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优抚对象每月能拿到的抚恤金会如何调整呢?最近有不少战友关注这个事儿,网上也有战友发类似帖子讨论。


实际上,我国抚恤补助金每年都会调整,从当年8月1日起执行新的标准,大致涨幅在5%到10%左右。

就拿残疾军人来说,因战、因公、因病的抚恤标准调整幅度有所不同,比如因战可能上调6%,因公上调5%,因病上调4% ,相比之下因病上调幅度稍大些。

在我看来,未来十年抚恤补助金的调整,肯定会与我国国情紧密相连,而且很可能呈现四个方面的趋势。


第一,机制改革。主要体现在动态调整会更加科学合理。以后每年抚恤补助金的调整,将与GDP、CPI以及国防预算挂钩,不再是随意决定,而是基于这些重要指标进行动态调整,这样的调整方式无疑更具科学性。

第二,重点倾斜。国家会对参战退役军人以及高等级残疾军人重点照顾,他们的抚恤补助金增幅会更为突出。

这很好理解,因为享受到的抚恤补助理应与贡献挂钩,就如同退役军人享受优待政策的道理一样,贡献越大,得到的抚恤补助越多。


第三,区域差异。这种差异会一直存在。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执行国家标准外,自身还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抚恤补助标准;而中西部地区,可能会获得更多中央的转移支付,以此来保证每年能够正常、动态地调整抚恤补助标准。

第四,与国际接轨。抚恤补助金的调整可能会逐步引入贡献积分制。例如,对战功的衡量、服役年限长短等涉及贡献的标准,都将影响抚恤补助金的调整额度。像有战功的优抚对象,或者服役年限更长的,可能会在调整额度上有所体现。

要知道,我国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群体庞大,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每年都在对抚恤补助金进行调整。

不过,调整幅度并非一成不变,不同年度有高有低,但总体情况良好。只是不同类型的优抚对象,调整幅度确实存在差异。

就以2024年调整后与2023年的增幅对比为例,1级因战致残军人增长百分之八点五,烈属增长百分之九点二,参战退役军人增长百分之五,带病回乡退役军人增长百分之四点八。由此可见,分类保障、突出重点肯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大家对此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系作者综合公开信息分析,只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或者决策建议,具体政策和信息以官方发布为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