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重庆大学
编辑整理 :双一流高教
4月8日下午,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谈哲敏带队到重庆大学调研。校党委书记舒立春会见谈哲敏一行并介绍学校近年来发展情况。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树新陪同调研并与谈哲敏一行座谈交流。座谈会由副校长饶劲松主持。
座谈会上,双方围绕共同推进中央大学西迁历史宣传、旧址保护、纪念馆建设及共建研究院等事宜以及新工科建设、人才培养经验做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谈哲敏回顾了南京大学与重庆大学的深厚历史渊源,表达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双方就教育报国、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等领域加强合作的意愿。王树新对谈哲敏校长一行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双方可通过挖掘历史文化的内在价值,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两校优势资源,加强教育合作,传承抗战精神,共同服务国家战略。
双方在座谈会上高度认可彼此的历史和发展,特别提及两校在抗战时期的深厚友谊,探讨新时代下教育合作与文化交流如何弘扬抗战精神,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双方表示,此次访问加深了两校友谊,为未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前,王树新陪同谈哲敏一行参观了七七抗战大礼堂、中央大学松林坡旧址、重庆大学校史馆等地。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学校办公室主任陈云松,党委常委、副校长索文斌,学校办公室、苏州校区管委会、党委宣传部、科学技术研究院、社会科学处、本科生院、校友事务与发展工作处、档案馆;重庆大学党委副书记冯业栋,党办校办、党委宣传部、本科生院、科发院、社科处、国合办、档案馆等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患难与共”的中央大学和重庆大学
1937年8月中央大学正式启动西迁事宜。师生员工分批次中转汉口,最后抵达重庆沙坪坝。西迁之前,中央大学已拟订与重庆大学合作办学的具体方法与措施。西迁之后,中央大学借用重庆大学松林坡等地作为中央大学校址,共用体育设施设备、教舍以及其他教学设施等,直至回迁南京之时。
抗战时期重庆沙坪坝松林坡中大校舍(图源:南京大学档案馆)
重庆沙坪坝七七抗战大礼堂(图源:南京大学档案馆)
中央大学时任校长罗家伦表示“在重庆承各方面,尤其是重庆大学和他的校长胡庶华先生的帮助,得到较为适宜,自成小小格局的地址”。
西迁后,中央大学主要借用重庆大学松林坡作为办学校址,而中央大学又以高水平的教授和丰富的办学经验支援重庆大学。重庆大学如“有事实需要,借聘中央大学教员兼课”,中央大学也将实验室及重要仪器设备借与重庆大学。重庆大学至1937年仍为省立大学,且只有理、工两院,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高水平师资力量。中央大学入驻后,两校师资互借,部分设施共享,促使了重庆大学的办学水平、办学条件显著且迅速提高,1942年正式成为国立大学。1946年中央大学回迁南京,部分教授继续在重庆大学授课,得益于此,重庆大学迅速发展成为具有文、理、工、商、法、医6个学院的综合性大学,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抗战时期重庆沙坪坝松林坡校园 生活(图源:南京大学档案馆)
抗战时期重庆沙坪坝松林坡校园生活(图源:南京大学档案馆)
中央大学抗战西迁办学阶段,学校整体发展并未因战争而中断,而是在抗战救亡中刺激和孕育了学术的繁荣、学科的发展、办学规模的扩大,保国保种、延续学脉。中央大学师生们克服物资设备简陋、图书资料匮乏、生活条件艰辛、战火相随等多方面困难,共济时艰,弦歌不辍,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