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缅北电诈之后,这次缅甸地震又将许多人的目光转移到了缅甸身上。有些网友看到缅甸地图就觉得缅甸的位置实在太好了——西接南亚,东接东亚和东南亚,南邻印度洋,而且自然资源丰富,又是热带气候,水稻能一年三熟。这么一个地方堪称“天选之地”,古人为何不再努力一点将其拿下呢?太可惜了。
提出这种问题的朋友明显既不了解缅甸历史,也不了解缅甸地理。既然缅甸条件这么好,为何他们历史上从未建立过一个跨区域帝国,甚至连区域霸权的时代也只是昙花一现呢?为何还把自己搞成了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呢?对比一下,连看起来条件没那么好的伊朗都曾建立过三个留名世界史的大帝国,现在生活水平都比缅甸要高。
再看看缅甸的地理环境,就能明白为啥征服缅甸、统治缅甸这么困难了。总是想着能拿下缅甸的朋友不妨少看看政区图和气候图,多看看地形图,尤其是三维地形图。不要只看到缅甸和中国有大片地区接壤,就觉得很容易拿下了,征服一个地区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看地形图就能看出来,缅甸这个地方绝对是后勤运输的噩梦之地。这里山脉纵横,地形崎岖,又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森林中弥漫着有害气体,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瘴气”。这些气体会导致各种疾病,不说古代,有的疾病在现代医疗条件下也很难治好。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维持一支大军的后勤补给有多么困难。
如果有朋友开车到云南旅游过,就能发现云南有些路段现在也是很危险的,盘山道比比皆是,经过的时候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这还是现代公路,古代的道路条件比这个要危险得多。不但更崎岖难行,还有各种大型野生动物出没,沿途也不会有服务区、休息站给你提供补给,全得自己准备,而缅甸地形的复杂程度可一点不亚于云南。
就这都还是已开发地区,至于未开发地区,比如最近非常有名的哀牢山,即便是职业探险家也不敢深入。就算你做了各种准备,带上了各种精密仪器,也有在山间迷路的可能,古代军队要穿越这些地方的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缅甸,尤其是缅北山区的地形比哀牢山还要复杂,气候比哀牢山还要恶劣。这种情况下还要求古人从云南出发拿下缅甸,未免太为难古人了。
如果还不理解,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滇缅公路,这条公路正是连接云南和缅甸的,也是经过了精心设计,尽可能选择的是容易通过的地区。即便如此,这条路也是动用了足足20万民工和200名工程师,付出了巨大牺牲才建成的,许多地方都有相关纪念碑。
并且这条公路还是1938年修建的,在现代工程技术加持、华人华侨踊跃捐款、缅甸当局配合的情况下,依然修得这么艰难。在古代征讨缅甸还得面对敌军,还是在陌生环境中作战,这简直是地狱难度了。
大家可以想想,为什么民国政府此时才修滇缅公路呢?正是在东部诸多港口沦陷,海路被日军封锁后,滇缅公路才提上了议事日程。难道之前的人们想不到可以从云南到缅甸再直通印度洋吗?难道物资不能通过缅甸进入中国吗?
正是因为这条路太难修,也太难走了,所以之前的物资才主要从东部进来,后来实在没办法了才开始修这条路。而且即便是在滇缅公路修成后,援助物资主要也是从通往越南的印支公路运输的,直到日军占领越南后,滇缅公路才成为主要运输线。
再举个例子,1942年中国远征军败退后,也是经缅北回国的,结果这次“缅北大撤退”成为了无数人的噩梦,三万远征军将士葬身野人山。根本不用敌人打,疾病和饥饿就夺取了许多人的生命,精神崩溃自杀的也并不鲜见。这还属于意志比较坚定的现代军队,还有美军空投物资,古代军队走这条路基本就别指望回去了。
当然有人会说,不对呀,古代不是也曾把缅甸地区纳入统治吗?这不证明征服缅甸是有可能的吗?这里我们介绍两个概念,一个叫“羁縻统治”,一个叫“改土归流”。
所谓羁縻统治,指的是中央不直接派官员管理,而是任命当地部族领袖为官员,使其纳贡称臣的特殊统治形式,所谓“以夷制夷”。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对西北、西南广大地区实行的都是这一政策,也就是允许“土司”世袭统治当地,换取其臣服。
直到元朝,中央才开始“改土归流”,也就是逐步废除当地领袖这种“土官”,以中央派遣的“流官”取而代之。但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严格来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土司制度才被彻底废除,改土归流才彻底完成。
想想看,为什么古代要长期实行羁縻统治政策?为什么改土归流用了这么长时间?正是因为以古代生产力和交通、通讯条件,要统治边远地区实在太困难了,中原王朝才会赋予这些土官这么大权力,让当地人管当地人。
土官统治要真的效率高,为啥不在中原地区也设立土司呢?可见不是中原王朝不想直接派官员管理,而是要管理环境复杂的边远地区太难了。并且即便你派官员去,人家愿不愿意去都是一个问题。
明朝之前,福建、广东、广西等地都被视为“蛮荒之地”,去那的基本都是被贬的官员,没有多少官员主动愿意去的,很多人宁肯辞官也不愿前往,更何况更偏远、环境更恶劣的缅甸呢?韩愈被贬到广东潮州,都要哀叹“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就算征服了缅甸,去缅甸的官员又会作何感想?要管理缅甸还是只能靠当地土官。
事实上,中原王朝在缅甸曾建立的就是这种统治。元朝已经算武德相当充沛的了,忽必烈击败缅甸的蒲甘王朝后在这里设置了缅中行省,想要直接统治当地,但才几年就顶不住了,不得不将该行省撤销。一个是因为当地人反抗激烈,一个就是统治成本太高。你要搞流官统治总得派官员去吧?但整个元朝根本找不到几个愿意去缅甸的官员。
所以即便是忽必烈这样的明君,也没法直接统治缅甸,只能又把当地酋长扶持起来,搞羁縻统治。后来明朝攻入缅甸,设置了缅甸宣慰司等统治机构,搞的也是羁縻统治。明朝衰落后缅甸各土司相互攻伐,东吁王朝崛起,缅甸宣慰司也就名存实亡了。之后清军也一度攻入缅甸,但最后连羁縻统治都没能建立起来。
而且别说古代了,即便是现代,缅甸政府自己不也没能拿下整个缅甸吗?缅甸如今也只是实现了名义统一,各地依然是军阀割据,各自为政,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武装,距离真正的大一统还差得远呢。他们缅甸人自己都没做到的事情,就不必拿来感叹了。
因此与其感叹古人为何没能拿下缅甸,还不如感叹北越和北朝鲜地区——即交趾郡和乐浪郡为何会丢失,这都是中原王朝设立郡县实际统治了几百年的地区,环境也没有缅甸那么险恶,它们的丢失比没拿下缅甸可惜多了。古代要统治红河三角洲还是有可能的,要拿下缅甸确实要求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