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看完《破地狱》。

由于看之前,已看过某位朋友的评论,因此期待值略低。看完电影,我的评价是:剧情扎实、生动,确实是2024年值得一看的佳片。

但是,对得起豆瓣8.4的评分吗?为什么它会在香港大受欢迎,光港澳就夺得了超1.5亿的票房,成为破纪录的影史票房冠军?



我想,密码就藏在那句台词里:

不仅死人要破地狱,生人(活着的人)也要破地狱!

破亲情之困

所谓“破地狱”,是一项超度亡灵的仪式。本身是香港地区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喃呒师(法师)持剑打破地狱之门(瓦片),引导亡魂冲破九幽地狱(火盆),解脱超生。

电影里,黄子华饰演的道生,和许冠文饰演的许文,成为了一文一武的组合,做起了这门延续了几千年的丧葬生意,道生负责“文”的仪式部分,文哥负责“武”的超度部分。

就电影中而言,为生人(活着的人)破的地狱主要有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破解文哥的亲情矛盾。

文哥为人刻板,一丝不苟,外界赐予花名“HELLO文”,意即难以打交道。他的两个子女,女儿从小跟他一起练功,他却囿于“传男不传女”的祖训,把衣钵传给了厌恶穿上老土道袍的儿子,而非对此有热情的女儿。

这个举动,造成了三人之间的嫌隙。

女儿觉得父亲不重视自己。儿子觉得父亲什么都看自己不顺眼,生活在他的阴影之中。两兄妹也因为这种心结,关系冷淡。

直到阿文中风,他才告诉女儿,当年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儿子成绩不好,希望他有个一技之长。除此之外,多年来因循传统,从来没有想过“祖师爷说”,带着延续数千年的女性歧视。



电影结尾,女儿遵循父亲的遗愿,在遗老们退场抗议的声浪中,完成了一场破地狱的艺术。两代三人之间,终于迎来了大和解。

据说很多人看到这一幕时都忍不住热泪盈眶。不知为何,我对此不是特别有感。

书信里,文哥说因为自己“不会沟通”,造成了兄妹间的误会。看电影的时候,我一直有个疑问,一个“传男不传女”的决定,对女儿许文玥能构成这么大的伤害吗?由卫诗雅饰演的这个角色,从登场起就一副黑口黑面的形象,看起来自虐的情结颇深。虽然电影里,不乏文哥因为不善言辞,造成父女缺乏沟通的描写。但我始终感觉,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这种心结似乎更像是个命题作文。

破心灵之茧

第二个层面,是借由道生为客户“破地狱”,达到为道生破地狱的效果。

而我,也对第二个层面的“破地狱”特别有感。

最让人有感的,就是道生所代表的人生降维现象。

接手葬礼策划师之前,道生是名成功的婚礼策划师。据电影描述,他应该开着一家不大不小的公司。一场疫情下来,生意停顿,道生唯有拿出自己的积蓄苦苦支撑。两年下来,积蓄化为泡影,公司没保住,自己每个月还要承担六位数字的贷款。

这种经历,很多香港人看后,应该心有戚戚焉吧。

别说香港了,这几年,内地人何尝不是。别的不说,光一个地产行业,流失的从业人员,就有数百万之巨了吧。除此之外,互联网、教育等等曾经风光的行业,如今又有哪个好做的?在网络平台上,离职博主都已成为异常拥挤的赛道了。



人生降维了,但总要走下去。

从头开始这话说起来轻巧,但做起来却并非易事。

就说道生,一接手生意,就搞起了创新,既要推行微笑服务,又要为客户推出定制化的伴手礼。结果,第一个客户那里,他就遭遇了挫败——他翻看死者的IG,发现对方喜欢兰博基尼,于是花费巨大经历复刻了一辆兰博基尼的灵车,最后才发现,对方正是因为兰博基尼而丧生的。这个行为,无异于在家属的伤口上撒盐。

整天想着创新,却连家属最基本的心意,和死者最基本的背景资料都没搞清楚。

这,不也是如今很多转型者的共同经历吗?

我们的言语、表情都告知世界,已经接受了职位下降、收入下降,在新的环境里,仍然下意识地想要去复刻曾经的“成功”,却并未深入地去理解新行业的特质。



道生这个名字,在粤语里,和“渡生”谐音。

如果说文哥是传统的贯彻者,道生则是传统的“破坏”者。

一位不愿安葬儿子的妈妈,问遍整个红磡都没人敢接她的生意,道生接了,因为她明白她“疯狂”背后是不舍。工作结束,她感激地给了道生一个拥抱:“谢谢你没把我当作疯女人。”那一刻,是他重新思考自己工作意义的开始。

从这以后,她偷偷放女同性恋者看爱人最后一眼,为她偷骨灰项链。

他也力抗争议,让文玥为父亲举办一场破地狱仪式。

因为他发现,所有的丧礼仪式,其实都是做给活人看的,传统和规矩之外,最被忽视的其实就是“心愿”二字。

文哥,也正是在道生的影响下,完成了对自我的“破地狱”。



当我敲下这行字的时候,正值深夜。

和道生一样,此刻的我,也正陷入降维的烦恼,重启的烦恼之中。生活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解药,所谓破地狱,更多是一种心理上的自勉吧!

就像50多岁的道生,忽然面对一个即将到来的新生命,也是从抗拒到坦然接受。

我们都不知道明天会怎样,就让今天,活得鲜活而有勇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