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天是一名初中三年级的男生,因测验焦虑严重,和母亲一起来到了咨询室。阿天自述在近一个月的两次测验中,从坐在考场就开始焦虑,感到心慌,控制不住的身体颤抖,无法集中注意力,周围环境中风扇转动或同学翻动卷子的声音都会让他心烦意乱。阿天很想逃离教室,以致原本会做的题也都不会了,大脑难以思考,测验成绩很糟糕。他现在非常害怕测验,一想到测验就很紧张。



阿天的体型偏瘦,眼圈略显乌青,嘴唇泛白,讲话时声音颤抖、语速较快,有抖腿、抠手指等肢体动作,与人较少目光接触。他穿着朴素,上衣袖口、裤子膝盖等位置磨损明显。沟通过程中,阿天语言表达清晰、流畅,回答问题较为坦诚,寻求改变的意愿强烈。

阿天的父母离异,他跟随母亲和外婆生活。阿天与父亲关系较为疏远,很少见面。母亲平日为工作奔波,常向阿天倾诉生活的不易,并对阿天寄予厚望。

阿天平时学业非常努力,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学业上,平时成绩尚可,但一测验就不行。阿天主要靠母亲抚养,除了学业,母亲很少过问阿天其他方面的情况。

阿天每次面对测验都会紧张,害怕自己考不好没法向母亲交代,平时几乎把时间都花在学业上了,学业成绩一度有所回升。进入初三后,大家都更加刻苦了,阿天在竞争压力下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面对测验的紧张焦虑越来越强烈,躯体反应愈加明显。

父母离异、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客观现实,母亲对家庭生存环境的抱怨和诉苦,以及同学之间在各个方面有形或无形的比较,使阿天产生了对自己当下和未来生存的安全感以及对自己掌控感的怀疑,形成了扭曲的想法。



此外,阿天周围的社会支持系统也欠佳:一方面,父母离异、母亲工作繁忙及教育方法不当等因素,使家庭无法给阿天提供良好的情感支持和情绪应对方法的示范。另一方面,低自我评价和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使阿天在人际交往方面缺乏关系亲密的朋友。他平时也很少与同学交流沟通学习之外的事,难以得到同龄人的理解,以致他出现情绪困扰时无法及时倾诉宣泄,无法得到有效的支持与帮助,容易陷入负面认知循环中。

我通过场景重建干预,帮助阿天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纳和理解的,自己的情绪是正常的。引导他将注意力专注于当下,与所处的现实世界产生联结,缓解焦虑情绪。阿天感觉放松了很多,讲话语速明显慢了下来,整个人也松弛下来。

阿天:我母亲一直这么跟我说;而且大家都很卷,如果我上不了高中,以后就只能读个职高,那真的就没有未来了。

我:听起来确实挺让人担忧。我记得你说过母亲好像没有读过多少书,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母亲应该也算是没考上,你觉得母亲这辈子完了吗?

阿天:那也不算吧,但是她确实很辛苦,她不想我未来也这样。

我:母亲很希望你未来能过得更好。你认识的人中,有其他没读过太多书,但是在你看来现在生活得还不错的吗?

阿天:有一个叔叔在做生意,现在过得很好。我听家里人说他全靠自己打拼,很厉害。

阿天:我想到了我外婆,她应该觉得我怎么都行吧。

我:外婆会如何看待你测验失败这件事?她会认可你“如果考不好,这辈子就完了”的想法吗?

阿天:她会觉得很正常,测验嘛,总有人考得好,有人考得不好。她经历过很多事,小时候吃了很多苦,她总是对我说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好了,在她眼里我以后会很有出息。

我:在外婆眼里你的哪些表现会让她觉得你会有出息?

阿天:她一直认为我很听话懂事,从小都不让她操心。小学的时候我学习成绩很好,放学回家了还帮她做家务。

我:听起来外婆眼里的你和你口中的自己很不一样。

我在潜意识状态下找到了阿天的病理性记忆,初一下学期的某次测验,阿天发挥失常,母亲得知后先是很愤怒,批评阿天学习不上心,学业态度不端正,辜负了自己的付出。母亲又哭诉自己生活和工作的艰辛,抱怨社会的不公,反复教育阿天需要好好学习,以后考上好大学,不然这辈子就完了。我对阿天进行了病理性记忆的重组,这使得他的焦虑程度下降了很多。



记忆重组干预两个多月后,阿天的情绪状态改善和稳定很多,测验焦虑的情况也逐渐减少,已经很久没出现了。他的眼神变得灵活,脸上也逐渐露出笑容,肢体语言变得柔和放松了。虽然有时还是会焦虑,但其强烈程度在可控范围内。阿天母亲反馈,他的整体情况有所好转,冲动行为减少了,能看出他在努力调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