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扛事,但不必事事都扛,能吃苦,但不必苦中逞强。



古时候有一种虫,生来便背负着执念。

它遇见落叶便拾起,碰着碎石也驮上,哪怕身躯已满,哪怕自身的力量已被消耗殆尽,它依然顽固地死撑着,绝不肯放下分毫。

而这样的坚持,最终往往只能走向一个结局:因体力不支,力竭而亡。

人亦如此,我们在许多时候,都在咬着牙默默忍受,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硬撑着。

却未意识到,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正不断地透支着自己的身体,消耗着自己的精力。

弘一法师曾言:

“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过剩;人心本不累,累的是牵挂太多。”

人生本是一场轻盈的旅程,心若装得太满,脚步自然沉重;眼若看得太重,生活便失了从容。

千万不要因为太能干而透支了健康,钱,有人花,罪,却只有自己受。

行事有度,惜身惜福,才能收获长久的安定与顺遂。

能干是本事,

但过度能干是在透支健康

我们常常赞美一个人很能干:能扛事、能撑场、能解决各种难题。

但能干是一种本事,过于能干却是一种自我消耗。

生活中,过度能干的人往往给自己设定了过高的标准,一旦事情没有达到预期,还会陷入自我否定与焦虑之中。

然而,人不是铁打的,太逞强,把所有事都往身上揽,只会累垮了自己,亲人也跟着忧心。

前段时间,主持过《大风车》《芝麻开门》等节目的董浩,自曝曾患病濒死的经历,令人深思。

他说:

“我的一生中有三次大难不死,第一次就是你们现在这个岁数,1992年,36岁,本命年。”

他在视频中透露,自己曾连续十年左右,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即使连续高烧都没有休息,靠吃退烧药坚持上班。

长期的劳累让身体不堪重负。

一天,董浩晕倒在办公室,同事赶紧将他送往医院,被诊断为突发急性黄疸型肝炎。

这种病症致死率颇高,而熬夜应酬致使身体严重透支,正是发病的诱因之一。

彼时,躺在病床上的董浩终于明白,正是自己的过度能干消耗了健康,曾经强烈的事业心与进取心,一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其实在生活中,有不少人像董浩一样,总认为自己要扛住压力,要成为别人的依靠,殊不知那些日积月累的疲惫感,终有一日,会成为压垮身体的“最后一根稻草”。

正如《养生论》所言:“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

身体不会说谎,你挥霍的每一分精力,都会变成晚年的病痛账单。

那些年轻时“无所不能”的人,老来常常一身伤病,只因他们误把拼命当成了本事。

人这一辈子,别等到直面生死的关头,才惊觉生命何其珍贵;也不要在失去健康之后,才幡然醒悟,原来那些追名逐利的执念、内心的贪婪嗔怒,都不过是消耗生命能量的冗余。

人到中年,最大的成功不是你有多能干,赚了多少钱,而是还能像年轻时一样活蹦乱跳。

当你感觉到累了,不妨给自己安排一段休息时间,慢下来,才能让灵魂跟上脚步;停下来,才能看清人生真正重要的方向。

记住:人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你省下的每一分力气,都会变成未来的福气。

中年以后,最聪明的活法:

懂示弱,不逞强,会低头

为什么能干的人总是不愿意示弱?

《示弱的力量》一书给出了答案:

“不敢示弱,是因为我们过分渴望认同感,不敢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敢承认自己是一个普通人。”

生活中大多是普通人,如果事事逞强,最终往往只能落得个身心俱疲、狼狈不堪的境地。

成年人的世界,不需要用“能干”来证明自己,承认局限才是真正的自由,适度示弱才能拥抱更自在的人生。

前不久,刷到演员马伊琍在一次访谈中,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有一段时间,她在生活和事业上都处于低谷期,整个人被无力感紧紧包裹着。

但身为妈妈,为了不让女儿担心,她每日都强撑着笑容,佯装快乐。

直到某一天,马伊琍再也承受不住这样的伪装,便向女儿袒露了内心的脆弱:

“对不起,妈妈现在实在没有力气来照顾你们了。”

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女儿竟回应道:

“妈妈,我早就看出来了,你一点都不好。”

“你看你现在,就坐在那儿,一句话也不讲,脸上连笑容都没有。”

原来,女儿早已从她日常的言行举止中察觉到了妈妈的疲态,只是一直没有挑明,反而也陪着她假装开心。

这次对女儿示弱的经历,让马伊琍收获了女儿的理解,也让她恍然意识到,自己并非需要事事逞强,也不需要永远完美。

梁实秋曾经说过:

“中年的妙趣,是在于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人过中年,体力和精力相较于年轻时难免不如从前,这是自然的生命规律。

与其勉强自己硬撑,不如学会量力而行,把有限的能量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学会对年轻人低头,虚心学习新事物,不摆长辈架子;对家人低头,用体谅道歉代替相互指责;对生活低头,接受不完美,与遗憾和解......

当你学会了示弱、低头,人际交往便会顺畅许多,情绪也更平和稳定。

年岁渐长,不必与时光较劲,你要明白有些事不必做,有些人不必争,有些路不必赶。

与生活达成和解,才能在恰好的节奏里,开启全新的生活模式,将日子过得愈发精彩,尽享长寿之福。

人生下半场,拼的是余力

请把健康置顶

很认同《人民日报》说过的一句话:

“余生,请把健康置顶,因为,走着走着,就会发现,健康才是一切的基础,人生无常,健康第一,做人想通,开心至上。”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不是逞强,而是懂得量力而行;不是取悦世界,而是先照顾好自己。

记住:你的健康与快乐,才是此生最大的成功。

人生下半场,拼的是余力,从以下三点做起,为自己存一份从容,留一份健康。

  • 1,把"存钱"换成"存健康"

人老了,要学会转变观念,把“存钱”换成“存健康”,从现在开始,合理规划存款用途,将一部分资源投入到健康中。

肌肉是晚年最好的“养老保险”,坚持运动,让身体更有活力;饮食是收益最高的"定期存款",合理膳食,为身体提供充足营养;体检是必不可少的"风险防控",及时检查,发现身体潜在问题。

记住:今天的每一个健康选择,都是给未来自己的一份礼物。

一定要为自己的晚年生活积攒健康资本,因为只有身体健康,才能让辛苦攒下的钱发挥更大价值,拥有一个幸福、有质量的晚年。

  • 2,把自己当回事,不过多操心别人

你有没有发现,那些特别能干、爱操心的人,更容易疲惫、焦虑,甚至生病?

他们习惯了包揽家务,习惯了对他人默默付出,可这样的付出,换来的往往不是感恩,而是习惯。

你越能干,别人就越依赖你;你越付出,别人就越觉得你不需要被照顾。

可人老了,身体机能下降,精力有限,想保持身心健康,就要学会说“不”,不是所有事都值得你拼命,有些责任,本就不该你扛。

该花的钱要花,别总想着省;该享受的要享受,别总想着以后再说;该休息时要休息,别总硬撑。

后半生,不要太能干了,把自己当回事,你的健康、快乐、感受,比别人的期待更重要。

  • 3,欲望低配,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

人到中年,最难得的清醒,是明白我们真正需要的,远比我们想要的少得多。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长期处于高欲望、高压力的状态,会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引发失眠、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而降低欲望,实际上是在给身体减负。

欲望低配,不是消极躺平,而是主动选择一种更健康、更自由的生活方式。

人生最好的状态,不是拥有所有想要的,而是不再被不想要的困扰,当我们不再被物质和攀比所累,身心自然会进入更舒适的状态。

调整心态,学会享受生活,你会发现:

健康的身体、和睦的家庭、三两知心好友,平平淡淡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人生不是拿来用的,而是拿来过的。”

你的价值,不在于你能扛多少事,你的幸福,也不在于别人有多依赖你,过有温度的人生,远比追求“有用”更重要。

从今天起,愿你能扛事,但不必事事都扛,能吃苦,但不必苦中逞强。不困于外物,不透支自己,活出张弛有度的人生。

人一辈子该出的力气都有定数,年轻时的透支就像欠债,老了就轮到加倍奉还。不管人生多苦多难,还是要尽可能的爱惜自己。身心少一点亏欠,未来就少一点利息。不去过度燃烧,生命的光芒才能长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