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峰县杏子铺镇和睦亭村,种粮大户戴竹芳用实际行动打破“种粮不赚钱、没出息”的刻板印象,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
今年62岁的戴竹芳为人忠厚老实,自1980年高中毕业后,便悉心耕种自家5亩责任田,闲暇时外出从事锡匠工作或经营铁器生意。即便如此,他始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责任田的种植上,凭借精耕细作,年年收获高产。不仅满足了家庭的日常需求,剩余的稻谷出售得来的收入,足以支撑家庭的各项开支。
然而,戴竹芳看到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拼,导致部分耕地抛荒,粮食产量随之减少,他忧心忡忡。“民以食为天”“无粮则乱”,这些话语时刻提醒着他。2015年,戴竹芳毅然放弃生意,将目光投向外出农户的承包地。春节期间,他主动与这些农户协商,成功流转耕地30亩,当年便喜获丰收。
随着国家粮食补贴款和农机补贴款等优惠政策的出台,在镇农机站的领导与支持下,戴竹芳开始探索农机化作业,购置了耕种机、收割机等农机具。他不仅实现自家土地的机械化耕作,还主动帮助周边农户解决劳力和耕牛短缺的难题,带动了更多人投身种粮事业。
戴竹芳尝到了种粮的甜头,发展劲头更足了。通过滚雪球式的发展模式,他流转的耕地面积逐年增加,目前已达300亩,其中200多亩适宜种植双季稻的田地已全部插上秧苗。他所种植的优质稻,香糯可口,深受市场欢迎。每年收获的稻谷,除满足自家需要外,其余均被抢购一空。
如今,戴竹芳夫妇凭借勤劳的双手,不仅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还为全县遏制耕地抛荒、发展粮食生产作出了积极贡献。戴竹芳逢人便说:“种粮是一件利国、利民、利己的大好事,我要一直种下去!”他的坚守与付出,不仅为自己创造了美好生活,更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通讯员 肖展发 胡曙光)
一审:王星 二审:罗江 三审:刘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