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重构的历史节点,外资车企在中国的生存哲学正在被重新定义。作为深耕中国市场23年的合资品牌,悦达起亚用一组数据勾勒出独特的生存样本:累计产销突破650万台、出口覆盖76国、2024年销量逆势增长49.2%...
这份成绩单背后,折射出一家跨国车企对中国市场的敬畏之心与战略定力。在“油电双驱”的时代坐标下,悦达起亚正以“在中国,为中国”的深度本土化战略,书写着外资车企转型升级的范本。
正如起亚全球CEO宋虎聲所言:“在中国市场的成功,是起亚全球战略的核心。”这种将本土化升维为战略核心的实践,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命运,更映射出全球化品牌在中国经济转型中的价值抉择。
智造革命:重构汽车工业的“中国标准”
在江苏盐城,一座智能工厂正重新定义汽车制造的精度边界。这里每分钟可完成15次冲压作业的全自动生产线、100%自动化焊接的柔性车间、以及使用了先进的工业视觉技术的总装线,共同构筑起起亚全球品质体系的“东方堡垒”。
这种“机器换人”的制造革命,本质上是汽车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范式转移。盐城工厂的实践证明,智能制造不仅能提升生产效率,更通过标准化流程破解了传统制造的质量波动难题。
但悦达起亚的野心不止于此——其真正的价值在于将全球体系优势与中国市场特性深度融合,创造出独特的“智造方法论”。
盐城工厂引入的全球质量管理系统(GQMS)与制造执行系统(MES),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能耗。这种效率跃迁并非单纯依赖硬件升级,而是通过数据建模优化生产节拍,将工业工程学原理发挥到极致。例如,冲压车间自动化换模系统可将模具调整时间压缩至3分钟,这种“微创新”的叠加效应,正在重塑汽车制造的底层逻辑。
在品控方面,起亚独创的TFT(Task Force Team)品控体系,配合针对性的快速响应小组,实现质量问题的快速响应和持续改进,并以建立统计数据模型实施监控,严格杜绝质量问题的二次发生。
智造的另一层含义是环保、绿色、可持续。悦达起亚投资1.87亿元的光伏车棚,年发电4450万度,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4000吨,这种“用清洁能源造清洁能源汽车”的实践,恰是中国“双碳”战略的微观映照。
当全球汽车产业面临“碳关税”壁垒时,起亚的绿色制造实践已抢占先机。这种将环保理念嵌入生产全流程的模式,为车企全球化竞争提供了新的价值维度。
油电交响:破解转型焦虑的“平衡哲学”
面对电动化转型这个世纪命题,悦达起亚祭出“三线并举”组合拳:燃油车持续迭代、纯电车型精准狙击、混动技术填补空白。这种多元布局的背后,是对中国汽车消费分层现实的深刻洞察。
在燃油车领域,起亚上演着“守擂者的创新”。2025款K5通过第四代CVVD技术实现油耗5.6L/百公里(WLTC工况),以“高热效率+低使用成本”组合拳守住15-20万元价格带。这种技术迭代的深层逻辑在于:当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50%,燃油车市场已从“存量竞争”转向“质量竞争”,技术精进仍是核心竞争力。
在纯电赛道上,EV5作为首款中国生产全球首发车型,承载着起亚电动化转型的战略野心。其720km超长续航、720Light版17.48万元的定价策略,精准击中下沉市场消费痛点。
截至目前,起亚EV5已出口至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等全球主流市场,其过硬的产品实力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认可与信赖。这种“中国首发、全球共享”的模式,正在改写外资车企的全球供应链布局逻辑。
在“中间路线”混动技术的布局上,现代起亚TMED混动系统通过多齿轮结构创新实现WLTC工况馈电油耗5.6L。这种技术路线的选择,折射出起亚对市场真实需求的清醒认知:在充电基础设施尚未完善的三四线城市,混动车型仍是新能源化的务实选择。
值得关注的是,这种技术矩阵的构建并非简单的产品堆砌。“油电并行”的战略图谱,实则是外资车企在中国市场特有的生存智慧。
渠道进化论:从物理触点到生态枢纽
当传统4S店模式遭遇冲击,悦达起亚祭出“三维渠道战略”,构建起覆盖线上线下的立体化服务网络。这种变革不仅是渠道形态的迭代,更是对汽车零售本质的重新定义。
在销售服务网点建设上,悦达起亚创新性地启动1S独立授权店模式。根据规划,悦达起亚1S独立授权店将以起亚全球统一的SI 2.0标准打造,开展整车销售相关业务,客户提车、销售运营、整车物流以及大宗业务等政策和流程均与悦达起亚官方授权的4S店保持一致。
这种“功能解耦”的思路,打破了传统4S店“大而全”的运营模式,通过专业化分工提升服务效率。首批落地的1S授权店通过轻资产模式,将渠道下沉至县域市场,这种“毛细血管”式布局,正在改写三四线城市汽车消费的生态版图。
对于售后服务网络建设,悦达起亚与京东养车、天猫养车达成战略合作,首批京东养车和天猫养车门店各5家作为当地授权售后服务店,已于2025年年初试运营,快速开发服务空白地级市的售后服务网络。值得一提的是,获得官方授权的京东养车及天猫养车门店将遵循悦达起亚维修保养标准化、规范化流程,使用原厂配件产品,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体验。
数字化服务生态构建方面,悦达起亚于2023年12月上线Kia App,加速构建中国用户生态体系。作为以“用户为中心”打造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起亚Kia App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为用户提供涵盖看车、购车、用车、养车、社交、生活服务等汽车生活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务”。
这种渠道变革正在产生连锁反应:2024年J.D.Power售后服务满意度调研中,起亚以777分位列合资品牌第二,印证了“渠道下沉+服务升级”组合策略的有效性。更深远的影响在于,通过服务网络的数字化改造,起亚完成了从“卖产品”到“建生态”的战略转型。
责任共同体:商业成功与社会价值的共振
在盐城环保产业园,起亚光伏车棚的蓝色海洋与盐田的银白色交相辉映。这家企业正在演绎新时代的企业公民角色,其社会责任实践已超越传统公益范畴,上升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组成部分。
在推进汽车产业向绿色可持续方面转型上,悦达起亚正在加快清洁能源转换,其位于第三工厂的光伏车棚,投资额为1.87亿元,占地20万平方米,可覆盖1万个商品车停放车位。2022年1月正式并网发电,全年发电4,450万度,节省电费320万元;减少标煤使用量4,0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000吨以上。
悦达起亚的环保实践正在创造多重效益:盐城工厂的光伏项目不仅降低用电成本,更成为当地绿色转型的示范工程,这种“商业向善”的模式正在重塑企业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在践行社会公益方面,“起亚家园”公益项目累计投入超1.1亿元,构建了包括起亚家园、希望小学、校企合作等项目在内的公益体系。其中“起亚家园”公益项目于2009年正式启动,足迹遍布江苏、四川等六省,援建了166所房屋、1所大学生创业园、1所村民活动中心,改善了4所小学环境。2022年,悦达起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从“扶贫脱困”走向“鼓励大学生创业”,改造大学生创业园,并推进校企合作。
这种从“输血”到“造血”的公益升级,使起亚成为中国社科院评选的“全国五十佳”公益项目。其深远意义在于,通过社区共建强化了品牌与消费者的精神共鸣。
悦达起亚的转型实践印证着一个真理:外资车企在中国的成功,本质上是将全球体系优势转化为本地化创新能力的艺术。其“油电双驱”战略不仅破解了转型焦虑,更揭示了产业变革的底层规律——真正的竞争优势,永远属于那些既能坚守核心价值,又能重构商业逻辑的玩家。正如起亚在盐城书写的传奇所示:外资企业的中国叙事,终将在本土化创新中找到永恒的生命力。
当“在中国,为中国”从口号演变为可量化的战略体系,正是外资车企在中国市场实现基业长青的终极答案。这种深刻的本土化觉醒,也是外资车企转型最珍贵的中国经验。
文/薛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