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婚姻史即将迎来巨变,婚姻自由时代正在悄然上演,统治千年的婚姻传统观念门当户对将会被彻底打破,以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剧再也不会重演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近日民政部官网发布了婚姻登记条例修改草案征求意见稿,该草案里有两条值得关注的地方,首先第一条就是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以后不再需要户口本了。
第二条,结婚登记取消地域关卡,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不需要在男女双方的户口所在地办理,将实现全国通办,下面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将两条结合在一起,给大家做个深度的解读,大家记得点赞收藏,简单来说就是以后只要一对男女,他们两个人想结婚,不管在国内任何地方,都不需要征求父母同意,也不需要户口本,直接可以在民政局领结婚证,但是我认为这个政策的背后却映射出一种无奈的社会现象,那就是现在年轻人真的不愿意结婚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根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婚姻登记人数仅为343万对,同比去年下降了12.7%,减少了49.8万对,而离婚人数则达到了历史新高,仅今年上半年离婚人数就达到了131.7万对,几乎达到了婚姻登记人数的40%,为什么婚姻作为中国最大的产业链,现在却面临着严重的下降趋势呢?首先有一个不可逆的趋势,那就是女性城镇化,这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中国的城市化中,女性走向城市的速度要比男性快得多。
现在男性住在城镇的比例约为69%,而女性住在城镇的比例却已经高达74%。有人说这是因为学历的原因,根据教育部官网的数据显示,现在大学生新录取的本科生里面,女性数量已经超过了3分之2,有些省份的女生甚至超过了70%,也就是说,一个大学里的男女比例达到了1比2,即使是理工大学里的男女比例也已经接近持平,要知道,中国在全面恢复女性受教育的权利不过短短几十年,而女性在考试中已经完全超越了男性的成就。
近十年的大学毕业生,女生要比男生多几百万,对于这几百万女性来说,毕业后让她回到农村是不现实的,因为农村没有办法为他们提供这么多的工作岗位,而未婚女性在农村生活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因此,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必须留在城市,无论是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这些一线城市,还是杭州、长沙这些地方的户籍人口都已经出现了女多男少的局面。
然而,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女孩一般是不能下嫁的,尤其是在学历方面。这导致女性的教育程度越来越高,而单身的几率却越来越大。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中国初中女生的结婚率是78%,大部分都已经结婚了。而硕士女生的结婚率只有49%,不到一半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她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读了本科或者研究生,学了这么多东西,当然希望在工作中取得一些成就。
如果受过这么多的高等教育,只是单纯为了结婚生子,那么对自己和社会都是一个巨大的资源浪费。加上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收入也很高,不需要依靠婚姻生活,也有更多的信心选择单身。这一趋势在未来将变得越来越明显,最终我们的社会将进入超单身时代。说一句很扎心的话,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现在的婚姻不再是我爱你你爱我的浪漫故事,而是变成了大部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笔投资,甚至是合约。
而且单身人口太多,会导致社会的稳定性变低。有的朋友估计会说了,这不就是为了提高结婚率嘛,那只能说你看问题的角度还是太浅显了,除了倡导婚姻自由这个名牌外,背后其实还隐藏了三部按期。
第一步,按期就是推动租房理念在全国落地。因为房子算是目前婚姻的一大阻碍,一般情况下,男方的买一套新房才能让丈母娘满意,但是现在父母在子女婚姻这件事上的权利被大大削减,就会有更多的年轻夫妻以租房的状态开始自己的小日子。
尤其是近两年上面对于房地产提到的关键词就是刚需和改善,今后刚需由国家的保障房解决,改善型住房才会成为商品房的重点发力方向。这样新人把彩礼钱和买房的钱省下来了,才会有钱去消费旅游购物,才能促进经济内循环。
第二步,按其事打击天价彩礼有多少人未能终成眷属,而是因为岳父岳母的狮子大开口,彩礼问题一直算是一大历史难题,男方拿不出钱来,这婚就别想结,因为户口本在父母那,现在这么一改,户口本不再是家长们的尚方宝剑了。
如果两个年轻人真的是情投意合,而且女方态度坚决,他们就可以自己把这事办了,这么做虽然不能完全杜绝天价彩礼的现象,但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起到制衡的作用,最后一步,案情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叫做稳定社会家庭结构,因为单身人口太多,会导致社会的稳定性变低,而且还有可能在未来造成大量的经济负担。
而且现在父母年龄越来越晚,男女普遍都已经到了30岁左右,一线城市的初婚年龄更是直逼35岁,就造成很多人一旦40岁之后,离了就再也不找了,单身一辈子,现在你可以早点结婚了,假如第一次结婚没经验,离了还有大好的年华在后面,还有可能第二次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人,这不就比初婚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