》一书中介绍,高血糖是个“慢性子”,会一点一点地伤害人体,但暂时不会影响生命。高血糖对人体的伤害一般要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所以它的危害性是以年来计算的。低血糖则相反,是个“急性子”,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摧残”人体。低血糖时间太长,就会导致死亡;即便在深度昏迷时抢救过来,最后也会变成植物人。所以,低血糖的危害性,要以分钟来计算。

因此,低血糖万万忽视不得,有低血糖症状一定要及时干预。

出现症状

要及时干预耽误不得

那么,如何识别低血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刘聪曾在其文章中介绍,低血糖症状是多种多样、因人而异的。

当出现出汗、颤抖、感觉饥饿及焦虑的时候,很有可能是发生了低血糖。除了上面这些典型的症状,还有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心悸、烦躁不安等表现。

如果没有重视上述预警信号,低血糖的症状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出现行走困难、视物不清、意识模糊、行为怪异、抽搐甚至昏迷等。也有一些患者在低血糖早期,或不严重的情况下没有症状。这种无症状低血糖在糖尿病病程较长、平时血糖控制过于严格和经常大量饮酒的患者中更为常见。

为什么会出现低血糖?刘聪介绍,导致低血糖的原因很多。一是饮食习惯变化。如食欲不佳进食较少、进餐时间延后等,这些都可能导致低血糖的发生。二是运动规律变化。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增加活动量,使能量消耗增加,会导致低血糖。三是过量饮酒。四是不恰当使用降糖药物。其中,胰岛素的不当使用最为常见。胰岛素的种类繁多——长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不同胰岛素注射时间不同、搭配方式不同、疗效不同,糖尿病患者如果自行变更胰岛素的种类,很容易引起低血糖。如果患者想更换胰岛素,一定要在内分泌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

此外,降糖药中的磺脲类药物和列奈类药物会促进自身胰岛素分泌,从而起到降糖的作用。它们的不恰当应用也会导致严重的低血糖。而且,相比于其他原因,它们所致的低血糖更难纠正,持续的时间更长。因此,不要擅自增加新的降糖药物。

保持良好习惯

做好急救

如何预防低血糖?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张静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需要规律饮食、适当运动、监测血糖等。第一,定时进食,尤其是早餐、午餐和晚餐。避免长时间禁食,特别是在锻炼或运动后。另外,遵循健康饮食习惯,吃纤维丰富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全麦食品,可以帮助保持血糖水平稳定。第二,适当运动。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比如户外散步、练习瑜伽等,可以帮助提高体内的胰岛素敏感度,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第三,监测血糖。保持定期的血糖监测,尤其是在运动后、餐后等特定时刻,了解自己的血糖变化情况,有助于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一旦发生低血糖,如果患者清醒,可以直接进食面包、饼干、含糖饮料、巧克力等,量不宜过多,以15~20克为宜。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即使血糖升到正常也要再测两次血糖,防止再发生低血糖。

如果患者神志恍惚或昏迷不能正常吞咽,要尽快到医院就诊,通过静脉通路补充葡萄糖。大脑对低血糖非常敏感,8~10分钟的严重低血糖就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更应注意预防低血糖的发生。要定期监测血糖,随时调整胰岛素和降糖药的剂量。如果食欲不好或体力活动增加,应及时调整用药。运动要循序渐进,随身携带糖果、饼干,以备低血糖时食用。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记者 || 燕声

编辑 || 颜红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