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馆研究馆员何秋菊

带领团队破解北方考古出土非饱水类型漆木器保护难题

历时八年修复明代赵谅墓彩绘漆棺

本期《为你喝彩》"文化看北京"系列节目

直击博物馆“ICU病房”的文物抢救现场

精密环境控制系统

她深夜远程监测环境温湿度参数

湿度的轻微波动都会加速漆画的损毁速度

她手持水分测定仪反复检测

用时间换取埋藏地下五百年的文物安全


显微手术台前拼合文明碎片

AI数据库重建送葬图景

这位开创北方非饱水漆器保护的专家

用八年构建文物“ICU病房”

以科技延续脆弱文明的生命线

317个人物画像

每个都是明代京城社会图景的真实呈现


修复现场,她俯身粘贴漆皮

每一次粘贴都需要耐心校对

这不是简单的粘贴

而是破解古今时空对话的密码

破土而出环境骤变引发的抢救战役

2017年北京石景山的考古工地出土一些非常重要的文物

其中就包括M2赵谅墓彩绘漆棺

从地下到地上的环境骤变引发漆皮粉状剥落


听见漆皮剥落声的那一刻

就像目睹了兵马俑色彩的转瞬即逝

抢救性保护刻不容缓

何秋菊团队首创渐进式脱水方案,用时间换取空间

通过八年间的精准调控,棺木成功安全脱水

开创了中国北方考古出土非饱水类型漆木器的科技保护先例


数字技术重现殡葬图景

面对317块人物残片

研发文物专用AI图像识别系统

两个月完成传统方法两年的拼合量

4K显微镜头捕捉明代工匠指纹


当镊子触碰五百年前的漆层

仿佛感受到了古代工匠精工细作的匠心

漫步于净德寺遗址

八年前抢救文物的心跳

仿佛至今还在掌心震颤

实验室里的反复较量

防霉剂与消毒水混合的特殊气息

见证过上百次漆皮起死回生的奇迹

在最后一片漆皮复位时

五百年时光便会重新开始流动


当传统工艺遇上现代科技

文物保护就是在与时间赛跑

从考古现场到博物馆展柜

此刻,这幅明代京城风俗长卷

正在特制展柜中等待苏醒

4月9日晚21:03

北京卫视《为你喝彩》“文化看北京”系列节目

邀您见证让脆弱文物生命重构的中国文保科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