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4期 总第815期


不懈的探索者——赵志刚

文/毛时安

越剧《沙漠王子 · 算命》片段

一个艺术家的成功在我看来有三个条件:一要有才气,处“江湖”之中而能风生水起者,必有才,赵志刚是当之无愧的“才者”。从艺50年,他不仅全盘继承了尹派的代表作《沙漠王子》《何文秀》《桑园访妻》《浪荡子》,以经典风靡越剧观众,更以极大的勇气创排了许多原创剧目《家》《杨乃武》《疯人院之恋》《蝶海情》《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永不消逝的电波》……直到今天的《伪装者》。才华有高下多寡之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以巨大的才气焕发了越剧的时代活力,特别是以越剧男小生征服市场、征服观众,尤其俘获了大批年轻观众的心。


复刻版越剧《何文秀》饰何文秀

二要有运气。他的运气在于,身在上海越剧院,深得恩师尹桂芳真传,而且在老师的包容下他既要“合格”也可“出格”。他近水楼台,转益多师,耳濡目染“徐(玉兰)派”“范(瑞娟)派”“陆(锦花)派”的艺术风采,拓展了自己的艺术空间。运气还在于,越剧曾经历了乡野的男班进入大上海后女子越剧群星璀璨的辉煌,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女子越剧在创演现代戏时的局限和窘境。20世纪50年代末男女合演应运而生,曾一度涌现了刘觉、史济华、张国华等一批优秀的男子越剧表演艺术家。在男子越剧几成空谷绝响时,赵志刚横空出世,填补了男子越剧的巨大空白。他敢于走出舒适圈。离开上海后,他担任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杭州市文联副主席、杭州戏剧家协会主席,这是他的运气。当然运气离不开才气。搞艺术,没有才气,一切免谈。


越剧《浪荡子》饰金育青

三要有力气,从事艺术行业是个力气活,没有力气,哪怕你才华横溢、哪怕机会和运气像满天星斗一样,到头来没有足够的力气去承受自己的才华和运气,那也是枉然。关于这一点,我非常有感触,1985年,赵志刚被评为上海青年艺术十佳,我女儿为他献过花。过去整整40年,今天的他看起来和那时几乎一模一样,时间好像忘了改变他的容颜,几十年间他没变,有好身体才有折腾的本事,所以我觉得赵志刚是才气、运气、力气三者俱全的艺术家。


越剧《白毛女》赵志刚饰大春 王志萍饰白毛女

就是这样三者俱全的赵志刚,在艺术上更是一个不懈的探索者。

首先他是尹派艺术的探索者。作为男弟子,他的先天条件和老师尹桂芳有区别,他的音域更宽,而要唱好尹派、发展尹派,就必须想办法调整。在天赋和努力的合力作用下,他打下了扎实的尹派基础,因此能在演出传承剧目《何文秀》时,一开唱就赢得了雷动的掌声。又因他的音域宽,于是在尹派低旋、委婉、深情的基础上,他又创造性地添加了一缕高亢。第一次进剧场看他的原创剧目《杨乃武》和《赵氏孤儿》,我吓了一跳,尹派的唱腔怎么变成这样了?后来我开始理解并接受独属于赵志刚的尹派风格,这也是他对尹派艺术的贡献。因为剧目和人物的需要,赵志刚拓宽了尹派艺术的唱腔音域和表演空间。殊为难得的是,万变不离其宗,他又始终不脱尹派的韵味,他的甩腔会转调、会变奏,但最终还是落到尹派上。就像一只飞上蓝天的风筝,很高很高,但那根线一直没断。


越剧《倩女幽魂》饰宁采臣

其次是他对越剧艺术的探索。因为有了赵志刚,越剧艺术拥有了一大批原创剧目,尤其是男女合演的剧目,可以说他的艺术生命贯穿了中国文艺新时期、新世纪、新时代的全过程,创造了越剧男小生从未有过的辉煌。特别是在中国戏曲陷入低谷的时刻,也为一度陷入可能濒临灭绝的越剧男小生行当的振兴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他是拥有巨大市场号召力的越剧男小生艺术家,环顾中国戏曲界,他也是当下屈指可数的能以票房支撑剧目演出的戏曲表演艺术家。作为越剧男小生,赵志刚是一个无法替代的存在。越剧从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再到男女合演,反映了黑格尔哲学中的“正反合”辩证法,这是一个合的阶段,就是男女合演,而现在终于又到了男女合演的新时代。赵志刚以其艺术的敏感触角,感受到审美趣味大变化的时代需求,及时调整了他的文化策略,以一大批题材、风格多种多样的剧目争取和培养了大批年轻的戏剧观众。这些剧目共有的显著特征是它们深入当代生活,触及当代年轻人的心灵。例如,《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改编自网络小说,而《疯人院之恋》则探索了越剧未曾涉足的新题材。这些作品在为传统戏剧注入新鲜活力的同时,也展现了戏剧理念与时俱进的变革与拓展,这正是我们应当关注的新趋势。正是因为有了像他这样的探索者,我们的戏剧流派得以发展,越剧的艺术境界也得以提升。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赵志刚饰痞子蔡 陈湜饰轻舞飞扬

最后是他对戏曲形式的探索。从许多年前的《永不消逝的电波》到今天的《伪装者》,他不再拘泥于越剧一个剧种,而是以越剧为基地,把各个剧种的明星会聚在一台剧目中,他把这种形式称为“星·杂剧”。“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事非经过不知难,其中的努力和艰辛,非行业中人是真难解“其中味”的!这是他为戏曲的探索开了一条先路。2003年12月在《中国戏剧》杂志召开的“当代戏剧之命运”研讨会上我曾经讲过,戏曲碰到的问题是全面的、深层次的行业新危机,可以说我到现在还没有改变这个基本的看法,我认为目前虽然已经有所改善,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赵志刚的意义和价值其实超越了越剧,也超越了戏曲,与其说是戏曲现象,不如说是文化现象。中国传统文化面对时代冲击下转型期的尴尬,为了超越、冲破这种尴尬,大家都在寻找突围之路,努力突破,勇猛进击。赵志刚的越剧男小生之路,就是这些年的文化索引。


越剧《汉文皇后》金采风饰窦皇后 赵志刚饰窦广平 张国华饰汉文帝

但赵志刚让我们看到了文化转型的希望和可能。他是一个才子,又是一个战士,敢于直面戏曲面临的现状。他有舞台经验的积累,也有深度的理性思考。他带着微笑,以一己之力坚韧地探索着戏曲的无限可能。作为艺术家,实际上他又不仅仅是纯粹意义上的艺术家,而是一个复合型的戏曲表演艺术家。曾经有不少艺术家尝试过体制外的演剧事业,但大多数走了回头路。赵志刚走出体制的舒适区,直到今天依然没有回头。他在开拓新的体制和机制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十分值得鼓励的。

当我们谈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除了国有院团,对于那些处于国有院团体制之外的剧团和艺术家们,我们应当提供怎样的关怀?我们应当为他们提供哪些便利条件?当他们中出现了具有示范意义的艺术家时,我们又该如何去鼓励和宣传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这条道路可以被视为戏曲艺术的另一条发展途径,而不是全部躺在国有院团的体制上。在这条道路尚未完全铺平之际,是赵志刚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路。我也希望有更多像赵志刚这样的人,能够改变戏曲面临的全面而深层次的行业性危机,使我们中华民族极为珍贵的戏曲艺术,在新时代能够迎来一个我们真正期待的繁荣局面。


《花中君子》吕瑞英饰李素萍 赵志刚饰李凤鸣

赵志刚从艺50周年研讨会,不仅是一个示范性的活动,更是一个充满启示意义的盛会。对赵志刚而言,这不仅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起点的开始,犹如省略号一般,预示着他未来几十年的辉煌仍待我们共同见证。在这个鼓舞人心的时刻,我们每个人都仿佛手持打气筒,为赵志刚未来50年的艺术旅程注入力量与鼓励。同时,我们亦向这位越剧艺术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这位将半个世纪的生命全心奉献给越剧和中国戏曲事业的艺术家致敬!

我们今天总结的不仅仅是赵志刚,我们致敬的也不仅仅是赵志刚,我们致敬的是中国越剧,致敬的是中国戏曲,因为在中国戏曲、中国文化最需要肯定的时候,我们都以一种自信与耐心在坚守着戏曲的阵地。我曾经以七进七出长坂坡的赵子龙和与风车搏击的堂·吉诃德形容过当年的罗怀臻,而我今天要说,赵志刚就是戏曲界新一代的赵子龙、堂·吉诃德,为戏曲突出重围,闯出新路,他勇敢地七进七出,不停息地与大风车抗争,我们要对这样的戏曲英雄、戏曲界的赵子龙、堂·吉诃德,再次表达我们崇高的敬意!

(作者系文艺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

《中国戏剧》杂志订阅:

国内统一刊号:CN11-1767/J,邮发代号:2—3,国外代码:M30。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也可直接向编辑部订阅。

责任编辑 罗松

设计制作 王磊

主管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中国戏剧家协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