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古城街道冯庄村现代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赤松茸基地内,一朵朵赤松茸破土而出,冯庄村党支部书记吴海喜巡视一圈后,拿起电话打给了科技特派员:“近期有什么注意事项没?”
“2023年8月外出考察,9月份采购菌种,种植了100多亩,这是村民养家糊口的饭碗,咱不能马虎。”吴海喜表示,今年气温偏高,预计4月初,第一批赤松茸就能上市,按照去年的产量今年预计总产量能达到60万斤左右。
“赤松茸适应性强,露天种植的口感更好,利用冬闲田投入成本低,而且生长周期短、产出周期长、产出效益高。”吴海喜说,按照“一村一策”工作思路,冯庄村有效利用中国农业公园、建业绿色基地的地理优势和当地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赤松茸种植,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合作社牵头,村民以工代资入股共同分红,带领广大村民发展致富,产品主要销往江浙、上海等大城市。
食用菌产业化项目的加速推进也为赤松茸产业发展打开了另一扇窗,作为中国农业公园的组成部分,赤松茸也成为农业参观、农业研学的新基地。如今,在冯庄村,小小的赤松茸成为“致富菇”,不仅为群众搭建了就业平台,拓宽了就业渠道,也发展出了新型的旅游业态,让越来越多的群众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仅是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支部带动“文旅”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鹤壁·中国农业公园片区内,建业绿色基地利用无土栽培机制种植的大辣椒、品种蝴蝶兰等长势喜人,石佛寺村“鱼菜共生”生态种养大棚里,鲈鱼撒欢游动,乡村特色产业呈现出富民强村的好“丰”景。
近年来,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坚持把“五星”支部建设作为夯实基层党建的“一号工程”来抓,建强班子队伍,激发党员内生动力,把抓组织建设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通过抓牢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基层党员“三支”队伍,开展实施支部书记“一定三诺两评”工作法、后备干部提升行动、提升党员“三感”计划,强化支部书记能力提升教育、专业知识培训,引导支部书记解放思想、拓宽思路,以“跳出村子看村子”的视野和格局谋划村庄发展,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
同时,聚焦短板弱项,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行动,立足生态旅游资源和产业优势,探索实施了“党建+平台公司+乡村振兴”“强村带弱村”等模式,谋划实施了热浪水世界、“鱼菜共生”、食用菌产业化等一批乡村产业,注重把党员凝聚在产业发展链上,着力培育、带动壮大一批“示范村”、集体经济“强村”,推动城乡融合互动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产业发展的带动,让村党支部有了活力。我们坚持把人作为第一要素来对待,以基层组织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构建多元善治格局。”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组织宣传工作部负责人表示,开展的“爱心饺子宴”、“吃大锅菜”,全体村民大会等活动,凝聚了民心,培育出“孝道姬庄”“红色冯庄”等一批文明示范村,姬庄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下一步,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将持续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动、干群互动”,引导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培育乡村特色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以组织振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