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克明出生于1906年,湖北省阳新县人,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1928年,汪克明加入了我党,同年,他参加了红军,成为红军第五纵队特务连的一名战士。参加红军之后,汪克明主要活跃在湘鄂赣根据地,参加了湘鄂赣根据地的第一到第五次反“围剿”作战,逐渐成长为一名军事经验丰富的优秀指战员。
红军主力长征后,汪克明留守湘鄂赣根据地,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期间,他担任了湘鄂赣红十六师司令部参谋等职务,指挥根据地的游击队伍与敌人斗智斗勇,策应红军主力的长征,保存了革命的火种。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两党第二次合作的背景下,南方八省的游击红军改编为新四军。在队伍改编之前,汪克明担任了湘鄂赣抗日游击支队第二大队政委,1938年,他所在的部队接受改编,汪克明担任了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第一营政治教导员。
在这之后,汪克明在新四军的带领下投身抵抗日本侵略者的烽火狼烟当中。尤其是1940年,他率部在安徽芜湖,多次粉碎侵略者的“扫荡”,给予敌人沉重打击。也因为表现优秀,1940年11月,汪克明晋升为老一团政治处主任,是新四军的一名团级干部。
1941年1月,国民党包围了正在向江北转移的新四军,制造了皖南事变。皖南事变期间,新四军血战数昼夜依然未能突围,最终只能分散突围。分散突围阶段,汪克明跟随第一纵队(也被称为左路纵队)突围。
突围期间,汪克明率领老一团的官兵在榔桥河地带血战三昼夜后突围成功。不过,突围成功后,汪克明却发现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傅秋涛未能突围,于是他又率部返回阵地寻找纵队司令员。找到纵队司令员后,汪克明集中火力掩护傅秋涛等人突围,经过反复数次突围后,终于杀出重围。
突出重围后,第一纵队在傅秋涛的带领下把兵力集中起来,在山里打了四十多天游击,此后汪克明等人辗转宣城、郎溪、溧水等地,成功到达苏北的新四军军部。在这之后,汪克明担任了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第七团政委以及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政委等职务,活跃在苏中一带,与日本侵略者以及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43年,汪克明被调到延安学习,毕业后,他留在延安,并作为华中代表团的成员参加了“七大”。抗日战争胜利后,汪克明担任了晋察冀野战军冀晋纵队留守处主任、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等职务,率部参加了清风店战役、新保安战役、太原战役、平津战役,见证了华北的解放。华北解放后,他又马不停蹄地西进,参加了解放西北的作战,并迎来了革命的最终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汪克明担任了十九兵团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参加了抗美援朝。在第五次战役以及1951年阵地防御战与1953年夏季反击战期间,他表现非常优秀,为《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立下汗马功劳。
1955年授衔时,汪克明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开国少将。授衔之后,他又担任了北京军区军事检察院检察长等职务,继续殚精竭虑地投身我军的各项建设。晚年的汪克明主要生活在北京,于1994年因病去世,享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