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创客公社产研组

  近期,省市政府领导频频到访南京江北新区,让这个江苏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备受瞩目。

  2月8日,南京市委书记周红波深入江北新区考察时指出:省委省政府对江北新区发展寄予厚望、给予大力支持。

  而就在2天前的4月7日,省长许昆林也在南京江北新区的调研中强调,南京江北新区承担着国家赋予的“三区一平台”战略定位,要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南京江北新区高质量建设的意见,从落实国家多重战略高度提升发展能级,从服务南京带动全省角度扛起使命担当。

  江北新区之于南京乃至江苏的意义不言而喻。

  公开报道显示,此番省长调研,围绕江北新区重点布局的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以及集成电路产业,分别走访了费勉仪器科技(南京)公司、南京芯视元电子公司、芯视界微电子科技公司等企业。

  

  作为走访的重点一站,光传感芯片与方案供应商——南京芯视界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视界”)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家能够将SPAD dToF传感技术的芯片产品规模量产且商业落地的公司,产品广泛用于扫地机、无人机、手机、智能眼镜、智能家居等诸多消费类电子领域以及自动驾驶激光雷达等应用,引起了不少关注的目光。

  “消费”,是许昆林省长在调研芯视界中提到多次一个关键词。此次调研的行程,也暗藏着江苏对“AI+消费”的高度重视。

  

  东大学霸创业

  宁德时代、比亚迪、华为押注

  
芯视界创始人李成是位学霸,本科从东南大学毕业后加入了当时非常著名的一家通信设备公司: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在经历了三年的DSL和PON的研发工作后,他转岗到市场部,负责浙江、江西、湖南几个省的片区,经历了三年市场的锻炼。

  之后他前往美国深造,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科研方向是应用于超级计算机和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Silicon photonics(硅光子)技术和超高速Serdes技术。在此期间,他参与并领导了多个 超高速光电互联芯片项目。

  “最初研发单光子SPAD dToF完全是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当时李成个人就出资了100多万美元开始研发工作。

  

  芯视界从2016年的前身visionICs起就一直专注于单光子直接ToF的科研工作,并坚持走单光子直接ToF的技术路线。

  2018年初,李成回宁参加“赢在南京”海外人才创业大赛,一举拿下一等奖;当年6月,南京在硅谷举办了一场南京市的推介会,他深受鼓舞决定回宁创业。

  李成表示,回国发展也是顺应国内半导体产业飞速发展的大潮流的举动。

  2018年8月,李成在江北新区创立“芯视界”,立下“‘视界’之窗,从芯开始”的创业梦想。

  公司以芯片级的光电转换器件设计和单光子检测成像技术,设计营销基于单光子探测的一维和三维ToF传感芯片。产品广泛用于扫地机、无人机、手机、智能眼镜、智能家居等诸多消费类电子领域以及自动驾驶激光雷达等应用。

  公司官网显示, 芯视界的单光子dToF芯片将会在各个领域拓展,从基本的光传感类应用、到机器的3D视觉,在万物互联的人工智能时代,为终端提供第三维度的"智慧之眼"。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仅用8个月的时间,就自研出世界首款基于大规模单光子检测阵列的全集成芯片。

  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芯视界拥有完善的产品矩阵,完成了数十款芯片的自主研发。其中,研发的VI5300、VI4330两款芯片,获得华为、科沃斯、石头科技、红杉资本等数亿人民币的战略投资。

  此外,芯视界的VI63xx系列性能远超2021年搭载在iphone13上的索尼的dToF传感器。对比之下,VI63xx系列的SPAD探测效率提升了40%,帧率提提高了1倍,有效像素点也提高了1倍,最大探测距离提高了超过50%,模组功耗降低了2/3。

  

  融资历程中,宁德时代、比亚迪、华为哈勃等知名机构也纷纷涌现。

  目前,公司已经获得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南京市培育独角兽企业、等称号和荣誉。

  

  江苏为何重视“AI+消费”?

  

  此番省长为何选择南京芯视界进行深度调研?

  公开资料显示,芯视界的芯片产品广泛应用于扫地机、无人机和手机等诸多消费类电子领域。正契合了当前国家层面推行的“AI+消费”的新赛道。

  在调研中,许昆林省长表示,人工智能向消费领域广泛渗透,带来消费场景、消费方式和消费对象的深刻变革,这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要强化产业链协同攻关,通过持续技术创新促进智能产品的功能、品质和体验升级,让人工智能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

  这也透露出“人工智能向消费领域广泛渗透,带来深刻变革。强化产业链协同攻关,让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

  这背后,暗藏的是江苏在“AI+消费”赛道上的布局,核心原因或许有以下两点:

  1、顺应趋势:“AI+消费”已成消费升级核心引擎。

  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提振消费”列为2025年九大任务之首。2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强化消费品牌引领,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促进“人工智能+消费”、健康消费等,持续打造消费新产品新场景新热点。

  今年伊始,“AI+消费”便成为消费市场最火热的关键词。从机器人足球赛到AR智能眼镜,再到智能客服和虚拟主播,各类人工智能应用加速飞入日常生活。业内人士指出,2025年有望成为AI应用落地的元年,技术驱动的消费变革正悄然重塑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体验。

  2、发挥优势:江苏天然拥有“AI+消费”的优势。

  作为经济大省,江苏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消费潜力,能够为“AI+消费”提供广阔的应用市场。

  消费方面,2024年,江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4.77万亿元,仅次于 广东4.79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二,而 在增速方面, 江苏达4.6%,远超广东的0.8% 。同时,庞大的消费市场还能 为AI产品提供海量应用数据,加速算法优化,实现良好的“反哺”产业效果。

  产业方面,江苏 较早布局人工 智能产业 ,2018年以来先后出台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发展政策,2023年又将人工智能产业链列入“1650”产业体系中重点培育, 逐年来, 产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截至2024年,江苏 人工智能领域企业超过1200家, 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涵盖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已形成以苏南城市带为重点,南京和苏州为核心的“一带两核”产业布局。 两地分别获批了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涌现出思必驰、天准科技、出门问问等优秀的人工智能企业。

  此外,作为工业大省,江苏已于 去年底圆满完成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 并实施新一轮深化“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应该说江苏在经济基础、产业配套、科教资源等方面具备发展“AI+消费”的明显优势,若能在场景开放、人才引进、生态构建上取得更大突破,未来3-5年内有望步入全国“AI+消费”领域的第一梯队。其中关键可能藏身于如何将制造业优势转化为消费端创新动力,并深度融入长三角协同发展格局。

  江苏重视“AI+消费”产业,对内可以通过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升级、释放消费潜力、改善民生。对外则可以用场景优势抢占全国AI应用高地,增强对行业资源的整合能力。

  未来的江苏,若能实现“技术—场景—生态”的良性循环,有望成为全国乃至全球“AI+消费”的示范样本。

  添加创客君微信:chuangke-jun ,备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即可申请加入城市读者群哦!

  文章素材来源:

  人民网江苏:《 省长、市委书记接连调研,南京这里被要求“提升发展能级”》

  3d tof:《芯视界:SPAD dToF传感技术中国第一家》南京江北新区:《他,感动南京》

  央视网产业:《 AI+消费引领2025智能生活新趋势》

  南京日报:《 聚焦人工智能,“1+1”文件发布!》

  苏商会:《 “芯片设计之都”南京,竟然有这么多芯片公司!》

  创客公社过往报道

  企业官网等公开资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