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里,各地春耕春管工作有序进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农忙景象。
4月7日,采茶工在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大山坞自然村的茶园里采摘春茶(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许昌银摄)
4月7日,采茶工在浙江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大山坞自然村的茶园里采摘春茶(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许昌银摄)
4月9日,茶农在浙江省建德市乾潭镇仇村村采摘春茶(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宁文武摄)
4月9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西营乡段家庄村农民在姜田覆盖地膜(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梁子栋摄)
4月9日,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郯城街道农民在田间浇水。新华社发(张春雷摄)
4月9日,河北省遵化市刘备寨乡农民在瓜田扣地膜(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刘满仓摄)
4月9日,茶农在湖北省宣恩县椒园镇水田坝村的茶园里采摘白茶。新华社发(陈绪开摄)
4月9日,茶农在湖北省宣恩县椒园镇水田坝村的茶园里采摘白茶。新华社发(宋文摄)
4月9日,采茶工在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一处茶园采摘春茶。新华社发(还月亮摄)
4月8日,农民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卞桥镇南安靖村丹参种植基地劳作。新华社发(武纪全摄)
地理科普延伸阅读
我国各地的农耕画卷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当春日的暖阳温柔地洒向广袤大地,我国各地便奏响了一曲激昂的春日劳作交响曲,从北国到南疆,从平原到高原,处处都是一派繁忙而充满希望的景象。
北方: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春耕乐章
在北方,春耕是一幅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画卷。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李鹊镇拐子村的高标准农田里,农民驾驶着拖拉机在麦田间套种春玉米,机械的轰鸣声打破了冬日的寂静,奏响了春日的序曲。而在一些传统农耕区域,依然保留着诸多古老的春耕习俗。例如,北方有“掘艾、祛寒旧”的风俗,在冬至之后到立春之前,农民会把农家庭院里的艾草掘出来,洗净晾干,用来烹调饭菜、蒸馍馍、煮汤水,寓意“艾草寓意平安和祛寒驱邪”,祈求家人平安和身体健康。
在春耕时节,北方农民还会举行祭地神的活动。他们信奉“物至则祷成,祷至则物应”,在祭地神时,会将祈求农业丰收、百谷兴旺之意表达给地神。具体方式因地区而异,一般会在早晨太阳升起之前,将堆放在庭院里的草蓬供奉给地神,同时点燃香火,祈求丰收,保佑自家山川地势等。此外,洒墨习俗在北方地区盛行,可追溯到宋代。在北京、山西、河北等地,农民为庆祝开春和祈求来年丰收,会进行“洒墨”活动,在纸上用炭画出图案,再将红色墨水洒在图案上,形成“咚咚”作响的红色小点,人们认为这些红点代表着种子落地、生长茂盛等之意,同时也预示着农作物的丰收。
江南:水乡春耕的独特韵味
江南地区,水网密布,春耕有着独特的韵味。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九里村,茶农们趁着春光,在茶园里采摘明前茶。那嫩绿的茶芽在指尖跳跃,仿佛是大自然馈赠的珍宝。江南的春耕习俗也丰富多彩,在冬至的时候,农民会在田里祭祀土地神,体现了南方人民对土地的重视和爱护。
春耕时节,江南地区还有环悬秧的支插方法,将苗放入田间浅沟中,然后用竹篾绳绕在稻秧周围,上下搭接进行支撑,防止秧苗被风吹倒和机械损坏。春龙船也是江南地区春耕时节的一大特色,渔民会将龙船装点一新,头顶龙头雕塑,背上七彩的绸缎,沿江而行,展示富丽堂皇的场面。船上演奏器乐,鸣放鞭炮,游行的队伍中间会有一个醒目的舵手披红外绿裹金,引导龙船高速穿越江河,除了表示祭祀水神和水灵,打春龙船还意味着河流合作、一马当先、互相扶持等。
西南:山地春耕的别样风采
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山地众多,春耕劳作别具一格。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思旸镇岑峰村生态茶园,茶农们穿梭在茶树间,采摘着鲜嫩的春茶。在四川和云南等地,春节后的第二个月叫做“彝人节”,是纪念祖先、祈求来年丰收的重要日子。当地农民会在这一天集中在田间地头共同做农活,并在耕地过程中,由年长者率先驾驭牛车,名曰“翻地”,象征着希望一年之间的增长和丰收。
在四川、云南等地,农民们在春季耕种时会举行祭芦笙的活动,祭祀当地的古老土地神,以求丰收之意。这个活动有闹神、奏乐、逛芦笙会、设酒、作舞等环节,体现了当地祭祀文化的丰富内涵。在贵州的黔南地区,有一个叫做“赛犊节”的春耕习俗,当地农民会祭祀土地神和家神,祈求明年的丰收和家庭幸福。在祭祀仪式之后,人们会进行犊子的赛跑比赛,这种比赛形式是将犊子放在比赛场地上,由当地村民们争相抓住,在场的人们大声欢呼,以展示春天愉悦祥和的氛围。
西北:高原春耕的坚韧力量
西北地区,高原广袤,春耕劳作充满了坚韧的力量。在青海省贵德县拉西瓦镇,2025年传统春耕文化节拉开了帷幕。4名身着绛红藏袍的青壮年,吆喝着将头系哈达的耕牛赶入田中,耕牛奋蹄向前,犁具翻起沉睡一冬的土地;妇女们齐唱祈愿歌,将种子深埋沃土之中。“新春第一犁”的仪式,承载着农民对丰收的期待,正式开启新一年的农事征程。随后,现代化农具随着机械的轰鸣声进入田间,翻涌的泥土中,是古老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科技的交响。
春日劳作背后的意义
我国各地春日劳作忙,不仅仅是为了收获粮食,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意义。这些春耕习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代代相传,见证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农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春日劳作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每一粒种子都孕育着丰收的希望,每一滴汗水都浇灌着国家的粮食根基。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国各地春日劳作忙的景象,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地理画卷,展现了不同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农民们用勤劳的双手,书写着春天的故事,创造着美好的未来。让我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粮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农耕文化,共同迎接一个又一个丰收的季节。
责任编辑:程家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